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千年成精的土耳其或成俄乌战争最大受益者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千年成精的土耳其或成俄乌战争最大受益者


橡树

现代文明,正常国家之间的正面硬钢的最高层级,不是战争,而是外交搏势。


在市井街头,亦然。


举起西瓜刀负责乱砍乱杀,那是古惑仔陈浩南,坐在葡京大酒店慢条斯理说生意,那是企业家何鸿燊。


所以,俄乌战争爆发,当今真正的陈浩南已然是毫无悬疑浮出了水面。


那么,谁又是俄乌战争的何鸿燊呢?


美国?英国?波兰?


德国?法国?


都不是。


我看,大概率应该是土耳其。


俄乌战争延续百余天,交手双方耗钱、耗人、耗资源,都难以争取单边完胜。


然而,如是全面了解了俄乌战争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惊叹,俄国发起俄乌战争,事实上以一国之力,为简体中文网络推红了一位少为人知晓的总统,一个少为人了解的国家。


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同样横跨亚欧大陆的土耳其共和国。


俄乌战争爆发,网络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文章汗牛充栋。我没有写。我希望等到俄乌战争结束,等到泽连斯基结束连任总统以后,再充分收集资讯,徐徐而写。


掐指一算,现在好像是写土耳其的时候。


橡树

土耳其地理位置。


橡树

土耳其海峡地形图。


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十字路口,为人类文明一个主要且重要的路过地和起源地。


所谓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即为伊斯坦布尔和土耳其海峡。


土耳其海峡为连接黑海与地中海唯一通道,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等三部分组成。


土耳其海峡全程161公里,海峡呈东西走向,最窄处仅有550米,既为欧亚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更是西亚、北非和南欧、地中海通往黑海,以及俄国南下的咽喉。


远古,土耳其既有《圣经》里相关亚伯拉罕、诺亚方舟等等传说;还有史书上零星记载的西台人、鲁维人、以及发明青铜冶金术的赫梯人及赫梯帝国等等故事。


在靠拳头和西瓜刀混在世界的时代,无论土耳其情愿与否,都被环境与时代摁在欧亚历史的深处,苦熬血雨腥风的千年岁月……


如此打打杀杀到了约八世纪初,历史脉络变得清晰。


这时再看欧亚历史及土耳其历史即可发现,从阿拉伯帝国征伐中亚,塞尔柱帝国征战中亚,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东征,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远征中亚,不同时代的欧亚大陆各路世界级老大们如想扛着西瓜刀征服世界,无论从欧洲砍向亚洲,或者从亚洲砍向欧洲,挥手出刀,第一刀和关键一刀总会砍向土耳其地域。


王者的荣耀,平民的悲哀。


土耳其的3000年历史,刀光剑影,伤痕累累。


然而,土耳其作为欧亚文明的交融点,得以博采欧亚文明优势,因而纵算穿行战乱,确实在农业、建筑、文化、科技、商业等等方面创造了诸多亮点。


橡树

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疆域。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开始迎来了震铄古今的宏大叙事的大时代。


这一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灭亡了拜占廷帝国,建立了领有欧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横跨亚欧非洲,几乎将西部地中海及黑海圈为内海的超级帝国。


那时的奥斯曼帝国,拥有着世界上最早装备火枪和加农炮等先进武器的陆军和强大的海军,可谓世界上最为犀利、最为亮晃的西瓜刀。


因此,从15世纪至19世纪的400余年间,奥斯曼帝国作为伊斯兰国家,东征西伐,以一国之力独挡了整个欧洲诸国,更频繁地向亚非欧发起扩张战争……


显然,能够在万众觊觎的欧亚大陆的中心,打下如此大大的一片花花江山,奥斯曼帝国这份“王者”气概,已然远胜横跨欧亚,绕北极圈和西伯利亚酷寒地带,圈出了一片同样是大大的一片江山的后辈俄国(苏联)。


然而,好景不长。


恰如《三国演义》卷首语所言: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683年,一生全靠拳头和西瓜刀吃饭的奥斯曼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张,盛极一时。


然而,也就在这一年开始,奥斯曼帝国继续在西进、北上的扩张战事中,先后与波兰人、威尼斯人、奥地利人、俄国人连续交战受挫,在1695年至1697年期间,即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失败。


尤其在桑塔战役,奥斯曼帝国遭奥地利重创,几乎被打成一块废铁。


橡树

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苏丹,1453年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


