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楚人起舞本为楚,中有楚人为汉舞。”

这是南宋诗人谢翱在《鸿门旆》中的诗句。这段诗句描述的就是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于咸阳郊外鸿门,刘邦赴楚营请罪的故事。在这场鸿门宴中,范增以项庄舞剑意在铲除沛公刘邦。而项羽的叔父项伯却起席与项庄对舞,多次以身掩护,从而使刘邦逃出生天。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为何却又背叛项羽,以身护救刘邦呢?身在楚营的他,却又心向汉营,项伯的最后结局又会如何呢?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他的父亲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公元前224年,项燕败于秦国名将王翦,项燕在兵败后自杀。

项燕生育三子,长子项渠(一说项荣或项超)早逝,项羽就是项渠之子。

次子项梁。

三子就是项伯。

项伯在秦统治时期与张良有患难之交,张良的境遇与项伯非常相似。张良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韩国多年为相。和项伯一样,随着故国被秦灭亡,张良家族昔日的荣耀转瞬即逝。张良和项伯一样,国恨和家仇使他们投入到反秦斗争中。

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早年行侠仗义,因杀人获罪。为逃避追捕,项伯逃到了下邳。

在下邳,流亡的项伯遇到了张良。相同的境遇令项、张两人惺惺相惜。张良对项伯施以援手,使项伯逃过追捕。

项伯的次兄项梁在209年发动会稽反秦起事时,项伯和侄子项羽参与其中。

前208年,鉴于陈胜起事失败,项梁听从谋士范增如不立楚室后人,势力不长久的建议,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项伯则被封为左尹。

也就是在这一年,项梁因为骄傲轻敌,在定陶被秦军名将章邯击溃,项梁战死。

项梁死后,项伯随项羽参战了北伐援赵、巨鹿之战等战事。

就在项羽北上援赵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关中,与秦军作战。当时怀王与众将约定,谁攻入关中,谁便可在关中称王。由于此时秦军还是非常强大的,谁都不想西征秦军。

但项羽因急于替叔父项梁报仇,本来想与刘邦一同西进攻打秦军,但怀王却因项羽为人残暴、不利西征为由,派遣其作为次将救援赵国。

前207年,刘邦一路过关斩将,攻入咸阳,秦王子婴献玺投降,秦国灭亡。

刘邦入关后,听从张良的建议封存秦宫的珍宝等财务,驻军于霸上。刘邦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一时间,刘邦在秦地民心所向。

却说身为援赵次将的项羽,主帅宋义因在章邯攻赵时,屯兵观望,坐山观秦赵两国相斗,为项羽所杀。楚怀王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以取代宋义的职位。

在此后的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项羽率部大败秦军,秦将苏角战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之子王离被俘后被项羽所杀;秦将涉间拒不降楚也自焚而亡。此后,项羽名震诸侯,各路诸侯唯项羽马首是瞻。

此后,项羽率军西进秦地,于前206年二月抵达函谷关。这时刘邦下令守关将士紧闭关门,不得项羽部入关。项羽令当阳君英布开战,才硬打进了函谷关。

本来项羽得知刘邦已攻进了咸阳,顿觉不爽,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派人密报项羽,称刘邦欲称王汉中,以秦王子婴为相,秦宫的金银财宝都被刘邦霸占。

项羽盛怒之下,决定要教训一下刘邦。而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认为刘邦入关后军纪严明,不贪恋财色,必谋大事。因此,他也劝谏项羽事不宜迟,赶紧除掉刘邦。

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楚军四十万屯于鸿门,而刘邦的只有区区十万。鸿门与刘邦屯兵的霸上相距只有四十里,可以说,此时如果项羽发兵攻打刘邦,胜利易如反掌。

可是,就是因为项伯的缘故,项羽的这一仗没有打成,此后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轨迹都改变了走向。

前文我们说过,张良曾救过项伯的命,项伯对张良的这份恩情没齿难忘。因为张良当时在刘邦阵营为刘邦效力,项伯在得知项羽计划攻打刘邦时,立即飞马至汉营,告知张良赶紧逃掉。

张良得知项羽的计划后,认为此时丢下刘邦独自逃脱,是为不义。于是他向刘邦和盘托出了项羽即刻开战的计划。

刘邦知道此时不能同项羽硬拼,因此他决定请项伯在他和项羽中间代为说和,以求避过项羽的锋芒。

刘邦巧舌如簧,告知项伯,自己入关后,秦宫的一切都封存,专等项羽的到来。而封锁函谷关只是为了防盗,没想到竟引起了误会。

而在一旁的张良也怂恿刘邦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刘邦满口应承。在刘邦与张良的一唱一和下,项伯答应刘邦为其向项羽解释,刘邦也应承次日赴楚营亲自向项羽请罪。

项伯回到楚营后,对项羽也没有隐瞒,连夜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汇报。

刘邦和张良对项伯成功地灌了迷魂汤,项伯也认为刘邦进关后,封锁函谷关防盗,专等项羽的到来。而此时如果项羽再去攻打立了灭秦大功的刘邦,就会丧失民心。

在项伯的建议下,项羽应允对刘邦休战,并好生款待次日来谢罪的刘邦,以笼络人心。

次日,刘邦果然赴鸿门请罪。刘邦称与项羽同心同德合力灭秦,不曾想却被谗言离间。

项羽疑虑尽释,邀刘邦入席饮酒。席间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却视而不见。

范增无法,只得离席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在舞剑助兴之际,刺死刘邦。

项庄在舞剑之际,张良就看出了苗头不对。于是他示意项伯出手相救。

项伯心领意会,马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在项庄之剑逼近刘邦时,项伯处处以己身为其掩护。

最后,刘邦趁离席解手的机会,在樊哙、夏侯婴等人的掩护下,抄小路逃回霸上。

鸿门宴之后,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后,又分封各路诸侯为王。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巴蜀。但刘邦为了得到汉中,便以金银财宝赂贿项伯。在项伯的说情下,项羽又将汉中郡划归了刘邦。

