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1961年4月2日,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到湖南宁乡县王家湾调研。

宁乡县是刘少奇的老家,他出生在花明楼的炭子冲,距离王家湾10多里。王家湾往北40公里,就是韶山冲,毛主席的故乡。

4月8日下午,刘少奇离开王家湾,乘车前往韶山冲。路上恰好途径他的老家炭子冲,但刘少奇没有下车,只在车上远远扫了自家故居一眼。

当晚,刘少奇夜宿韶山招待所二号楼。

第二天一大早,刘少奇便与王光美等一行人来到毛主席故居,与故居的工作人员热情握手。

奇怪的是,刘少奇没有第一时间进入毛主席故居参观,而是站在门口前,凝视着堂屋大门上悬挂的匾额,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主席与刘少奇

陪同的工作人员有些奇怪,他们也情不自禁跟着看门匾,发现牌子上是"毛泽东同志故居"7个字,字写得不错,但就是简简单单7个字,没什么特殊之处呀?

刘少奇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指着门匾轻轻地问:"这是谁提议的?你们知道吗?"

陪同参观的工作人员汪久成、毛乾吉被问住了,他们在这工作了好几年,还真不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的,又不敢乱说,只好摇头不语。

刘少奇见二人不说话,便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故'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过去'的意思,一个是‘故世'的意思。严格说,‘故'这个字不妥,应该改‘故'字为‘旧'字。”

汪久成、毛乾吉面面相觑,轻轻点头。

以前他们陪同过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毛主席故居,很多人说这块匾字写得好,也有人问字是谁写的,却从来没人质疑过“故居”还是“旧居”的用法。

1959年6月,毛主席本人曾回到韶山,也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不过对“故居”的说法并未提出异议,但今天听刘少奇这么一解释,“故居”的说法似乎确实有些不妥。

“因为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全国人民都希望他能尽可能长时间地领导我们,还是说'旧居'更妥帖。"刘少奇接着说。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泽东同志故居

听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称是,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感情来讲,“旧居”确实比“故居”更妥帖一些,工作人员当场便记下了刘少奇的意见。

刘少奇离开后,毛主席故居将更名的意见逐级汇报,一直上报到湖南省委。很快,湖南省委在征得中央办公厅同意后,正式批准将“毛泽东同志故居”改为“毛泽东同志旧居”。

更名以后,原来的门匾不能用了,需要更换新的。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应邀,欣然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匾额。从此以后,“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改为了“毛泽东同志旧居”

刘少奇将“故”改为“旧”的意见是否合理?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考虑全面,非常贴切;也有人认为过于多虑,没有必要。

关于这一点,作者暂不发表意见,留作后文讲述,但单单毛主席故居的名字更改,在历史上并非只有刘少奇提议这一次。实际上,自从毛主席故居建成开放至今,已经是“四易其名”,经历了4次更名(命名)。

这四次更名(命名),每一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从“毛泽东同志故居”到“毛泽东同志旧居”只是其中一次,其他三次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泽东故居

1949年8月,湖南湘潭解放后,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了毛主席的老宅——韶山上屋场毛家老屋,并安排毛泽民的发妻王淑兰和毛主席的族叔毛月秋负责老屋的管理、接待工作。

这年10月18日,毛家老屋接待了第一个团体客人,团队领队是同为湘潭人的湘潭县党委委员毛振南(又名毛华初)。

参观完成后,毛振南提了一个建议说:“以后全国各地的人可能都要来参观,是不是在屋前写一个门匾作为指示?”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王淑兰和毛月秋的响应,他们想当场就定下来,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提议写“毛主席的故居”,有人建议写“毛主席的老家”

毛月秋觉得都不好听,便询问毛振南的意见。

毛振南想了想,觉得全国人民对毛主席都很崇敬,他在南下路上经常看到群众高举毛主席的画像或者标语,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便提出一个建议:在毛家老屋大门上方挂上“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这样一个门匾。

大家一听,都表示这个提议很好,因为这是广大人民的心声,是再真实不过的。

于是,在没有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1951年2月,毛主席故居的第一个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门匾

这块匾额的书写者是毛主席的私塾老师毛宇居,人称“韶山一支笔”。

其实,这个牌匾的内容偏长,读起来很不顺口,具有明显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感情色彩,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朴素的情感。

