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在海的尽头黄咀头,看到一个孤独的赶海者

在海的尽头黄咀头,看到一个孤独的赶海者

在舟山岱山县岱东镇,有一片区域叫黄咀头。这里是舟山东南沿海地带,曾经是重要的海防关口。在不同时代,都有过部队驻守。现在,部队撤走了,留下了大量的营房、战壕、坑道、碉堡、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舟山人因形就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海防博物馆”。


在一个台风过后,风平浪静的日子,来到了黄咀头,为的是参观海防博物馆。走进展馆之前,先将一个个轻重型武器观摩了一遍。少不得,将远眺的目光,留给了大海。前一天台风时的波涛汹涌与此刻的温情平和,无法想象,它们属于同一片大海!

居高临下地看海,别一番感觉。下面月牙形的沙滩上,静寂得没有一个人。这是可以被称为“尽头”的地方,不是热点。包括博物馆,也几乎没有游人。忽然,眼光被一个移动的黑影吸引。定睛细看,一位男性渔民,正从沙滩一步步走向大海中。跟着他的脚步,看他从步履轻松渐渐变得每一步艰难起来。

貌似平静的表面下,大海的汹涌被隐藏了。渔民走的线路不是很直。这是一个对这里海底状况极为了解的渔民吧。他的非直线行走,应该是避免暗礁与激流。他去干什么?当海水漫到他腰部稍上部位时,他停住脚步,弯腰在海里捞着什么。


好奇心被极大地激起。全不顾家人的招呼,定在那儿细看。他拖起了一张渔网。他将渔网搭到右肩,回身往沙滩走去。渔网在水里,借助浮力好像没什么重量。浩渺的大海中,一个人太过渺小。小得像一个黑点。那张渔网,越来越多地露出海水,重量也越来越重了。

他的腰,弯得更加厉害。这一刻,忽然想起那篇著名的小说《老人与海》。那是一场事关尊严的搏斗,已经不是为了一条鱼了。这位渔民有没有读过这篇小说?他的渔网里,是不是有大大的收获呢?

终于,他和他的渔网都到了沙滩上。他在那儿不徐不疾地捯饬。我却实在看不到他从网里取出什么战利品。一人一张网,好像堆在一起。远远看过去,看不清人也看不到网。仿佛他们本来就是沙滩上的一块礁石,一堆什么不知其名的东西。

等到我们从海防博物馆出来,渔民的整理结束了。他又一次背了空空的渔网,走向大海。很明显,空了的渔网很轻,他走路的脚步一点不沉重。我知道,虽然我什么都看不见,沙滩上也一定有他的脚印,也有渔网经过留下的印记。


他重新回到先前拖网的地方安置这张空渔网。放置好了后,又从水里拖了一张渔网往沙滩走。新一轮的走进走出开始了。原来,那里不止一张渔网。那里的深度,可能是他能够进入大海的最大限度。再远再深的地方,一个人的身体可能难以控制水流的激荡吧。

曾经在湛江的大片滩涂上,看到过一众人一起赶海。他们在捡拾小海鲜,即贝类海鲜。自己也曾经有过在青岛、舟山老家的礁石上,捡拾海螺,铲几只牡蛎、青口贝等。那都是成群结队的活动。像这样一个人的赶海活动,从没见过。

从退潮到涨潮的间隔里,他要进进出出大海多少遍?每一次的进出,都有期待中的收获吗?假如辛辛苦苦拖到沙滩上的渔网中空无一物,他的失望有多大?对谁倾诉?假如某一网里装满了高大精尖的海鲜,他的开心和欢乐,与谁分享?

这一次的被我们看见,绝不是这位渔民的唯一一次下海。以他进出的熟练来看,他每天的活计,大体便是这样。大海的潮汐每天都有变化。对于天时地利的期盼,他会超过任何一个在大海里讨生活的人吧。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闪耀着白光。他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他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假如我没有记错,这是普希金的诗。诗人的笔下,太过浪漫了。任何一种为了生活生存的劳作,绝少有这样的诗意。

甚至我在想,在满足“眼前的苟且”的生活之外,有多少人怀了“诗和远方”的心?

时间不早了。家人们又一次地催促,让我收回了目光。佛说“擦肩而过是五百年修来的缘分”。我与这位永无机会谋面的渔人,是怎样的修行后得来的缘分?

其实,我们没有任何缘分,大海给了他获取生活的本领,我却在一个偶然看到他为了生存的努力。我看不清他的容颜。他不知道有人在这个中午,看了他很长时间。

一个孤独的赶海者。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