刘邦在楚汉之争完胜后,项羽家族被赫免死罪。而项伯因为多次袒护刘邦,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项伯在孝惠帝三年(前192年)去世,他的儿子项睢因获罪,不能承袭爵位,其封国也被纳入朝廷。

因为要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刘邦。这虽然是出于朋友之间的义,但在楚汉已成对手之时,因友情而置己方阵营的利益于不顾,项伯在政治上显然是短视的,是不成熟的。正是由于项伯的干预,项羽错失了多次除掉刘邦的机会。如果没有项伯的周旋,刘邦与项羽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项伯者,项羽之亲叔。在项羽父親一辈中排行老三。永恒回望对题主的应答是:做为项羽的长辈,他一而再,再而三帮助刘帮,特别是很关键的鸿门宴中胳膊肘往外扭危害深重;项羽惨烈败北自刎于乌江,与项伯的多次背叛脱不了干系的。项羽死后,项伯的人生结局只能是:苟活人世,受着屈辱羞辱,低眉垂眼了却一生。而项伯后人,更成为刘氏王朝里随时可一把捏死的“可怜虫”。

项伯帮助刘帮的几起重大事件:宴门宴前,项伯私自去会张良,尔后又见刘帮,致项羽原来进剿刘帮计划落空。鸿门宴中,他受张良指使,起身舞剑护刘帮,使项羽尊称“亚父”的谋士范增所有极其重要谋划,全部落空。

二是项羽进入咸阳,大封诸侯一原本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封地在也就巴蜀蛮荒编远之地。项羽此举绝对是正确的,巴蜀之地,外人难以打进去,而里面的人也同样很难打出来。

可刘邦惦记着关中之地,于是,就让张良给了项伯“金百镒,珠二斗”,请项伯在项羽那里求情,将汉中之地也一并封给他。这样一个事关项羽政治团队今后能否长治久安的天大事,竟然又被这项伯破坏,刘帮垂涎的汉中之地,终于到手。此后成为刘帮击败项羽的重要的根基和保障性基本条件。楚汉对峙中,项羽曾抓到刘帮父亲,以及刘帮老婆孩子。项羽,范增都是要用此做大文章的,但项伯再次及时出现,劝项羽:天下大事怎么发展还不知道呢,更何况想争夺天下者根本就不顾家,“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伯杀英布家人,使英布成为项羽集团死对头……

项羽败死之后,项伯率家人归降刘帮。刘帮当然心知肚明一件事,在多次危机关头都是项伯相帮,否则,别说龙袍加身,恐怕自己小命早已没有了。因此,刘帮不仅赦免项氏,还给项伯封了没权的“射阳侯”。

在表面的风光下,项伯其实也是在新王朝的屋檐下“躲雨低头”,苟活人世保全身家性命而已。当年出卖项羽时谈下的刘帮项伯“儿女亲家”一事,刘帮得势后不再提起。项伯对此心中很是不快,但他明白,这个哑巴亏注定得吃,否则天威动怒,自己还能活否?

再者,刘帮执意为项伯改姓氏,此间屈辱项伯不可能不明白,从此,项氏不再随了刘姓。耻辱之果,项伯忍气吞声中,默然接受。 就连项伯想保自己一家大小活下去,后代也能平安延续下去的梦想,最终也未能实现。项伯死后不久,大儿子刘睢(刘邦赐项伯姓刘),被认定有罪,不得继侯爵,小儿子刘猷,原为项羽部下,后随项伯投降刘邦,继任射阳侯,后来谋反被杀,诛三族。永恒回望认为,项伯身为项羽长辈且极受项羽尊重,本应助侄项羽成大业,但所做所为刚好相反,是失长辈之礼仪,愧对项羽的敬重。身为项羽重要部属,本应维护本集团利益,但关键时刻,都当了背叛者,是对项羽政治集团不忠。项羽败北,自刎于乌江,而项伯率家人降亲侄子的死敌刘帮集团,有违自已兄长,父辈之血脉親情……对项伯最后归降刘帮后改姓受辱,其子被诛灭,在笔者看来,那叫一个真是活该。有多少背叛者真正实现人生完胜的呢?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项伯和项羽更亲近,但是,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项伯却一次次地帮刘邦,拖住了项羽的大腿。

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鸿门宴一局,项伯舍身护刘邦之外,还有两次,项伯出手,直接决定了汉家天下之后一百年的走向。

贵族公子的游荡生活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属于贵族一列。

他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在公元前224年,被秦国名将王翦打败后自杀。

他有两个哥哥,一个是项羽的父亲,具体名字说法很多,在这里不做过多考究;另一个哥哥就是项梁,也就是带着项羽打仗的那位。

至于项伯,早年因为触犯秦律(杀人),被迫流亡。

在这途中,遇见了同样流亡在外的韩国贵族张良。

两人一见如故,张良还帮助项伯躲过追捕,直到秦末农民起义,大家揭竿而起,项伯才回到哥哥军中,开始跟随哥哥的部队一起反秦。

之后,为了让起义军名正言顺,项梁拉来了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王,自封为武信君,而将项伯封为左尹,相当于副丞相。

而此时,看到楚国复国的张良也很心动,于是,也找来韩王的后人,韩王成,将其立为新的韩王,自己做司徒,也算是接了爷爷和爸爸的班。

这个时候,项梁是很支持张良了,毕竟两人的理想和志向是一致的,都是要回复秦以前的秩序,让各国从新鼎力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时间,项梁就在定陶被秦军干掉了,兵权交接到了项羽手上。

项羽和张良的关系并不好,不对,可以说项羽和所有谋士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所以,在继续征讨秦军的道路上,张良和刘邦也就越走越近了。

项伯三次帮忙,助刘邦定天下

此后,刘邦用张良的计,先入关中,攻入咸阳,虽然身体不由自主地放纵了一把,但是,在张良的规劝下,还是管住了下半身,将咸阳城封起来,秋毫不犯。

只是,不知道是听了谁的烂主意,居然让人封了函谷关,不让项羽进来。

项羽一路和秦军硬刚,打到函谷关时,才知道刘邦已经在里面了,正是一肚子的 火气呢。

加上亚父范增说刘邦心怀不轨,而刘邦手下的曹无伤还密电项羽,说刘邦要称王。

于是,项羽准备点齐兵马,直接要将刘邦给削了。

项伯一听项羽和范增的这个计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兄弟张良。

张良是被韩王成借给刘邦的,他不算是刘邦的人,但是,此时张良就在刘邦军中,两军交战,刀剑无眼,万一误伤了自己好兄弟怎么办?