无奈,奥斯曼帝国在内外交困间只好低头服输,与荷兰、俄国、奥地利、威尼斯、波兰在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卡洛维茨谈判,签署了《卡洛维茨条约》,完全退出了欧洲东部及巴尔干地区,以及向俄国让出了亚速海和德涅斯特河地区。


《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


奥斯曼帝国的快速衰落,使得欧洲主要国家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强大的伊斯兰势力的扩张压力,得以加速了经济发展、资本主义革命及现代文明的发展。


无疑,历史证明,地球上倒下了一个庞大的、强悍的超级帝国,实属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就在奥斯曼帝国继续抱残守缺,沉浸古老帝国梦想之时,欧洲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得到快速发展,两者实力悬殊拉开,到了1853年至1856年的第九次俄土战争及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奥斯曼帝国居然被欧洲边缘化的俄国打得满地找牙。


(这次俄乌战争涉及的基辅及第聂伯河以东地区、亚速海沿岸地区、克里米亚地区、整个乌克兰地区,都是俄国在俄土战争期间,夺得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地区。)


俄土战争延绵241年,和奥斯曼帝国信奉拳头和西瓜刀完全一样,俄国看准了奥斯曼帝国的虚弱,卯足力气,刀拳俱下,满心要把奥斯曼帝国砍落黑海……


眼看几遇亡国危机,幸好得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大国伸手相助,奥斯曼帝国这才勉强在失去克里米亚以后,维持了帝国的起码颜面和基本盘面。


然而,经历这次危机以后,牛高马大的奥斯曼帝国继续信奉拳头、西瓜刀,全无政治经济改革念头,也就继续以自由落体的姿势衰落下去……


转眼,就到了1912年。奥斯曼帝国继续流年不利。


这年,奥斯曼帝国在意土战争继续败于意大利,失去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地区。


随即,长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奴役的东南欧的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从奥斯曼帝国脱离出来,联手组成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正面硬钢,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作为地图上看似气势雄伟的世界超级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被东南欧诸小国一涌而上,混合多打,鼻血长流……


1913年5月30日,奥斯曼帝国万般无奈,在英法等国斡旋下,只得让出了全部的欧洲领土,签定《伦敦条约》以求平安。


就在奥斯曼帝国以自由落体姿势加速衰落的关键时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已经连续落体的奥斯曼帝国在悬崖边缘,终于迎来了扭转国运的最后机会。


是参加英、法、俄等的协约国?


还是参加德、奥为首的同盟国?


历史上,在克里米亚战争,在奥斯曼帝国几乎被俄国人的西瓜刀砍落黑海的九死一生的危急时刻,全靠英法助战,帮助土耳其人化解了俄国入侵危机。同时,同盟国的奥匈帝国更是奥斯曼帝国的宿敌。因而,按照常理推断,奥斯曼帝国本该毫不犹豫加入协约国集团。


可是,历史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因为英国、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失策,俄国始终虎视眈眈奥斯曼帝国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和伊斯坦布尔,激发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精英人士误判形势。最终,奥斯曼帝国在接受德国送出的2艘新款战舰以后,将一道简单的二选一问题,做成了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笑话。


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这时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连续跳水,国势大不如从前,但是依然领有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伊拉克、叙利亚、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的广袤疆域。以及领有沿黑海、地中海及爱琴海的长达7200多公里海岸线。


尤其,奥斯曼帝国及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和土耳其海峡,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而言,简直就是天下“卵蛋”。


德国煞费心血抓住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深信捏住了这个“卵蛋”,也就捏住了战争的走向。


然而,现实非常骨干,被欧洲列强讥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确属非常“卵蛋”


奥斯曼帝国陆海空军看似整齐,庞大,其装备战力却十分低下。因而,在德国无法抽带军队助战之下,奥斯曼帝国在参战当年,即遭英、法、俄的陆海军联合远征,虽然一度在加里波利战役击退了联军,但是却在后续战事中,屡屡在高加索地区、叙利亚、安纳托利亚地区遭到战败。


(参考相关《教材战例:为何说加里波利战役为现代战史里重要战事》


橡树

一战期间,进入地中海的英军舰队。


后来,英国派出陆军情报官劳伦斯潜进阿拉伯半岛,以武器、装备等物资援助,以及政治许诺为条件,发动阿拉伯半岛的多个阿拉伯人部族联合起来,武装反对奥斯曼帝国。


就此,本就一颗软蛋,奥斯曼帝国在腹背受敌之下,更是一路败仗苦苦支撑到1918年战争结束。


这时的奥斯曼帝国,选题做错,政治、军事、经济等全面崩溃,沦为了“欧洲病夫”。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和凯末尔领导下发起了“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运动为绝境中的奥斯曼帝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被欧洲列强及日本等国四面围困的苏俄为打开向南通道,全力支持土耳其及凯末尔革命。就此,“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运动四面燎原,几波绝地反击即让英法等国萌生退意。


