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国家公园论坛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有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论坛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有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022年6月2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玛沁县雪山乡,晨曦中的阿尼玛卿雪山。

红星新闻记者|王震华 摄影|陶轲

编辑|余冬梅 于曼歌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的话来说,不管是从地域面积,还是生态地位的全球价值来看,三江源都是中国国家公园里面当之无愧的老大。

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第一个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创新探索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未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作为试点,继续探索。

在孙立军看来,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有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① 打破“九龙治水”

红星新闻: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第一个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孙立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具体作出了部署。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最初计划是把青海玛多县,也就是黄河源头拿出来作为一个国家公园。后来青海省反复讨论论证的时候,觉得应该把三个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都纳进来,完全实现它的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

当时的试点面积是12.31万平方公里,格拉丹东和当曲没有完全纳入,这里也是一些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会上,他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三江源等中国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成立。它的由来其实就是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红星新闻:作为国家公园第一个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

孙立军:当时成立国家公园试点,初衷就是为了破解“九龙治水”和执法碎片化的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什么是一个体制试点,就是它要为全国其他地方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世界上原有的两个体系不同,原有的一个是苏联,现在俄罗斯的自然保护区的模式,还有一种就是西方国家的国家公园这种。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 受访者供图

国家公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分散于国土、水利、农林、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能整合起来。当时我们在四个县,就是玉树州的三个县:治多、曲麻莱,杂多,还有果洛州的玛多县,新成立了一个部门,叫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包括省州县乡在内的,一个五级的管理体制,实现了一个部门管理。同时把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执法权力整合起来,成立了执法局,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执法碎片化的问题。以前同一件事,去执法的时候,农林、水利的人要去,自然资源局的也要去,几家凑不齐,没办法执法。现在都整合到一块儿,由一个部门管理和一个部门去执法。这在全国都是个亮点。

当时其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来我们这边学习。因为我们这一块儿改得比较彻底。对我们来说,只能排第一,第二就是失败。

红星新闻: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其他几个国家公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青藏公路这样一个大的交通动脉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穿过,会不会给我们的保护带来一些困难?

孙立军:三江源国家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和其他国家公园相比,它面积特别大。第一批获批的五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事实上,三江源国家公园就达到了19.07万平方公里,占到83%。而且我们外面还管着十个自然保护区,它的面积是4.47万平方公里,这样加起来就是23.54万平方公里。

如果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一个省,那么它的面积在全国可以排到第十位。所以,从它中间别说是穿过一条公路,十条都不为过。

青藏线修的时候,我们当时还叫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条公路是沿着可可西里的边缘修的。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它是世界上第56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申遗成功的时候,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6.03万平方公里。这样,青藏线就从可可西里边缘的一条公路,变成了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条线路。

↑2022年6月29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晚霞中,跨过沱沱河的青藏铁路列车。

因为面积大,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其他国家公园相比,区别就大得多了。同时,这么大的面积,涉及到的生物监测,保护发展,民生改善,应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压力还是比较大,难度远比其他国家公园要大。

但也正因为如此,和其他国家公园相比,我们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按远景规划,未来我国国家公园的的总面积要达到50万平方公里。但不管是从地域面积,还是生态地位的全球价值来看,三江源都是中国国家公园里面当之无愧的老大。

红星新闻: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管理模式上也完成了创新。如何理解共治、共建、共享这一治理模式和理念?

孙立军:三江源是中华水塔,是中华母亲河的源头,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大众的。所以我们从建园之初,就创新实施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和模式。当地牧民,众多NGO组织和社会企业一起参与到保护中来,成为保护主体。

试点期间,12个乡镇,53个村,每一个村都有一个协会,就是生态管护协会,把当地的牧民已经完整地纳进去了。

我们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政策,就是一户一岗。当地的藏族农牧民,世代就生活在这里。对他们来说,这里的山水就是神山圣水,他们就是我们的保护主体。我们的生态管护员制度可以做到一户一岗,就是每一户里有一个人是生态管护员。

试点期间,有17211户,每一户有一个生态管护员,一个月发1800元,一年下来是21600元。青海省财政每年拿出3.7个亿,这是牧民的第一块收入。我们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时候,产生许多项目,这些项目优先雇佣当地的牧民去参与其中,这又是牧民的一块收入。生态体验,环境教育的旅游项目,主体也是当地的牧民,可以做向导,也可以做旅游民宿服务,又增加一块收入。另外,只要是国家公园出来的产品,国际上有个惯例,它就是有机产品,不需要重新认证。我们国家公园所有牧民的农牧产品都是有机产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生态管护员、青海果洛玛多县鄂陵湖乡擦泽村的牧民索索(右一),和同事正在黄河乡草原巡护。