于是,他连夜奔入刘邦军中,要劝张良和自己一起离开。

脑子是个好东西,很多时候,没脑子的人做事,结果总是和自己想象的南辕北辙。

在见到张良后,项伯给张良简单说了项羽他们的计划,拉着张良就要跑路。

可张良却说,自己要去给刘邦说拜拜。

等张良回啦,他不但不走了,还带项伯去见了刘邦。

一顿吃喝下来,刘邦居然还和项伯扯上了儿女亲家。

这结局,在项伯从楚军营出来的时候,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啊!

于是,按照张良的安排,项伯回去帮刘邦解释,刘邦之所以封关封城,秋毫不犯,全是在等着项羽啊!

并且在第二天,刘邦还带着张良樊哙亲自来和项羽解释。

这诚意也是刚刚的。

有人说,为啥刘邦知道项羽要杀自己还去鸿门宴,直接在家里蹲着不就行了吗?

哎,那是因为刘邦太了解自己的实力了。

项羽屯兵40万,刘邦才10万军,就算给刘邦40万,项羽不要十万都能把他给打趴下,何况现在现在项羽比自己多这么多的兵了。

与其等着杀红眼的项羽来削自己,不如事先过来卖乖服软,看能否博一次生机。

当然,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啊,刘邦险象环生,范增一次次明示暗示项羽要杀刘邦,项羽抹不开面子,下不了手。

最后,范增让项庄上来舞剑,意在沛公啊。

此时,我们本集的主人公项伯就要发挥他的大作用了。

他看到项庄的剑离刘邦越来越近,干脆自己拔出佩剑,挡在了刘邦面前,和项庄来了个双人舞剑。

你说,一男一女双人舞好看,你这一老一少两男的舞起来有啥好看的?

面对项伯这样的黄金人肉盾牌,项庄也是无从下手,最后,张良把樊哙叫进来,才结束了这场意在沛公的舞剑表演。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刘邦乘上厕所的时机跑回了自己军营,而因为刘邦直接开门将项羽迎进了咸阳,所以,项羽也没有再要他的命。

在封王的时候,还给他封了个汉王,地方还不小,只是都是巴蜀地区的荒芜之地。

刘邦保住了性命,还得到这个汉王的封号,庆幸之余,也给了一部分钱给张良表示感谢。

张良转手,将这些钱又都给了项伯。

所以,在刘邦想要汉中之地的时候,项伯也在项羽跟前说好话,最后,让刘邦如愿,拿到了汉中这块宝地。

汉中这个地方呢,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可以说是刘邦想要从巴蜀再出来的必经之地。

如果这一个地方被别人守住了,那么他的暗渡陈仓就没有办法实现。

所以,在入蜀之前,张良建议让他问项羽要来了汉中这块地方。

项羽是要荣归故里的,他不喜欢中原这点地方,所以,这边边角角地,给谁都一样,加上项伯地游说,便将汉中划给了刘邦。

而在刘邦入蜀后,张良也回到了韩王成身边辅佐。

但好死不死,项羽把韩王成给剁了,加上刘邦终于从巴蜀这边爬出来了,于是,张良正式投到了刘邦的麾下。

等项伯和刘邦再次遥遥相见,已经到了成皋之战的后期,楚汉两军的决战在即,项羽要和刘邦单挑,刘邦却闭门不见。

都知道,项羽是出了名的闪电战高手,给他3万兵,能把刘邦50万军打得四下溃散。

而如今,刘邦不管怎么样,就是不出来和项羽正面刚,让项羽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

最后,项羽直接上锅,对着刘邦喊:你要是再不退兵,我就烧水煮了你老爹!

刘邦一听,笑道:“当初在楚怀王面前,我们可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你爹,待会顺便给我送碗汤喝!”

项羽贵族出生,哪里见过竟然有这样无赖的人,对自己父亲老婆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理。

被气坏了的项羽拔出剑,准备干脆将刘太公给剁了。

一旁的项伯赶忙拉住他说:“对面那位显然是有心天下的,做大事的人,他才不会管自己亲人的死活呢。你现在杀了这些人,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反而让自己的名声不好啊!”

项伯曰:“天下大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经过项伯的劝说,项羽最终没有杀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并在之后,将二人放回了汉军营。

结局

再之后,项羽被刘邦逼到乌江,含恨自刎,四体被汉军哄抢,以求军功。

项伯带着族人投降刘邦,刘邦大方地封他为射阳侯,并赐姓刘。

项氏的其他族人也一并得到豁免,封侯者共有4人。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史记。项羽本纪》

又过了14年,在汉惠帝三年,项伯才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以72岁的高龄去世。

去世后,原本的侯爵因为嫡子刘睢犯了罪所以不能继承,国除。

后记

总观项伯的一生,说他大义灭亲也好,说他通敌叛国也罢,我们站在历史的背后,不由得感叹一句,正是项伯一次次地出手,才成就了我们如今的华夏汉文化。

如果没有项伯,刘邦会死,吕后会死,那么,大汉有可能不复存在。

或许,项伯早就看出,刘邦才是那个天选之人,所以才一路守护。

也或许,他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喜好行事。

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有意无意地为今天汉族的存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知道看完项伯的故事,你有没有什么感触呢?欢迎下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项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也是被刘邦忽悠最惨的那个人。刘邦曾许诺与项伯做儿女亲家,但当上皇帝后只字不提,当然项伯也不敢问。后来,刘邦将自己的姓赐给了项伯,这样就成“一家人”,看似项伯没少占便宜,其实他是最苦而背负骂名最多的那个人。

