网络知识 娱乐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右翼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为了实现其“恢复祖宗霸业”的政治野心,暗中遣使与准噶尔汗国约期作乱,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罗卜藏丹津之乱”。

不过,这场叛乱很快就被清廷平定。其结果是,清朝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为经营西藏和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罗卜藏丹津是谁?他为什么要造反?造反失败的代价又是什么?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西北地形图(图片via:地球知识局)

1)和硕特汗国的崛起与覆灭

罗卜藏丹津(1692—?) ,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之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承袭亲王爵位。不过,因为达什巴图尔的“庶出身份”,因此,他与固始汗的一些嫡支亲族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微妙。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和硕特汗国的大致疆域

1)什么是和硕特汗国?

在固始汗统治时期,和硕特汗国在“世俗+宗教”的联合统治格局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清军入关后,固始汗和五世达赖二人,均敏锐意识到了与中原王朝通好的重要性。因此,当时的和硕特汗国,频繁向清朝“主动示好”。

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合计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进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廷册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亦喇坦达赖喇嘛”。至此,双方正式确立了名义上的藩属关系——即便对于清朝而言,这只是权宜之计(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什么是和硕特汗国)。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局部)

2)一场新的权力斗争

固始汗去世(1654)后,和硕特汗国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世俗势力对西藏的统治也日趋松懈,在西藏政局中的影响力也被严重削弱。与之相对比的是,作为宗教势力代表的格鲁派(黄教)得到了迅猛发展,身为领袖的五世达赖,政教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第巴(和硕特汗庭的代言人,类似“摄政者”)的任免为例,第三任第巴罗桑土登(1669—1675在位)的就任,完全就是五世达赖一手推动的。至于和硕特汗王,甚至连带有仪式性质的“就任典礼”都不能参加了。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康熙四十二年(1703),继承和硕特汗位的拉藏汗,乘准噶尔汗国遭受清朝打击而元气大伤以及第五任第巴桑结嘉措(1679—1703年在位)因“封锁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被清廷问责”而陷入被动之际,以“六世达赖作风不轨”为由,向格鲁派发动了全面进攻。

1705年,桑结嘉措兵败被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被拉藏汗囚禁了起来。同年,拉藏汗被清朝敕封为“翊法恭顺汗”,并立益希嘉措为“新的”六世达赖。不过,这种以武力任意废立达赖喇嘛的举措,可谓民心尽失。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拉藏汗,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汗王,固始汗曾孙,达赖汗朋素克之子

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以“护教”为名,遣其弟策零敦多卜率精兵六千突袭拉萨。在格鲁派上层的积极配合和清廷的漠然坐视下,拉藏汗战败被杀,拉萨城和布达拉宫被准噶尔军队洗劫一空,和硕特汗国的统治被一举摧毁(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和硕特汗国在西藏的雄起与崩盘)。

2)罗卜藏丹津的“横空出世”

1)罗卜藏丹津的“横空出世”

准噶尔军队在西藏的暴行,让康熙皇帝大为震怒。于是,他决意用武力将准噶尔军队驱逐出去。康熙五十八年(1719),他命额伦特和色楞率兵从青海进藏,但被准噶尔军队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次年,康熙再次派遣大军进藏。一路由平逆将军延信统领,从西宁向黑河进发,并令青海和硕特诸台吉(贵族)带兵从征,并护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1708—1757)入藏;一路由定西将军噶尔弼指挥,从打箭炉经昌都进藏。这一次,清军没有重蹈覆辙,取得了全面胜利,结束了西藏近二十年的动乱局面。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晚年的康熙皇帝

在清军收复西藏的进程中,罗卜藏丹津可谓“居功至伟”。他从四川理塘迎请七世达赖,并奏请清廷,给予自己护送其入藏“坐床”的权限。在西藏局势日趋稳定后,“希冀藏王,已非一日”的他,又向“抚远大将军”胤禵(皇十四子)提出了“恢复和硕特汗庭”的请求,但被对方以“降旨侯凯旋之日,再行计功”为由,予以拒绝。

实际上,清廷在平定西藏后,一直对固始汗子孙颇为忌惮。因此,在清廷的主导下,和硕特汗庭和传统的第巴制度均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有着“将西藏的行政权力交给西藏人”意味的噶伦制度。另外,清廷敕封策旺诺尔布(达延汗后裔)为定西将军,驻防西藏,进一步杜绝了和硕特蒙古继续统治西藏的愿望。