于是,1923年7月,英法等国与土耳其签署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即《洛桑条约》。


这个条约剥夺了奥斯曼帝国的海外领地、殖民地,但确定了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定了土耳其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由国际委员会实行监督,缔约各国在海峡地区海上和空中通过及航行自由的原则。


就此,土耳其海峡实际上被英法接管。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土耳其共和国虽然不满现状,但是好歹保住了拥有78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的独立国家地位。


此后,为联手对付英法等国,新成立的苏联和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为眼前利益而放下数百年仇怨,勾肩搭背携手进入蜜月。


1921年3月,两国代表在莫斯科缔结了《苏土友好条约》。


苏方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土耳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债务,放弃领事裁判权,双方确定了苏土边界。为此,苏方甚至将沙俄时期占领的卡尔斯、阿尔达汉和阿尔特温等三个州归还土耳其。


1934年,土耳其得到苏联援助,开始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


如此到了1936年,德国、苏联、日本、意大利等国加速崛起,世界格局为此动荡。


当时,英法等国反省一战前对土耳其外交失误,为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即有拉拢土耳其反制苏联的设想。


为此,1936年6月22日,英、法召集苏联、土耳其、日本及巴尔干诸国等《洛桑条约》签约国在瑞士蒙特勒签署了《蒙特勒公约》。


《蒙特勒公约》赋予了土耳其有条件的设防土耳其海峡的权力。


同时,公约明确了多款海峡自由通行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条款有二:


其一,在战时如土耳其为中立国,各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


其二,如土耳其为参战国,则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别国军舰通过。


天落馅饼。


橡树

1922年末,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皇宫。


土耳其意外拿回了失去的卵蛋,成为土耳其海峡真正的看门者,惊喜交加,遂与英法关系旧怨消散,急速升温。


英、法两国深知,黑海沿岸地区唯有苏联为军事大国,自然受《蒙特勒公约》影响最大,同时,英、法国在那个时代,相比德、苏等国,更具极强的外交搏势的意识,因而在形式上放手了土耳其海峡。


1938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国父凯末尔去世,他给继承者,土耳其第二任总统伊诺努留下了一句著名的遗言:


“胜利女神总是会光顾英国和法国”。


伊诺努铭记凯末尔遗言,一面与英、法维持高热度外交,与之缔结了军事互助条约;一面与苏、德、意大利等国保持热度外交,保持正常贸易。


就此,土耳其在列强之间舞动长袖,俨然一个完美的中立国景象。


然而,土耳其扼制土耳其海峡和相邻伊拉克、伊朗等重要产油国的地缘资源,使得擅长外交搏势的英美多国,更是急于外交推动土耳其对德参战。


1941年,美国将处于中立状态的土耳其列入著名的《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寓意土耳其即便没有参战也可以用租界物资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1943年1月30日,丘吉尔访问土耳其,直言要求伊诺努承诺土耳其必须在1944年之前对德参战。


然而,等到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战败就在旦夕之间,土耳其仅仅不慌不忙与德国断绝了外贸关系,却依然保持中立。


1945年2月,盟军几乎解放了巴尔干半岛,联合国建设及战后世界新格局呼之欲出。土耳其这才在二战欧战结束只剩下2个月的时间,挤上了最后一班对德参战的“公共汽车”。


几乎没有出兵参战,土耳其对德宣战,却争取到第一批参加联合国成员国和战胜国的资格。


有此背书,土耳其就此遇到了战后冷战格局下的东西方对立,就此,土耳其海峡处在英美和苏联,政治、军事和经济价值直线飙升。


这时,苏联人重蹈一战覆辙。


苏联在战后快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军事实力领先全球。


为此,莫斯科自信宣布“不可能接受由土耳其扼住苏联咽喉的局面”。


就此,苏联向土耳其提交照会,要求土耳其允许苏联在海峡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同时修改《蒙特勒海峡公约》条款为苏土共管海峡。


如此珍贵和要紧的卵蛋,土耳其岂能让苏联乱摸?