事实上,如果没有项伯,就没鸿门宴这码事儿。因为项羽从就没想过与刘邦坐下来“推杯换盏”,而是一举将其歼灭。特别是刘邦对项羽的军事部署一无所知,也许等第二天刀架了脖子上,再跪地求饶,项羽也不见得会免他不死。

历史有时候是闹剧,处处被人性的真实打脸。最初刘邦与项羽并肩作战,如同穿一条裤子,刘邦张口闭口兄弟,就差义结金兰了。刘、项反目是在入关之后。按“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项羽因北上救赵随后而至。

按理说,项羽不应再来搅局,但是今非昔比,一方面消灭章邯后实力大增,另一方面他想抄了秦国的老剿,以安慰祖父项燕的在天之灵。所以,入关项羽势在必行。

但刘邦进入关中后,马上就看上了这块富的流油的地方,很想独吞,于是派兵封锁函谷关,阻挡项羽。项羽兵锋正盛,直接碾关而过,40万大军直逼刘邦霸上军营。

刘邦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毫无防备。但是项伯知道情况危机,他不想让曾经的救命恩人、如今刘邦的谋士张良做了冤死鬼,于是连夜奔到刘邦军营,劝告张良火速离开。项伯的想法很单纯,脑子里只有义气,而张良不会如他一样的简单。所以,急忙与刘邦商量对策。二人一合计,怎么办?骗。

于是刘邦对项伯笑脸相迎,奉承的话说了一大堆,好东西也没少往项伯口袋里塞。刘邦怕火候不够,还要与项伯结儿女亲家。最终,项伯被忽悠的晕头转向,遂答应回去周旋,并要求刘邦第二天一早到鸿门向项羽请罪。

项伯回去后自然替刘邦美言,而且还说项羽军团之所以能顺利入关,完全是刘邦扫清道路的功劳。如此一来,杀刘邦到成了不义之举。项羽觉得叔叔说的在理,于是当夜就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所以,第二天在鸿门宴上,刘邦有惊无险,主要原因就是项伯在中间和稀泥,项羽也没有下死命令。

最终,刘邦大难不死,夺取天下,项羽穷途末路,自刎乌江。当然,刘邦还要“报恩”于项伯,封侯赐爵不在话下,只是故意忘了“做亲家”的事情。项伯很识相,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资格,于是夹起尾巴做人,能活一天算一天。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可笑,明明目光短浅、糊涂透顶,却自以为聪明。很显然,项伯就是这种人。至于他的人生结局如何,要看怎么去理解,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

要观察项伯此人的行事特点,咱们还得先来聊一聊项伯出镜率最高的鸿门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秦朝末年,项梁、项羽叔侄扶持起来的楚怀王是南方各路反秦义军名义上的头头,为了鼓励各路义军积极反秦,放出话来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秦朝的首都咸阳就在关中,当时秦军还强,各路义军不敢去。唯有项羽心痛叔父项梁之死,想杀入关中灭亡秦朝,祭叔父在天之灵。但还有一个人觊觎关中王的位置,那就是刘邦!

接下来,刘邦没有遭遇大的阻拦就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审时度势,出城投降,秦朝就此灭亡。为什么刘邦如此轻松呢?因为章邯的囚徒军团和王离的长城兵团两股秦军主力,都在巨鹿之战时被项羽给灭了。

也就是说,灭秦出力最大的是项羽,刘邦很大程度上是捡了漏。结果是等项羽杀败秦军,率军赶往关中后,发现刘邦早就到了关中、破了咸阳,还在函谷关设守兵,不许他通过。

将心比心,谁处在项羽那个位置都得恼火,自己拼死拼活从尸山血海中杀出,胜利的果实却被刘邦摘了,能不气吗?于是一声令下,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打算找刘邦好好算账。

这个时候,项羽还不想杀刘邦,驻军于新丰鸿门。但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跑来告诉项羽,说刘邦准备当关中王,任子婴为丞相,秦朝珍宝都被他占了。

项羽听了很生气,加上他的谋主范增也说,刘邦本来贪财好色,到关中后却不掠取财物,也不迷恋女色,显然有更大的图谋。再从迷信的角度,说刘邦有天子之气。

暴脾气的项羽,绝不愿刘邦的位置在他之上,当即起了杀心,准备发兵攻打刘邦。但是,坏事儿的来了。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也在军中,和项羽的关系比较亲近,项羽压根没想过防他,把计划全盘告知。

项伯一听,不好!为啥?因为刘邦手下第一谋臣张良,曾有恩于他,和他是好朋友,刘邦要是被项羽杀了,张良也难逃一死。于是连夜骑马去刘邦驻军的灞上,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跑。但张良对刘邦很忠诚,不但不跑,还立刻把这条军事机密告诉了刘邦。

刘邦也是一代人杰,按捺住惊慌,以兄长的礼节拜见项伯,还结为儿女亲家。并一再解释他不想当什么关中王,没有与项羽相争的念头,更不敢背叛项羽,前面都是误会,请项伯代为周旋。

大概是刘邦演技高超,项伯竟然信了这位新亲家,回来劝项羽善待刘邦,说如果不是他破了关中,咱们也不敢进关来,刘邦有功,杀他不讲信义,会认人说闲话,善待他才能体现你的心胸气度。

此时的项羽,并没有将刘邦当作劲敌,他有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且战力不如自己,怎么看都翻不起风浪。又有项伯说情,就不怎么想要刘邦的命了。

