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五一还能本地游吗

五一还能本地游吗

26日,五一小长假首日(4月30日)的火车票开售,不少人计划假期返乡或出游。当前,本土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各地五一假期的防疫政策如何?旅游景点还能去吗?


资料图:高铁。供图


五一假期火车票正式开售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五一假期为4月30日至5月4日,共5天。


根据目前铁路部门的规定,自2022年4月7日起,铁路客票预售期临时调整为5天(含当天),也就是说,从4月26日开始,民众可以购买五一假期首日(4月30日)的火车票。


同时,据国家《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规定,高速公路对小型客车(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费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


因此,4月30日0时至5月4日24时,高速公路将免费通行。


资料图:北京市朝阳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多地要求减少人员聚集


非必要不流动


假期人员流动大,旅游、聚会等活动明显增多,针对当前的本土疫情形势,多地提出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出行需持48小时核酸证明。


北京市提倡市民群众非必要不出京,特别是不前往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和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人员进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


山东省要求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人员非必要不入鲁返鲁,严格限制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人员入鲁返鲁。所有省外入鲁返鲁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第1天和第3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辽宁沈阳提出全市人员非必要不离沈。4月5日起,域外来(返)沈人员应至少提前24小时,扫描“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线上向目的地社区(村)进行报备。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部分地区提出,严格限制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返乡,返乡人员集中隔离期间费用自理。


辽宁大连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连”。市民确需离连,须提前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报备。返连前,要提前24小时向单位和社区报备,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连和返连未履行报备程序,经大数据排查发现者,实施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安徽砀山县提出,自21日起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来返砀人员,尤其是疫情高发地区来返砀人员,按规定须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期间食宿、医疗、检测等费用一律自理。


资料图:在山东烟台蓬莱阁远眺登州水城。谢光辉 摄 图片来源:CTPphoto


假期别跑空!


这些景区限流预约开放


五一假期将来临,不少人计划外出旅游。目前,多地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政策都较为严格。预约出行、景区限流,部分地区景区还要求查验核酸证明。


北京在4月18日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期间,北京严防聚集性风险,严控大型活动;各类公园、景区、景点坚持“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限流标准。22日晚,北京平谷区发布通知,要求各景区、景点暂停营业。


22日,河南信阳市固始县要求文博场馆、体育场馆、旅游景点暂停开放;KTV、 棋牌室、网吧、洗浴中心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餐饮机构暂停堂食;夜市摊点暂停经营。


山东烟台蓬莱阁景区宣布23日起暂停对外开放,取消一切活动,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24日,辽宁沈阳召开发布会提出,沈阳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室外景区的日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75%,室内景区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50%。严格执行预约入园等防疫措施,做到“无预约、不出游”。


辽宁鞍山市要求各景区景点,严格执行预约、错峰、限流、一米线等防疫举措,严格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接待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


资料图:市民出行。吕杨 摄


文旅部提示: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据文化和旅游部微信公众号消息,“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出游期间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酒店价格创新低


据第一财经报道,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多城市酒店价格创5年新低,攀枝花、海口、自贡、玉溪等城市高星酒店,黔东南、成都、济南、重庆等城市的中低星酒店,其平均价格均创近五年来同期价格新低。成都、重庆、西安、杭州、三亚等城市“五一”部分豪华酒店预订价格仅需去年的一半。


专家建议,安全第一


那么“五一”究竟能不能出游?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看当地的具体情况,目前来看,跨省游会受到很大影响,本地游则视情况而定。


“目前不建议跨省游,如果是低风险地区,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展本地游,但在中高风险地区,不要进行任何聚集性的活动。上海目前还在封控期间,暂时还没有‘五一’的旅游安排。”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来说说,


这个五一,你的计划是什么?


转自:中国新闻网(作者 张依琳),综合文旅部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


来源: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