第一块牌匾挂上以后,前来参观的人都觉得好,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但是对这块门匾,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并不知情,没人对他说起过这件事。

1953年10月,毛月秋作为毛主席的故乡长辈,受邀到北京中南海做客,见到了毛主席,毛月秋十分激动。

有一天,毛主席和毛月秋攀谈故事,自然而然讲到了家乡的情况,毛月秋便跟毛主席讲了毛家老屋挂上了门匾的事。

当听说“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这几个字时,毛主席使劲连连摇头,连声说:“不妥,不妥!我建议换一块门匾。‘伟大’两个字不是封的,哪里会一写伟大就伟大呢?”

毛月秋愣了,别人都说门匾起得好,怎么毛主席本人还不愿意了呢?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是大家一致同意的。

“这不是哪个人说你伟大,是人民群众的意见。打跑鬼子,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还不能说伟大?” 毛月秋对毛主席说。

毛主席闻言还是连连摇头,“要说伟大,那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是人民群众伟大。军队能打胜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主席与毛宇居在一起

毛主席一向谦虚,不愿把功劳记在自己个人名下,便连声拒绝。

“你是党的领袖,也是人民的领袖,当然伟大,和列宁一样伟大。”

毛月秋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耐心地解释道:“列宁当然是伟大的,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开天辟地。但是毛泽东还谈不上伟大,我们是跟在苏联后面学习的小学生,怎么能称得上伟大呢?”

毛月秋见说不过毛主席,就没有再说话,但他内心还是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的,还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想法。

不过,作为一名组织纪律性极强的老党员,毛月秋在回到韶山后,还是向上级汇报了毛主席对这块门匾的意见。

湘潭县委对此十分重视,虽说大家都觉得称呼“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没什么问题,但毛主席个人的意见也必须尊重,便组织有关方面进行了讨论。

经过反复讨论,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湘潭县委认为“毛泽东同志故居”这个名称简洁明了,典雅朴实,符合毛主席的指示精神。

这一回,他们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向湖南省委做了请示。

1955年3月,湖南省委批准了湘潭县委的请示,同意使用“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匾。就这样,毛家老屋挂上了“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邓小平在“毛泽东旧居”前留影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真正彰显了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伟大不是靠口号、靠一块门匾来体现的,而是靠人民的口碑。尽管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把毛主席尊为伟大领袖,但毛主席却始终谦虚地认定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任何特权思想,不搞个人崇拜。

“毛泽东同志故居”,简简单单7个字,却完全符合了毛主席从平凡中体现伟大的思想,丝毫不影响毛主席的伟大,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光辉。

讲完毛主席要求更换门匾的故事,我们再回到刘少奇提议改“故居”为“旧居”的故事。刘少奇的提议到底是否合理呢?故居与旧居,到底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一个才更贴切?

对于刘少奇提出的更名建议,作者认为:不管是从民间习惯、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解释,还是从当初的历史背景出发,都是比较必要的。

“故”在汉语词典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原来的、从前的、过去的、以往的,如故乡、故人,等等,意思跟“旧”相近;还有一层意思是去世、死亡,如病故、故去、身故,等等。

故居与旧居呢?意思既相近,也有一定区别。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门匾(郭沫若题)

首先说故居。

故居是指某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说曾经的居所、房子,但主要是指某人出生、童年和少年成长时期,或者更长时间范围内,与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居住的地方。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故居只有一处,也就是在其故乡所在地的住所。

旧居,也是指某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说曾经的居所、房子,但不是特指在故乡的住所,而是他一生中居住过的住所,都可以称为旧居,空间范围要大得多。

总体来说,故居一般只有一处,旧居则可以有多处。

比如毛主席的故乡是湖南韶山,他从小就生活在韶山冲上屋场的毛家老屋,一直到少年时期外出求学,毛家老屋就是毛主席的故居,这也是经过官方认定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资格自称“毛主席故居”。

此后,毛主席曾在国内很多地方求学、工作、生活,自然有过很多住处,这些住处原则上都可以称为“毛主席旧居”

目前,国内经过官方认定的毛主席旧居有好几处。

最著名的是毛主席延安旧居,只要去延安参观游览,这里是必去的地点。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位于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旧居

毛主席延安旧居,位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办公厅楼右边的山坡上,这是一处典型的西北窑洞,一共有三孔,中间是办公室,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工作人员的住处。