第二天,刘邦率领一百多骑兵来鸿门见项羽,表达自己的忠诚之意,修复与项羽的关系。

项羽投宴招待,宴席上范增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范增只好让项庄舞剑,命他伺机刺杀刘邦。项伯已经被刘邦拉拢,便也拔剑起舞,用身体当人肉盾牌保护刘邦。

就是在项羽内部意见严重分歧的前提下,刘邦才得以逃过一劫。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项伯亲自上场,即便项羽不想杀刘邦,刘邦也早就在范增和项庄的策划下被“误杀”了。

几年后的项羽,估计无比后悔当初没杀刘邦。但他也没迁怒于项伯,还是信任重用。

项羽兵败自刎后,刘邦赦免了所有的项氏族人,全都不杀,赐姓为刘。这既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侮辱。不得不说,若论玩政治,项羽远远不如刘邦。

项伯因为曾保护过刘邦,被封为射阳侯,封国在现在的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他活到汉惠帝三年才安稳地寿终正寝,后代项睢因为犯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封地归入西汉朝廷。

按说项伯的这种结局,若说不好,那也算好,得以封侯,还活到寿终正寝,没有死于战火或阴谋,挺幸运的。

可真要说好也不见得,项家本来有望成为皇室,项伯极有可能封王,却因一念之差放过最大的敌人,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败。午夜梦回时,他敢面对兄长项梁和那个被汉军分尸的侄儿项羽吗?

诚然,就算刘邦死了,说不定也会有其他人崛起,项羽未必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但是,项伯站错立场是事实,归顺刘邦也是事实。这样的叔叔,的的确确是项羽帝王之路上的拉路虎、绊脚石。

项伯,项羽的亲叔叔,但却在鸿门宴期间背叛项羽,胳膊肘朝外拐、大炮往里揍。最终,因为项伯的背叛,项羽屡次错失杀死刘邦的机会,一败涂地。

那么,项羽被刘邦杀死后,项伯的结局又如何呢,他是否如愿以偿和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呢?



简单说一下项伯履历

楚国大将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是项羽的父亲项渠,次子是起兵反秦的项梁,三子则是项伯。三个人之中,项渠早亡,项梁曾因杀人避祸,带着侄子项羽逃到了吴中避难。

项伯也不是省油的灯,秦朝统治时期也曾怀揣梦想,仗剑走天涯,在闯荡江湖的时候还还杀了人。当时,秦国法律严苛,因此,为了躲避追捕,项伯跟随张良躲藏到了下邳。

也正是这一段经历,让项伯和张良成为了生死之交,同时也为他后来坑害项羽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8年,项梁起兵,此时的项伯已经到了项梁的身边,因此,项伯成为了起义军内的中坚力量。等到项梁被章邯击败之后,项羽掌控军队,项伯更是成为了军队中地位仅次于项羽的人物,官职是楚国的左尹(副丞相)。

可以说,此时的项伯是项羽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项伯曾三次坑害项羽

时间来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破秦进入咸阳后封锁函谷关,不允许任何军队进入关中。

看到这种情况,在灭秦战争中功劳最大的项羽气愤至极,跟随他的众诸侯也眼红刘邦独占咸阳。于是,在项羽的命令下,诸侯合击,一举攻克函谷关,之后,众人决定第二天灭刘邦。

项伯得知消息后,心中非常挂念生死之交张良,于是冒险前往刘邦军营,劝说张良逃跑。

【如果没有项伯,项羽很可能会在第二天消灭刘邦,或许历史将要改写。因此,这也可以看做项伯第一次背叛、坑害项羽】

到了刘邦军营,张良表示自己深受刘邦的大恩,不能忘恩负义,于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

刘邦是一个天才演员,赶忙把项伯叫到了大帐之中,不仅好酒好菜招呼着,而且是一口一个哥,甚至允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

几杯黄汤下肚,项伯瞬间被收买,答应给刘邦传话。



就这样,项伯回到项羽军营,劝说项羽不要攻打刘邦。

在交谈过程中,范增听说刘邦没有在咸阳烧杀抢掠,反而是封府库,约法三章,因此得知刘邦的野心。于是,范增劝说项羽在鸿门设宴,一举击杀刘邦。

第二天,刘邦如约前来,鸿门宴上,范增几次三番的暗示项羽杀刘邦,但项羽似乎对刘邦拍马屁的功夫非常欣赏,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就在此时,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庄是剑术高手,拿下刘邦的性命轻而易举,但项伯看透了项庄意图,于是和项庄共同舞剑,以身体挡住刘邦,最终使刘邦逃过一劫。

【短短一天一夜,项伯两次背叛项羽,致使项羽放走了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最后一次致命坑害

楚汉战争后期,项羽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盟友,此时,项羽最后一个盟友九江王英布被刘邦策反。不过,英布左右摇摆,根本没有下定决心和项羽为敌。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项羽派军打败英布,之后派遣项伯到达九江招揽英布的残兵。此时,项伯出馊主意,将英布的妻子全部杀死,让英布和项羽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看到这儿,我真想说,项伯,你真是猴子请来的救兵,猪的很!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项伯彻底背叛了项羽。【看来项伯这个人,不是蠢、就是坏】



项伯的结局

有这样的队友,项羽的失败已经成了必然的事。

项羽乌江自刎后,项伯心心念念的亲家也没有把女儿许配给他儿子。之后,刘邦念在项伯曾在鸿门宴保护自己,于是册封了项伯为射阳侯,封地就在今天的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

之后,刘邦由于忌惮项氏族人,于是将项氏改姓为了“刘”。项伯混了一辈子,没想到临终的时候还成了刘伯,也不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

公元192年,刘[项]伯刚刚咽气,朝廷下达通知,刘伯的儿子刘[项]睢有罪,不得继承爵位。另一个儿子刘[项]猷谋反,诛三族。

就这样,刘[项]伯走完了稀里糊涂的一生。直到如今,后人也不知道刘[项]伯为何背叛项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项伯对于刘邦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项伯,那么鸿门宴就成了真正的鸿门宴,恐怕刘邦去了鸿门之后,就没有机会去杀那个出卖自己的曹无伤了,而只会按照樊哙的说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为项羽案板上的肉。