当罗卜藏丹津“觊为唐古特长”的美梦破灭,甚至连护送达赖进藏之功也没有得到褒奖后,“心态逐渐失衡”的他决定,与准噶尔汗国“联合起来”,一起反叛清廷。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布达拉宫内部的唐卡

2)罗卜藏丹津的“小九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康熙驾崩,雍正即位。与此同时,清朝对西藏和青海的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雍正违背了康熙“西藏虽已平定,驻防尤属紧要”的遗训,依照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奏请,从西藏全面撤军,并将镇守西宁的抚远大将胤禵召回北京。

关于撤军的原因,清廷给出了诸如驻藏官兵补给困难、当地百姓负担过重、银价暴跌等理由。后来,雍正坦诚这一做法是缺乏远见的孟浪之举。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雍正皇帝

其次,为了削弱和钳制罗卜藏丹津的势力,清廷一再对其进行“刻意打压”。在平定西藏后,雍正对随征入藏的青海和硕特蒙古诸台吉们,“依其效力劳绩”进行了封赏。

其中,固始汗五子伊勒都齐之孙察罕丹津被封为亲王、固始汗三子达兰泰之孙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被封为郡王。微妙的是,地位最高的罗卜藏丹津,得到的赏赐只有二百两俸银和五匹缎子。

由此可见,雍正厚此薄彼的态度,就是想分化罗卜藏丹津过于集中的权势,牵制其统一青海的行动,打压其“觊为唐古特长”的野心。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青海湖

第三,身为亲王的察罕丹津,在清廷的“官方默许”下,吞并了已故贝子丹仲的领地。罗卜藏丹津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在他看来,如果继续容忍察罕丹津的肆意妄为,势必会削弱自己在和硕特蒙古内部的号召力和权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雍正元年(1723)五月,罗卜藏丹津“复诱青海台吉等,盟察罕托罗海,令如所部故号,不得复称王、贝勒、贝子、公等爵,而自号达赖浑台吉以统之”,向清朝发起了挑战。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青海的冰川分布(图片via:地球知识局)

3)罗卜藏丹津叛乱始末

坦诚说,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绝不是“脑子一热”的产物。实际上,早在一年前,他就召集青海和硕特诸台吉会盟,密谋起事。但由于时机尚不成熟,“虽前此几次起谋,俱经中走”,一直“未能成型”。

1)罗卜藏丹津正式“造反”

伴随着康熙的驾崩以及驻藏官兵的陆续撤回,罗卜藏丹津敏锐意识到了“时机已到”。于是,他以“察罕丹津吞并贝子丹仲领地”为由,向“异己”王公们发动了全面进攻。

首先遭到攻击的,是以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为首的蒙古王公。尽管他们也做出了相应抵抗,但很快便被罗卜藏丹津击溃。被击败的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率残部一路败逃至甘州一带,“有幸”得到了清廷的妥善安置。

同年八月,罗卜藏丹津以“察罕丹津密谋割据青海”为由,率兵渡过黄河,突袭了察罕丹津的驻牧地。面对有备而来的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根本无力抵抗,最终率领残部经由老鸦峡逃入河州。

当时主持青海事务的侍郎常寿,第一时间就向雍正奏报了罗卜藏丹津叛乱的详情。雍正因为即位不久,不希望在边疆大举用兵。因此,雍正做出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派遣常寿前往罗卜藏丹津驻地进行调解,说服其罢兵休战。一方面,他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令其“尽心筹划,务期剿灭”,用武力解决问题。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郎世宁笔下的骑兵形象

2)清廷的平叛策略

十月六日,年羹尧抵达西宁,对战争作了周密的部署。

  • 令四川提督岳钟琪、西宁总兵官黄喜林统领精兵近两万,担当进剿重任;
  • 察木多总兵官周瑛分兵固守里塘、巴塘、黄胜关,截断罗卜藏丹津进藏之路;
  • 派重兵驻守永昌和布隆吉尔河,防止对方进入甘肃;
  • 令靖逆将军富宁安调兵驻防吐鲁番和噶斯口,隔绝对方与准噶尔汗国取得联系。

