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中药古今研究:蛏子

中药古今研究:蛏子


中药古今研究:蛏子

蛏:药材基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中药大辞典》)

一、典籍摘要

1.《纲目拾遗》:“蛏壳治喉风急痹。”

2.《中华本草》:“蛏壳味咸;性凉。归肺;胃经。和胃;消肿。主胃病;咽喉肿痛。”

“蛏肉味咸;性寒。心;肝;肾经。补阴;清热;除烦。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盗汗。”

3.《泉州本草》:“蛏壳治胃病。”“蛏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4.《全国中草药汇编》:“蛏肉甘,温。补虚,利水,解毒。外用治项痈。”

5.《中药大辞典》:“蛏肉甘咸,寒。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6.《嘉佑本草》:“蛏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7.《本草从新》:“蛏肉甘咸,寒。补阴,主热痢。”

8.《医林纂要》:“蛏肉生食,大寒,令人泻。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9.《药性切用》:“蛏肉甘咸性寒,益阴清热,煮食治痢。”

10.《本草从新》:“蛏子甘咸寒。主热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丹石人相宜,治妇人产后虚热。”

11.《本草撮要》:“蛏子味咸甘寒,入足少阴经。功专补阴,治热痢,及妇人产后虚热。”

中药古今研究:蛏子

12.《本草分经》:“蛏子甘咸平,补虚去烦热,主冷痢。”

13.《本草求真》:“蛏子味甘性平。煮食可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适合。并治妇人产后虚热。”

14.《本经逢原》:“蛏子甘平无毒。妇人产后虚热宜之。”

15.《证类本草》:“蛏子味甘,温,无毒。补虚,主冷利。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

16.《医学入门》:“蛏子甘,温,无毒。补虚及产后虚损,主冷痢,邪热烦闷。疫后忌食。”

17.《食疗本草》:“蛏子味甘,温,无毒。补虚,主冷利。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主胸中邪热,烦闷气。”

18.《随息居饮食谱》:“蛏子甘平。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解丹石毒。”

二、现代研究

成分:蛏肉每100g含水分88g,蛋白质7.2g,碳水化合物2.4g,灰分1.3g;钙133mg,磷 114mg,铁22.7mg,热量48200.8kJ。每1kg蛏干含碘1900μg。肉中含糖原(glycogen)每1kg鲜肉中含3g。

中药古今研究: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