“功高莫如救驾,恩重莫如活恩。”项伯对于刘邦是有救驾之功的,项伯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并不是他要背叛项羽,而是要报答留侯张良。

项伯早年任侠,秦时曾与张良有旧。曾杀人,张良匿其于家。——《史记·高祖本纪》

正是因为项伯早年曾被张良所救济,因此在刘邦面临危险的时候,因为张良是刘邦身旁的谋臣,刘邦若死张良也必难独善其身,因此项伯连夜到刘邦军营中,劝张良离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没有自己逃走,而是把项伯引荐给了刘刘邦当然知道项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当即对项伯给予重利,并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拉近两人的关系。这为刘邦后来安然度过鸿门宴的考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史记·项羽本纪》

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对于项氏族人刘邦一概不杀,并且封项伯为射阳侯。同时赐项氏族人他们姓刘。表面上看是似乎是对项氏一族的无限恩宠,而实际上却用这种方式将曾经不可一世的项氏彻底消失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项伯,如今几乎成了“吃里扒外”的代名词,但在当初,在他帮助刘邦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人批评过他的不是,这是一种怪现象。

春秋战国以后,正如孔子当初所说,“礼崩乐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阿谀奉承、朝秦暮楚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比比皆是,而兄弟反目、父子相争、骨肉相残的也不乏其人其事,项伯在其中,以项羽叔叔的身份帮助项羽的潜在敌人刘邦,可能是最不出格、最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所以既无所谓惦记者,又无所谓批评者,只不过巧合的是,正是因为项伯的鼎力帮助,刘邦躲过一劫,从而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最后取代项羽,成秦朝灭亡后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这种意外的结果,让项伯的行为有了话题,也有了争议。那么,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项伯的结局又如何呢?

源起:

项伯的地位和名气似乎不如项梁,更不如项羽,但他在当时的身份和影响,却应该是不一般的。楚将项燕之所以在秦朝灭亡后还名声显赫,大多是因为他的子孙们,项燕三子:项渠、项梁、项伯,他是项燕最小的儿子,且行侠仗义,不惧生死,有着英雄事迹和不错的名声。正是因为这一点,在秦朝的时候,他犯了事,按律当死,但为同样行侠仗义的张良所救,二人遂成患难兄弟。

陈胜死后,项梁扶楚王之后熊心为帝,尊为义帝,以图大事。为了灭秦,义帝安排项羽、刘邦各领一军,分两路西征秦国,并约定“先入关者,立为秦王。”结果刘邦先入关,占领了咸阳,灭掉了秦朝。但项羽以诸侯军总司令自居,只把刘邦当成自己的小弟,并不在乎义帝的约定,当他在刘邦之后率领诸侯军入关时,刘邦将其阻在关外,项羽因此强行破关,并发誓要消灭项羽,就在这个危急万分的时刻,项伯以救星的姿势出现了。

经过:

项伯要救的,并不是刘邦,他要救的,是自己的恩人张良。

但项羽要打的是刘邦大军,当时,项羽兵40万,在鸿门,刘邦兵10万,在霸上。以四打一,绝对优势。因为恩人张良在刘邦军中,项伯因此在项羽即将进攻刘邦的前夜,快马加鞭赶到刘邦驻地,找到张良,劝他赶快逃跑。张良是刘邦的心腹和铁杆,更是视刘邦为唯一正宗主公,怎么会去?不但不去,还要救刘邦于危难。因此,在张良的斡旋下,刘邦非常诚恳、尊敬地请求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开脱,为了张良,项伯答应了,答应回去就向项羽说情,帮助刘邦澄清,并要求刘邦第二天亲赴鸿门,向项羽当面道歉,消除误会,还自己一个清白。

结果:

项伯回去后,连夜向项羽替刘邦说情,摆事实,讲道理,三言两句,消除了项羽心里的怒气,答应第二天不打刘邦了。第二天很早,刘邦就带领张良、樊哙、夏侯婴、纪信等人,亲赴鸿门,当面道歉。项羽摆开“鸿门宴”,架势十足,范增从中推波助澜,甚至主动安排“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又是项伯,拔剑加入,掩护刘邦,才让他化险为夷。随后,樊哙又加入,使“鸿门宴”的惊险刺激达到最高点,刘邦坐在那,汗流浃背,如坐针毡,最后借上厕所之机,逃了出来,在张良的计谋下,骑马绝尘而去,终于逃出了项羽的刀光剑影,逃出了生天。

刘邦之所以能在“鸿门宴”安然脱身,项庄功不可没。

是非:

这事件事中,并无是非,也无对错,各为其主,各为其心,如此而已。

刘邦能平安逃脱,有几个要点,或者说有几个原因,是值得注意的:

1、项羽与刘邦当时并未反目,所以不是生死之敌;

2、项羽没有充足的理由杀刘邦,要进攻,不过气头上的话。因为义帝有约在先,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说明谁先打下咸阳,关中就是谁的,既然关中是我刘邦的,我让人守关,何错之有?哦,我辛辛苦苦打下咸阳,却要不顾义帝之约,将胜利果实拱手相送?所以项羽打刘邦,在道理上讲打得不理直气壮。

3、既然项羽和刘邦不是敌人,又是同一阵营的战友,那么项伯无论救张良,还是救刘邦,都是救自己义军内部的人,救得有理有据,无所谓“吃里扒外”的道德负累。何况,在霸上商谈之中,二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这就更救得有道理支撑了。

4、正因为刘邦如果在义帝之约的框架内,是有道理守关的,那么项羽的进攻,就有点优势欺人的味道,这些,刘邦都忍了,所以到了不得不溜的时候,他也溜得理直气壮。

后话:

但在刘邦的心里,是一直感激项伯的,因此在楚汉战争结束,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建立汉朝而大封功臣的时候,他将项伯列入了功臣范围,封他为射阳侯,也算是知恩图报。