两国关系急速降温。


橡树

冷战期间,土耳其进入北约,实际封锁了苏联南下地中海和中东。


相反,英美方面则深知外交搏势的妙处,为借势土耳其反制苏联,既向土耳其提供贷款、武器、物资、科技等等方面援助,同时还在苏土相互指责的1952年,将土耳其拉进了北约阵营。


1955年,土耳其参加美国倡建的“巴格达条约组织”,成为西方遏制苏联的排头兵。


随后,“美国和北约组织在土耳其共修建了100多个大小机场,其中规模最大的阿达纳空军基地拥有一条4270米的跑道,可供当时美军战略轰炸机起落”。


1959年,土耳其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装有核弹头的美国导弹基地。


就此,美国和北约的常规武装力量和核武器全面进入土耳其。


苏联为此急眼,却又无计可施,唯有张嘴怒骂。时任苏联老大赫鲁晓夫甚至称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的走狗”。


然而,苏联毕竟有超过50%的外贸运输必须由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时间一长,苏联无法只靠嘴上痛快过日子,只得委曲求全,放下身段,拿钱开路,开始着力拉拢土耳其。


这时,土耳其左右看去,美国、英国、苏联等等,都是灿烂笑脸。


人生确实太过美好。


在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混迹了数千年,土耳其这才完全成精,尝到了坐在自家门口,光进不出扯张发票收过路费的甜蜜滋味。


既然成精,土耳其当然要在美国、北约和苏联之间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之,从1960年至俄乌战争爆发,成精了的土耳其与苏联及俄国既有正面对抗,更有亲密合作。同时,土耳其身在北约阵营,既要借助北约军事实力巩固己方国防,同时也不乏关键时刻离心离德,放水俄国。


从前文所述历史即可看到土耳其与俄国、乌克兰均是渊源颇深,到了现在,土耳其既是乌克兰的主要投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俄国的主要贸易国。此外,再加上欧美多国及世界大国对俄乌战争的站位问题,因而使得土耳其应对俄乌战争也就更为敏感。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土耳其立即启动蒙特勒公约,禁止俄乌双方军舰进出土耳其海峡,对海军弱小的乌克兰几乎没有影响,却限制俄军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调进黑海助战的可能。


同时,土耳其根据公约也限制了北约及欧美等国军舰进入黑海。


一碗水端得如此之平,确非一日之功。


橡树

2001年11月1日,正在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瓦良格”号。


此后,土耳其无论居中斡旋俄乌谈判,或者有限向乌克兰出让无人机等物资,在力挡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等等,长袖善舞,分寸拿捏都是非常精准。


能够两面取巧争得好感,能够身影清晰地站在了俄乌战争的中间,这是土耳其

外交搏势的真本事。


无疑,居中站位,外交搏势,仅是土耳其应对俄乌战争的表象。


实质上,当俄乌战争以持久战和消耗战进行下去的时候,土耳其事实上已经成为在葡京酒店顶楼坐看楼下陈浩南耍西瓜刀的何鸿燊。


在现代文明和国家的伦理以外,俄乌战争对世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源和粮食问题。


土耳其不是能源大国,但是土耳其既是亚欧大陆十字路口,更是中东、黑海和里海的能源管道通往欧洲的总阀门。随着俄乌战争持续下去,欧洲能源去俄国化必然提速。


土耳其掌控着这个能源管道的总阀门,财源滚滚可想而知。


俄乌战争导致能源紧张,因为主权存在争议被搁浅的地中海地区的天然气开发必将提上日程。土耳其及巴尔干地区沿海国家都将是受益者。


同样,土耳其不是粮食大国,但是土耳其凭借土耳其海峡,扼制了粮食大国俄国、乌克兰的粮食的输出。


为此,联合国正在推动,由联合国、土耳其、俄国和乌克兰四方近期在伊斯坦布尔会谈,讨论在黑海开辟乌克兰粮食出口走廊。同时,土耳其将派出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俄国,与俄方讨论有关在黑海开辟乌克兰粮食出口走廊的具体方案。


无疑,抛开经济收益,粮食问题更赋予了土耳其难得的政治机会。


显然,俄国希望以战争实现的目标,却似乎被土耳其在不经意间变成了现实。


战争还得持续下去。一年,甚至二年。


在后续的战争时间,看似俄国的努力,都像是无怨无悔地为土耳其做一件漂亮的“嫁衣”。


还望诸君热心,空闲可以帮忙转发转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