更重要的是,国家公园这么大,单靠管理局正式职工四百多人,能管得过来吗?其实我们的管理,主要还要依靠当地的牧民自发参与,在自家草原上放牧的同时,去管护看护好三江源。

企业赞助这一块,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今年有企业就给我们捐了5000万,用于解决可可西里几个保护站的用电问题。

日常当中,有些环保组织会主动联系我们,问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无需你去打动他,只需把你的故事讲好,他就会有一种冲动,“我要为国家公园做些什么。”

② 有人,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红星新闻:三江源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曾经非常丰富,也是当地农牧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遭到严重破坏。

孙立军:上世纪80年代末,三江源地区的草场退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玛多县。当时它是全国的首富县。因为那个地方产的金子特别好,再加上养的牛羊特别多,人口少,平均下来,人均收入是全国最高的一个县。后来由于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玛多一度成为贫困县。这是三江源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的三江源地区,包括黄河源头,三个源头都出现了断流。雪山萎缩,冰川退化,草场荒漠化加剧。在这个情况下,就是2000年的时候,青海省就成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当时保护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2003年元月份,在全国政协的呼吁和推动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时候,它的面积达到15.23万平方公里。

↑2022年7月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茶卡盐湖旁,风力发电机下放牧的牧民。

2005年开始,国家又陆续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期、二期工程,当时叫三江源综合试验区,面积达到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国土面积的54%。一期、二期工程先后投入了220个亿。2016年6月7日成立国家公园试点,又先后投入了60多个亿,修建巡护道路,进行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沙漠化防治,灭鼠等修复保护措施。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有力地促进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这个生态修复工程已经进行了将近20多年,现在成效特别明显。我们总结的时候,经常用一句话形容:黄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日益坚固丰沛。

黄河源头的玛多本来就是千湖之县,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时候,一度退化,千湖之县名不副实。现在生态恢复以后,有4000多将近5000个大小湖泊。上去之后,你就能见到波光粼粼,千湖之境,特别美。

红星新闻:三江源的保护过程中,不少牧民从祖辈生活的草原搬出去重新安置,未来还会继续实施异地搬迁吗?

孙立军:刚才我介绍了三江源一期、二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时候,有生态移民这一说,就是把有些海拔比较高,不适合人类居住地方的牧民迁出。或者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给野生动物留下栖息地,我们有意识地做了搬迁。

但国家公园成立以来,我们不再提倡搬迁了,就是自愿,尊重群众意愿,生态保护第一。也没有定时间表,就是老百姓你自己愿意搬,你就慢慢搬,政府这方面不强制,也不会设置期限。

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这些牧民子弟,他要接受教育,要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去之后,慢慢地,园区里的人就越来越少。

我们的国家公园,它不像国外那些国家公园,比如美国黄石公园,原住民直接迁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里面,当地的牧民可以在里面继续原来的生活,这样把文化也保留下来。这一块也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2022年6月2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玛沁县雪山乡,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唯格勒当雄冰川。阴柯村牧民们正在自发进行雪线检测。

2019年,美国的保尔森基金会组织了一个第三方的评估,保尔森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的国家公园里面有人生活,有文化在延续,这才是你们的国家公园最大的亮点,与世界不同的一个亮点。”

人,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③ 重点发展智慧化管理

红星新闻:推进国家公园的智慧化管理一直是专家和公众关注的重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智慧巡护和智慧监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孙立军: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太大了,19.07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广袤的土地上,首先要依靠生态管护员。但这远远不够,下一步重点就是要发展智慧化管理。

智慧化管理首先要摸清家底,之后监测能力要跟上去。这也是相关领导提出的,国家公园一定要加强监测能力。

我们现在目前开展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勘界立标,每隔一段距离要立桩。在比较重要的出口入口,我们会建一个碑,先把地圈出来。还有一些地方,比如山峰、山顶,人是上不去的,桩也抬不上去,那就要弄电子界碑。初步计算有13000多个。下一步智慧监测的话,就要利用到卫星。