项羽死后,刘邦曾经发动了对项羽残余的追剿行动,很多项羽旧部,包括季布、钟离眛等,都是刘邦悬重金通缉捉拿的对象,但对于项伯,刘邦不但没有清算,而且没有丝毫怀疑,更让他享受着侯爷的封地和爵位,滋滋润润地过完了一生。

鸿门宴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记录在史学巨著《史记》当中,鸿门宴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项伯,他是项羽的亲叔叔,张良的旧友,在鸿门宴中项伯替汉高祖刘邦化解了危机,如果没有项伯可能楚汉战争的结局就改变了,所以说项伯这个人物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并且在其后的2000多年里,项伯在众人眼中成为了“鸿门宴”中最有争议的人物。

先来回答问题,项伯的人生结局怎么样?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中明确的记载了项伯的结局:“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郄(xi四声,同隙的意思)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刘邦还是食言了,尽管在功成名就后封了项伯为候,并有封国,可却并没有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因为在西汉立国之后,刘邦赐姓项伯为刘,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刘邦有意而为之,这就不好揣测了。

项伯的直系后裔后来因罪取消了封国的继承权,不过在同时期很多的侯国都相继被西汉政府收回,这项家的罪名也可能是欲加之罪,是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行为,但是自此之后项伯一族沦为普通百姓,鲜有发迹者,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概说的就是如此吧。

既然项伯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那么他到底争议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显然他们是一个阵营的,但是很多人都说项伯是叛徒,是他放走了刘邦,酿成大祸,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恐怕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放走刘邦这种大事,项伯还没这个实力,刘邦能够顺利逃脱,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项羽,项伯只是开门者,项羽若不放,项伯恐怕也没辙。

项伯乃张良故旧,项伯星夜入汉营,是为了救朋友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于项伯入汉营是这样记载的:“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项王阵营有高人,当时刘邦陈兵十万于霸上,一改往日流寇作风范增就看出来刘邦志不在取关中,而在夺天下,所以范增就献计要除掉刘邦,这时候就有了以下的故事。

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他生性行侠仗义,当年项伯好打抱不平,杀了人无处躲藏,是张良收留了他救了他一命,而项伯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当听到范增欲杀刘邦的消息后,害怕救命恩人张良受到牵连,于是才来告密。

同时,我们从《史记》的片段中可以看出来,张良一直在骗项伯,一个“从”字就代表了一切,在项伯心里,张良恐怕并非是刘邦的手下,因为从字代表的是一同的意思,而并非是属于,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在项伯心中,张良一直是韩国故人,并且韩王成也是张良跟项梁建议才立下的,所以说项伯不认为张良是刘邦的属下,而是一个朋友或者同盟的关系,所以他才敢去汉营通知张良。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早已揭露,韩王成还未立下之前张良就已经跟随刘邦,而韩王成是张良跟随刘邦到薛县时,在会见项梁的时候才经过张良游说立下的,所以从那天起,韩王就是刘邦团队的,也许是张良在游说项梁的时候,是站在韩国的角度所言,可实际上早已经替刘邦布好了局。

如果还不能佐证,接下来的事情就显而易见了,在刘邦帮助韩王成夺回故地的时候,途中又收留了后来的韩王信,此后这个韩王信一直跟随刘邦和张良,为什么已经有了韩王,还要带着一个,这就是为日后在做准备,因为韩王成早晚要被项羽杀掉,所以还需在立一位,这其实应该是张良和刘邦早就定好的计策罢了。

所以说,项伯救张良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义,而项伯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张良和刘邦他们二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而张良所做的一切表面上看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其实他和刘邦早就是一个阵营了,这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战争需要,所以才是第三者的身份。

项庄一剑下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感到惋惜,那项庄一剑下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尽管项羽在搞权谋这方面比刘邦差得远,但是项羽也绝对不是蠢材。

项羽想杀刘邦大可不必搞什么鸿门宴,大军突进,瞬间就能灭了他,为什么不杀他,还是存在其他原因的。

项羽曾经说了,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办到了,项羽虽然不是天子,但是是各诸侯的领袖,如果杀了刘邦,岂不是食言,项羽是旧贵族,骨子里就很高傲,所以这一点是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之一。

同时,项伯是继项梁之后项羽的叔父,从鸿门宴安排的座次上就可以看出项伯的地位,在项羽心中这个叔叔位置很高,仅次于项梁,项羽是孤儿,所以叔叔的话就如同其父在世,所以项伯的规劝使得项羽不杀刘邦,这也是原因之一。

当时,项羽尽管是各路诸侯的领袖人物,但是他真正能够控制的还是他自己的部队,他如果杀了刘邦,其他诸侯就会认为项羽是个反复小人,即便当时因为忌惮项羽实力,不敢造次,但是心里也会对项羽产生间隙,时而久之,就会给项羽制造麻烦,所以出于此原因,也不能杀刘邦。

也许项庄一剑下去之后,项羽就会成为天下人继秦之后的敌人了。

总结:

项羽不杀刘邦才留下了千年美名,而并非是昏庸之举,但是却因此最终乌江自刎,这其中有项羽自身的性格原因,也有时代背景因素在里面,这就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

项伯不应该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叛徒,只是被张良玩弄了,这是刘邦阵营的使用的政治手腕,而项伯能够挺身而出,是出于对朋友的义气。

当然,项羽最后的失败,绝对不能全都怪罪在鸿门宴这件事上,他的失败有很多原因,所以说,道不尽的鸿门宴,说不尽的楚霸王大概就是这样吧。


如果您喜欢本回答观点,请多加关注或随手一赞,感激不尽。

项伯,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

据史料记载,项燕至少有三子,除了项梁、项伯之外,还有项羽的父亲。其中,项羽的父亲最年长,而项梁则长于项伯。

项梁、项伯都是项羽的亲叔叔,特别是项梁无子,更是将项羽视若己出。不过两人对项羽的影响却截然相反,前者成就了项羽,而后者则坑了项羽。

项梁教导项羽长大,并带项羽起兵反秦,这才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基业。而项伯,则是将项羽的江山社稷给断送掉之人。