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毛主席一直在杨家岭窑洞居住、工作和生活,留下了忙碌的身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毛主席在杨家岭窑洞起草的。

不过,大家通常有一个误解,认为毛主席是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写出了震惊世界的《论持久战》。其实,毛主席在延安的旧居至少有两处,《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5月,当时毛主席不在杨家岭窑洞居住,而是在凤凰山窑洞。

凤凰山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抵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就住在凤凰山的窑洞里,居住时间是从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

在此期间,毛主席不仅写出了大名鼎鼎的《论持久战》,还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并且接见了史沫特莱、白求恩、贝特兰等国际友人。

另外,毛主席还在其他地方有过短暂的居住经历,这些地方也被冠以“毛主席旧居”的称号,后来陆续开辟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比如著名的河北西柏坡毛主席旧居,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毛主席一共住了10个月300多天。期间,毛主席在这处普通的民居里写下了许多著作,指挥了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河北西柏坡的毛主席旧居

再比如著名的江西井冈山毛主席旧居,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主要是在这里居住、生活和办公,期间指挥着井冈山的斗争,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

湖北武昌毛主席旧居,位于都府堤41号,是毛主席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居所。毛主席在这里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还参加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期间,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及其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也在这里生活,一家人团团圆圆,留下了毛主席很多幸福的回忆,唯一的遗憾是这段时期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给党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位于上海市威海路583弄的一处二层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也曾是毛主席的住处。1924年2月至年底,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主席到上海出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就和夫人杨开慧住在这里。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位于韶山的毛泽东故居

除上述毛主席旧居外,1947年毛主席率党中央在陕北转战期间,在陕西省靖边县青杨岔镇、靖边县小河乡小河村、靖边县天赐湾乡天赐湾村、山西省石楼东辛关留村,都曾短暂居住过,这些住所陆续被辟为毛主席旧居。

粗算下来,全国的毛主席旧居不下十处,但是毛主席的故居只有一处,就在韶山上屋场毛家老屋,全世界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从这个意义来讲,韶山冲的毛家老屋挂“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是不成问题的,刘少奇提议把“故居”改为“旧居”,似乎反而不太妥当。

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的心理感觉。

“故居”和“旧居”虽然意思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在世的人住过的房子,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更倾向于用“旧居”,因为“故”有去世、死亡的意思,让人听了容易产生“旧居”主人已经过世的心理感觉。

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倾向于把在世之人住过的房子称作“旧居”或“老宅”,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不能据此认为用“故居”是错误的,在世之人居住的住所,也可以称为故居。

毛主席曾于1959年回韶山,参观了毛家老屋,当时老屋门口的牌匾就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他本人也没提什么意见,或许是因为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对这种“形式”并不在乎。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毛主席与刘少奇

不过,刘少奇的考虑显然更全面,他的提议就是出于对在世的毛主席的尊重,他没有说用“故居”是错误的、不对的,而是说“不够妥帖”,认为用“旧居”比“故居”更合适一些。

综上所述,我认为考虑到人们对毛主席的尊重和情感,以及“图吉利”的心理习惯,在当时毛主席健在的历史形势下,把“毛泽东同志故居”改为“毛泽东同志旧居”是恰当的。

可大家一定会提出疑问,既然“毛泽东同志旧居”是恰当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去毛主席故居参观时,看到的却是“毛泽东同志故居”呢?

时间要回到1982年。

“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名称一直使用了20多年,期间也有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毛主席故居,但再也没人就名称问题提出过意见建议。

1982年3月,湖南省委准备对全省的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纪念馆陈列内容进行一次调整。

此时,有人突然想到1961年刘少奇提议修改毛主席故居的故事,觉得“毛泽东同志旧居”在国内有多处,不能体现韶山这处“故居”的唯一性和特殊性,而且毛主席已经于1976年去世,称呼“故居”完全没有问题了,于是便向中央提出了更名申请。

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人们参观毛泽东故居

1982年11月,中共中央批复同意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改称“毛泽东同志故居”,又恢复到了1961年前的名称,并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的毛主席故居,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当游客们看到“毛泽东同志故居”这7个字,谁都想到看似简单的一个门匾,背后却有如此精彩的故事,毛主席的高风亮节让我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