当然我们最希望的,尤其可可西里,能够有无人机和直升机。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为了这个荒野继续,说啥也不能修路。但这个面积也有6.03万平方公里,无人机可能飞出去,就飞不回来。再一个就是直升机,要求也比较高,可可西里的平均海拔达到4888.1米。在这么高的海拔上,一般的无人机或者直升机进去,性能会下降。如果有性能达到要求的无人机和直升机,那对我们来说,帮助就太大了。

对监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红外相机。粗略估计,三江源国家公园目前有3000多个红外相机,许多野生动物珍贵的镜头,都是红外相机捕捉到的。下一步还要继续补点。

↑索南达杰保护站附近的一只藏羚羊。1994年,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目前,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已从上世纪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红星新闻:相关专家提出,现在保护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对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动物种群,缺乏本底调查。

孙立军:难在哪里呢?还是国家公园面积太大,有19.07万平方公里。现有的这些设备监测起来确实有难度。

比如说,现在监测比较好的澜沧江园区的昂赛大峡谷,还有曲麻莱的“天边的索加”。这两个地方,我们监测到的有雪豹,红外相机监测到152只,还有十几只金钱豹。当然你说全部监测到了吧?基本上监测到了。但也不一定是全部,动物的活动区域不停地变化,它不是固定在一个区域。迁徙都是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地跑,监测有相当大的难度。

另外,本底调查都是委托给专业机构去做,专业的事儿让专业的人去干。这块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一个难点,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有的设备通过动物的眼睛就能分辨出来是哪个动物,先进的无人机监测可以做到,扫过一群奔跑的动物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只。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不停地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会越来越好的。

④ 一般控制区占45%,允许游客进入

红星新闻:从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对公众参观游玩和以后的发展保护来说,“国家公园”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孙立军: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一个地方。在保护层面上,中国现在分三个层级,第一级是国家公园,是最顶层的,也是最重要的,保护最严格的。第二级才叫作自然保护区。第三个层级叫自然公园,包括地质公园,沙漠公园等等。国家公园保护是最严格的,但因为国家公园是全民所有,世代共享。对公众来说,他有权利去享受,去走进去感受保护的成果。

像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弥足珍贵,而又十分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所以,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是限制游客进入的,只有科考活动和一些特殊的、经过审批的人才能进入。但是,一般控制区,大家是可以进去的。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面积有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10.58万平方公里,55%的土地,是一般核心区,还有45%是一般控制区。一般控制区,游客都是可以进的,而且在这些地方设有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区域。通过限制人流,让更多的人进去体验。

↑黄河乡的青海沙蜥:被誉为“沙漠勇士”,是青藏高原上垂直分布跨度最大的爬行类动物,其进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地质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已经有几个试点,一个是玛多县,就是黄河探源,其实它有些地方已经进到核心区的边缘了。在澜沧江源头,有一个峡谷揽胜,就是沿途观光。还有一个漂流,这些项目我们都在开展。下一步,我们国家公园还做了一个专项规划,叫特许经营规划。也设计了将近有30条线路,正在逐步开发,未来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去体会国家公园的磅礴、辽阔和美丽。

红星新闻: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获批已经快一年,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孙立军:国家公园获批之后,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国家要求,做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完成上报。

试点期间,叫一园三区。三江源国家公园下面有三个管委会:黄河源管委会,澜沧江源管委会,长江源管委会。长江源管委会下面又有三个管理处,曲麻莱、治多、可可西里管理处。国家公园正式获批之后,根据中编办的六号文,2020年的六号文,所有的国家公园以后都是按两级架构,一级叫管理局,第二级叫管理分局。按照管理局、管理分局的架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七个管理分局。

下面还要设一些生态管护站,初步计划设47个生态管护站。当然,最终数量可能没这么多。

在这个基础上,刚才我说的堪界立标,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还有一块,就是去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批复方案里,有这样一句话,“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产资源由国务院授权,自然资源部委托青海省代为行使管理。”国家公园成立之后,国家公园这块土地,是中央授权,它是属于中央的,但是国务院又授权青海省管理。那我们怎样把它管好,也是全国一个试点,叫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试点。对我们来说,新一轮的试点又开始了。

而且我们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不同于西方的管理模式,因为国情、省情不一样。所以这一块儿,我们就只能是借鉴,不能完全照搬。我们谈工作,绝对不能说哪个文件规定的,哪个政策规定的应该这么干,试点就是大胆的试,大胆的闯,要闯出一条新路来,趟出一条新路来。

↑2022年6月29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晨曦中的沱沱河。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