另外,他请雍正“谕令户部拨银二十万两,以备足粮饷”。

对于年羹尧的进剿方略,雍正甚为满意。同时,他还告诫年羹尧:“须严禁兵将,凡经过地方,勿得骚扰百姓,勿离人父子夫妇,勿淫人妇女,勿掘人坟墓,降附者勿得侵取其物,勿拆毁庐舍祠宇,勿扰害庙内番僧,副朕裁乱靖逆之意”。

总的来说,雍正的态度颇为明确,“倘若罗卜藏丹津执迷不悟,就坚决予以全面剿灭”。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年羹尧(1679—1726)

3)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始末

十月九日,常寿抵巴颜布拉克,向罗卜藏丹津宣读谕旨,责问起事缘由。罗卜藏丹津谎称“本欲派人入京奏明,及闻大兵来讨,故不敢(前)往”,并请求双方于十五日在察罕托罗海地方举行会谈。

不过,叛军于十七日,突然劫持了常寿,并将其拘禁在堪布庙中。由此可见,罗卜藏丹津已经向外界表明了“与清廷斗争到底”的决心。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青海佑宁寺

十月十九日,罗卜藏丹津率兵五千,大举进犯西宁。他的军队攻破南川口,包围申中堡,“攻城放火,烧毁民间聚集草谷,抢掠财物,其受蹂躏者,西宁城外十余里耳”。值得注意的是,西宁附近的寺院僧众们,也“披甲持械,率其佃户僧俗人等,攻城打仗,抢掳焚烧,无所不至”,做出了“积极响应”。

二十日,叛军三千余众围攻镇海堡,围攻三日却一直未能攻克。二十五日,年羹尧调兵一千五百名驰往救援,将叛军击退。不久,罗卜藏丹津又调集二千兵力包围北川新城,并占据了新城后山。二十八日,年羹尧派兵三千驰援,与守城清军合力将其击退。

三十日,叛军包围新城堡,纵火烧杀,城内守军损失惨重。另外,叛军对甘州所属大马营、凉州所属高古城、庄浪所属镇羌骚等地,发起了全面侵袭。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整个青海呈现出了“遍地狼烟之势”(图片via:地球知识局)

眼见甘凉二地告急,年羹尧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决定派兵袭击了在甘州等地骚乱的罗卜藏察罕、巴尔珠尔阿喇布坦等台吉的驻牧地,使之不得不回兵退守。

他先派兵剿抚西宁北川上下北塔的“蒙古回子”,并派兵出西宁北川口,对“响应叛乱”的祁家寺、郭莽寺等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报复。其中,广惠寺被彻底焚毁,住持却藏诺门汗也被其诛杀。

十一月中旬,清军渡过大通河,袭击了青海诸台吉牧地。罗卜藏察罕急忙从甘凉等地撤兵返回,遭遇清军后不战而逃。与此同时,驻守在甘州、凉州、庄浪等地的清军也向叛军发动了反击。

眼见大势已去,罗卜藏丹津不得不改变战略,逃至青海湖畔。十二月九日,他在切吉滩召集阿尔布坦温布、吹拉克诺木齐等和硕特台吉,“讨论保全之策”。十二月十三日,他主动放还了常寿,并向清廷呈递奏章,请求罢兵。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青海的水域分布

4)清军的全线追击

雍正得知后,命令年羹尧“不许(与)叛逆者请和,坚持武力平叛”。至此,清军转入进剿阶段。其中,被指控“响应罗卜藏丹津”的西宁境内的诸多藏族部落和喇嘛教寺院,遭到了清军的血腥报复。

十一月,清军进剿巴暖一带村庄,“(清军)共杀贼六百余名,烧毁房屋一百五十多处,烧死杀伤者无算。”十二月,岳钟琪清剿了归德堡近郊的多个部落。以阿冈囊素部为例,清军以“罗卜藏丹津背叛,阿冈部落贼番,每探报内地信息”为由,“将贼首阿冈囊苏正法”,“(清军)擒斩人口牲畜无算”。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佑宁寺内部

在遭遇报复的诸喇嘛教寺院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无疑是存放有罗卜藏丹津之父扎什巴图尔遗体的郭隆寺(佑宁寺)。原因很简单,很多青海台吉都是该寺的忠实施主,因此受到了清军的“格外关照”。

