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懂车老王学习笔记|技术&行业解析

特斯拉Model Y用4680电池,蔚来和中石化搞换电、宁德注册销售公司。这些新闻连起来看,一个关键词浮出水面叫做CTC(Cell to Chassis电池作为结构件融合车身/底盘技术),2022年这个技术是风口也是岔路口,看完这一期你就更了解电动车这些品牌背后的站位了。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之前我们讲刀片电池这么厉害,体积能量密度都高很多,其他家能不能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一个几何尺寸优化后带动的工艺进步。前十几年大家几乎都在强调一个模组的概念,就是由电芯单体合成模组,再用模组合成电池包。前阵子有厂家提出Cell to Pack概念,单体直接成包,省去了模组这个中间态。那CTC就是更进一步把电池包直接做成车身结构,就像飞机直接用机翼当作油箱而不是内部再装一个独立油箱。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我们看特斯拉的发展路径,18650时期的Model S是14或者16个模组,21700时代Model 3立刻缩减为4个大模组,到了4680时代就是CTC方案. 这是人们知道的。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实际上行业里还有你不知道的,很多大厂都抢着做研发,比如沃尔沃第三代电池集成就是 CTC 的路线,电芯直接集成到一个小箱子上,电池包上盖是座舱地板,下方是一体水冷,这么做的目的也是让电芯壳体直接充当结构件。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包括大一些的T1供应商博世也和本特勒合作推出CTC方案,不过从他们提出的方案来看更像是电驱动底盘的概念。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为啥大家都想做?因为这不是一项独立科技,而是改变车辆设计和产业基因的命题,CTC的出现将改变新能源产业链分工,最大的改变就是具备技术研发优势的 OEM也就是主机厂将掌控更多主导权。真正优势不只是电池重新布局,电池是要贡献车身结构的,电机电控整车高压系统也都会整合一起。所以无论是优化材料还是节省人力,都非常诱人。但另一方面,CTC代价就是需要单独匹配车身,靠近主机厂的工作而不是原来那样一箱箱造罐头那么省事,卖不了罐头就意味着电池组灵活售卖的市场会缩水,阉割掉了多变模块的属性,而且眼看着能自己产三电和车身都是愿意垂直整合的,比如特斯拉、大众、长城、比亚迪都有非常充足的动机去推动CTC。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大众很早就做了CTC像ID系列就有研发,去年四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提到,搭配4680的CTC Model Y即将亮相。但在柏林第一批下线的Model Y至少老王全程没听到这个关键词,后来他在推特中回复说会有生产风险,至于什么风险没细说,但已经有大约100万枚4680等着这个车身,估计很快量产。

但老王的节目显然会提缺点与风险,CTC最大的风险在于,电池一旦作为车身结构件去设计,就丧失了售后独立更换与廉价解决方案,这些代价会以非常直接的方式让车主体会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车辆保险,保险公司不傻,今后凡是带有CTC结构的车型,保险费或许会比普通车型要贵。售后维修一旦设计车身变形,很有可能只换不修。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目前来看CTC这条岔路的对面,还有一种技术方向就是换电,因为一个是电池和车身一体化,另一种电池就很难和车身在强度上做太大贡献,要方便拆卸,车身还得做很多强化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两者的对立统一取决于车企在行业的深层次站位。

这一切,电池供应商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其实也在思考,是不是找个机会摇身一变成为全套动力方案的供应商甚至成为整车厂,但这个诱惑力和前面潜在的损失几乎等量,也就是说,大企业转身都无异于一场豪赌。

有人说了,新势力会一直需要罐头电池包所以电池稳稳地没问题。那好我们看车企的站位。不愿垂直整合的新势力,其实也有降低电池供应商话语权的需求,他们怎么做?一定是多渠道去输出电动车市场的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就走向另一个岔路口就是换电。比如蔚来汽车就去搞换电,好处?提前布局提前占坑做标准的制定者,在对车身没太大追求的情况下最快提升产品力,特斯拉外国公司不可能帮中国制定标准所以有专利也不会用,这是人性,比亚迪垂直整合得差不多电动e平台的8合1接近完善供应链方面甚至想反向输出电池,现阶段也不可能陪你玩换电,这是商业。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那么对新势力来说,在行业中就需要表态了。比如拉上小鹏理想搞横向联动,敲打一下电池供应商。再比如,蔚来ET7这车竟然把交流慢充接口都给取消了,这么激进的操作,除了降低成本以外我只能解读为有大量换电站作为底气,换电的逻辑其实就是把电池的使用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期货,引入新的商业投资模式,用户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给资本回血。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如果大家要往上看两层,知道什么叫市场地位决定企业走势,上面这些迷惑的地方就都一目了然了。对新势力来说,或许只有这么做才能赶上资本投资风口和阵营。这样的格局下,产品能力如何不好说,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这些新势力是希望反客为主,想做到铁打的新势力流水的供应商。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站在中间的电池供应商其实就需要抉择了,要有足够大的出货量支撑电芯规模化去降成本,又受到各大厂商用CTC反向定义电池规格降低话语权的压力。下一步你看国内的电池供应商肯定会多角度谋求突破,比如,宁德最近成立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润永新能源有限公司,注意它的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研发;整车销售;换电设施销售;物联网等等。准确来说,这不是一家造车公司,但你再结合一下2021年总装机量数据以及入股阿维塔CHN平台,都透露一个信号,就是国内电池供应商是有危机意识的,从未停止思考新赛道,从发展的规律看,可能防守的意味更多,但电动车这东西发展太快

CTC技术风口-电池融合车身的代价在哪?

现在生产单一电芯利润是高,但CTC发展同样是和利润赛跑,这些电池供应商留后招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说了我不就买辆电动车我知道这里面乱七八糟的干嘛,老王告诉你,你没发现凡是有品牌背书或者说只靠品牌背书的企业在新能源时代都不太行了嘛?因为新能源车不同于燃油车,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技术的变更!科技让人类进步不是白叫的,但汽车行业没有那么单纯,因为技术风口背后站的是资本,资本天性是逃避风险,而新技术意味着风险,所以这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我们普通老百姓只有用真金白银去认识,一定要知道企业背后的站位,还有他的愿景是否和你的使用是相悖的。

企业产品迭代迅速,技术尚未确立主流,市场情况波动强烈,新旧势力纵横交错。希望这四句话对大家有帮助,我是老王,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