这个故事我们从头说起。

楚怀王联合刘邦坑项羽

在灭秦之战前,楚怀王曾与众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意思就是谁先攻取了咸阳,灭了秦朝,那么谁就可以继承原秦国的土地,成为关中王。

不过,楚怀王明显有私心。他觉得项羽不易相处,更不容易控制,就让刘邦直接率军去攻打关中,却让项羽作为副将跟着宋义去解赵国之围,攻打围困赵国的章邯、王离所率领的四十万秦军。

项羽大军的主将宋义,还故意逗留不进,拖延时间,四十余天毫无动作。说白了,这就是要坑项羽,等刘邦拿下了关中再说。

可项羽急于灭秦,为祖父项燕、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于是,他就杀了宋义,夺了主将之位。然后,率五万楚军破釜沉舟,一战击溃了王离大军,又迫使章邯二十万秦军投降。随后,项羽率军向关中进发。

可是,此时的刘邦,早已经过河南,破武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进了咸阳城,而且还让人把守住了函谷关,阻挡项羽大军。

从楚怀王,以及刘邦的所作所为来看,天下之争,真不能以道德论英雄,这就是谋略与实力的较量。因此,已经被楚怀王和刘邦放到对立面的项羽,除掉刘邦,还有楚怀王,都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只不过,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所使用的方法。

项羽要杀刘邦,这才有了鸿门宴。

项伯改变了历史进程

刘邦在函谷关阻挡项羽大军,“羽大怒,使当阳君(就是英布、黥布)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此时刘邦的军队,在项羽大军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恰好,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欲王关中,彻底惹怒了项羽,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兵,击破刘邦大军。当时,刘邦仅有十万大军居于霸上,而项羽则率四十万大军,屯兵于鸿门。

项羽手下谋士范增也说,刘邦有天子气,“急击勿失”。

如果这一次,项羽直接与刘邦对决,刘邦恐怕再无翻身之日。可是,好事被项伯破坏了。

项伯曾经杀人,为张良所救,而张良当时正好在刘邦军中。项伯就连夜跑去刘邦军中,告诉张良快走。张良则将项伯引荐给了刘邦。而刘邦则用金银财帛,以及儿女亲事成功拉拢了项伯。

正是在项伯的联络之下,促成了鸿门宴。

原本,宴会上范增派项庄舞剑,准备直接刺杀了刘邦。如果刺杀成功的话,那刘邦的军队群龙无首,要不然鸟兽散,要不然被项羽收编,也不会出现之后的楚汉之争。

可是,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救了刘邦一命。刘邦这才有机会等樊哙进入大帐之后,找借口离席,逃脱了险境。

项伯两次破坏杀死刘邦的机会,给项羽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敌人。如果刘邦早逝,哪里还会有楚汉之争。可是,刘邦活下来了,而项羽亡了,最终汉朝建立了。

从源头说起,这都要拜项伯所赐。

项伯助攻刘邦得了汉中之地,留下了争霸天下的机会

灭秦之后,项羽进入咸阳,大封诸侯。

原本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封地在巴蜀。项羽此举绝对是正确的,巴蜀之地,外人难以打进去,而里面的人也同样很难打出来。

可刘邦惦记着关中之地,于是,就让张良给了项伯“金百镒,珠二斗”,请项伯在项羽那里求情,将汉中之地也一并封给他。

项羽倒也不含糊,竟然答应了。从项羽的爽快可知,项羽除了战略观差了一点之外,对项伯还是很信任的。可惜呀,项伯辜负了这份信任,成了“内奸”。

刘邦成功拿到了汉中之地,这才有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定三秦,杀出了函谷关,争夺天下。

项伯还救过刘邦父亲刘太公一命

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听取了韩信的建议,开始对项羽采取战略包围态势。其中,刘邦率主力与项羽对峙于荥阳、成皋之间,成功拖住了项羽大军。

项羽因为粮道经常被袭,粮食短缺,非常头疼。于是,就命人架了一座高台,将在彭城之战中抓到的刘邦父亲刘太公给放在了台上。

然后,项羽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项羽的意思就是,刘邦你今天如果不投降的话,我就把你爹刘太公给烹了。

刘邦一听:“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刘邦够无赖吧,跟项羽说我们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项羽烹我爹,也就是在烹你项羽自己的爹,如果非要烹,到时候分我一杯羹吧。

项羽听了,被气得大怒,拔剑要直接剁了刘太公。

此时,项伯再次及时出现,劝项羽:天下大事怎么发展还不知道呢,更何况想争夺天下者根本就不顾家,“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羽竟然又听了。项伯对待如此信任自己的侄儿,竟然还投靠刘邦,玩“身在楚营,心在汉”的把戏。

汉灭楚,项伯封侯改姓,终是一场空

刘邦最后齐聚汉军及所有盟军,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失败,乌江自刎。刘邦终于统一了天下。

项伯呢?当然投降刘邦了,而且,还被刘邦封为了射阳侯,并赐姓刘。

这……怎么说项伯呢?被刘邦夺了项氏的江山社稷,竟然还有脸改姓刘……

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曾许诺项伯的儿女亲事,刘邦再也不提了,而项伯也是丝毫不敢提及。

最后,降汉之后碌碌无为的项伯,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病逝。其嗣子刘猷(原名项猷)因罪,不得袭爵,国除,地入于汉。最终,项伯以出卖亲侄子项羽的代价,还是落了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项伯为了一己之私,葬送了侄子的西楚霸业,这怎么洗都还是洗脱不了叛徒的恶名。

该怎么评价项伯的人生结局呢,有两个字感觉很贴切,“活该”。如果项伯真的泉下有知,不知道他是否已经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