从年羹尧的奏报中可以看出,郭隆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我军直前奋击,斩贼数千,据其三岭,毁其三寨。….随(后)沿途毁其七寨,焚其房屋七十余所。次日抵郭隆寺,寺外山谷间伏贼千余人,皆逃入洞内,我兵施放枪炮,复聚薪纵火,贼俱薰死。计前后杀伤贼众共六千余名,随毁郭隆寺,并究张家胡土克图(即最高‘领袖’章嘉二世)之胡必尔汗消息”。后来,逃跑的章嘉二世被清军俘获后押解入京。雍正以其年幼,赦免了他的死罪。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佑宁寺俯瞰

清军大举进剿,让反叛的青海诸台吉们大为恐惧。他们有的仓惶逃亡,有的主动向清军投降。

率先向清军投诚的是贝勒色卜腾扎尔、台吉巴尔珠尔、公诺尔布彭苏克及其弟纳玛罕等二千余人,年羹尧“赦其被胁从逆之罪,安插于西川口外”。不久,墨日根戴青拉查卜之子察罕喇布坦、旺舒克喇卜布二人率众来投,也得到了岳钟琪的妥善安置。

但是,塔尔寺住持堪布诺门汗率属人来投时,年羹尧以其“唆令罗卜藏丹津叛逆,又令伊等喇嘛与我兵交战,虽势穷来投,情难姑恕”为由,将其“正法示众”。由此可见,清廷对于投降者的态度,并非一概宽大处理。

及至次年二月,除罗卜藏丹津之外,几乎所有台吉都联名上书,派人到年羹尧军前请求接受投降。贝勒罗卜藏察罕、台吉彭苏克汪扎尔兄弟、贝子济克济扎布、台吉滚布色卜腾、纳汉伊席等人先后前往西宁投诚,年羹尧赏给茶叶大麦等物,“令往口外驻扎”。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塔尔寺的佛塔

5)罗卜藏丹津的败亡

年羹尧认为,“罗卜藏丹津欲威胁儒弱,以益兵力,众人尚在游移,若不乘机派兵前往,则来投之人,势难保全”,决定采取岳钟琪“以精兵五千,捣其不备”的作战方针,旨在将其“彻底歼灭”。

二月八日,年羹尧令岳钟琪等人领兵六千,分两路进剿。十二日,岳钟琪等追击至伊克哈尔吉地方,擒获阿尔布坦温布和巴尔珠尔阿喇布坦。十四日,清军在天城察罕哈达击败吹拉克诺木齐。十九日,岳钟琪夜袭罗卜藏丹津营帐,罗卜藏丹津乘白骆驼逃往柴达木一带,他的母亲及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吉查等人被俘。

二十二日, 清军抵达柴达木,擒获台吉藏巴扎布。罗卜藏丹津本人,“改着女装”从乱军中侥幸逃脱。他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狼狈逃至准噶尔汗国境内。平准战争结束后(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乾隆是如何搞定准噶尔汗国的?),他先后被软禁在北京和内蒙古正黄旗一带,也算是“得以善终”。

三月一日,清军凯旋而归。四月十二日,清军将吹拉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三人解送至京,行献俘礼“祭告太庙社稷”,年羹尧被封为一等公、岳钟琪为三等公。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塔尔寺内景

4)尾声

罗卜藏丹津的反清叛乱,不仅让青藏以及甘肃西部的社会安定和生产力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当地的人口损失极为严重。数据显示,在17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人口达到20多万;叛乱被平息后,人口锐减至只剩10多万人。

不久,清廷采纳了年羹尧的《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对青海的政治、经济、宗教等进行了全面整顿。

一文概述:什么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佑宁寺

首先,清廷仿照内蒙古制度,将青海和硕特蒙古各部“改编”为二十九个旗,根据“宜分别游牧居住”原则,“编制佐领,以扎萨克领之”。 各旗划定游牧界限,并规定“不得强占牧地,不得互相统属,不得互相往来”。一言概之,青海和硕特台吉们的政治地位被严重削弱,军事力量更是一蹶不振。

其次,清廷对青海各地的喇嘛教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整顿”。由于很多寺院喇嘛响应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官方不仅对寺院的喇嘛人数及房屋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还会定期派专人进行稽查。

第三,清廷对当地的行政区划体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雍正二年(1724年),置西宁办事大臣,恢复了西宁府建制。不久,清廷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将甘肃凉州卫改为凉州府,增设武威县,改镇番卫、永昌卫、古浪所为县,正式确立了中央对青海地区的直接统治(拓展阅读:什么是“中国”:清朝皇帝眼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