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2008年,钱学森侄子获得诺贝尔奖,却当众说:我是美国的科学家

2008年,钱学森侄子获得诺贝尔奖,却当众说:我是美国的科学家

2008年,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亲侄子钱永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无数国人为之欢呼雀跃。

但没过多久,国内关于他的风评却急转直下,一些不好的声音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而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一句:“我是美国的科学家。

到底为什么,钱永健会有这样的言论?科学真的有国界吗?

获得诺贝尔奖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外宣布:下村修马丁·查尔菲钱永健三人因发现和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当这个消息传回国内时,许多人欢呼雀跃,这位华裔也算是为华人长了脸。

随后,钱永健的身份便被扒了出来:他竟然是钱学森的侄子!

要知道,当年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中国,面对艰苦的环境也毫不在意,一心为祖国。

大家都猜测,既然钱永健是钱学森的侄子,那么他会不会效仿自己的叔叔,回国为国效力呢?

2009年,关于大众的这个疑问终于有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一些人不那么的满意。

钱永健受邀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该学校授予的荣誉理学博士称号。

事后,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问道:“您觉得中国和您有联系吗?还是说,中国对您来说,只是一个和其他国家没什么区别的国家?

钱永健直接张口回答道:

我和中国有着许多联系,比如我身上的DNA来自中国,我的许多亲戚也都生活在中国,我在美国出生成长,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

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由血统或者出身就能决定的,开放的社会和自由的环境才是培育科学家的必要要件。希望我的获奖能够激励更多中国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

钱永健的这番话,很快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无数的国人都知道钱永健否认了自己是中国人,一些关于他的争论铺天盖地而来。

毕竟有他叔叔钱学森珠玉在前,如今猛一听到他的这番话,在情感上难免会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但钱永健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与他本人以及他父亲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

出身名门

钱永健的父亲是钱学榘,与钱学森是堂兄弟关系,两人自幼一同长大,一同学习,人生经历极为相似。

当时,钱学榘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贫困,但钱学森家的条件却稍微好一些,见到同宗宗族的孩子读书有困难,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便决定出钱资助他学习

而钱学榘也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学校时憋着一股气,刻苦学习,希望将来能够报效祖国,报答大伯的恩情。

1934年,钱学榘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上海交大毕业,之后又找了一份在清华当助教的工作。

钱均夫得知后找到他说:“你堂哥去了美国麻省理工留学,你想要在清华教学也挺好,但是想要报效国家最好还是多学些先进的知识,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钱学森大钱学榘3岁,1年前从上海交大毕业后便作为公费留学生来到了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航空系。

钱学榘便决定跟随堂哥的脚步,也考入了麻省理工的航空系,一门兄弟就读于美国名校的同一个专业,在当时也成为一桩美谈。

到这时可以发现,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十分的相似,但后来两人的选择就大不相同了,他们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走向。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曾经劝说钱学榘一起回国,为国效力,但却遭到了拒绝。

因为钱学榘早在1939年时收到国民党邀请,满怀热血回到了国内,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国家效力,赶跑日本侵略者。

回国后,钱学榘获得了国民党授予的上校军衔,并来到贵州造飞机。他信心满满,怀揣着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梦想,投入到工作当中,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出社会的钱学榘还是太天真。

国民党内部腐朽不堪,尤其是那些军官们,都只顾着将钱往自己口袋里捞,于是经过他们的层层贪污,国民政府拨下来的项目经费到钱学榘手里越来越少,而这些项目又十分烧钱,没有经费该怎么研究呢?

钱学榘多次向国民党政府反映,却从未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他。

心灰意冷之下,钱学榘在1944年举家回到美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提过回国效力的话。

后来钱学森选择回国,钱学榘则选择了留在美国,兄弟二人从此相隔万里,也很少再有交流了。

钱学森在美国的威

逼利诱下始终坚持回国,为我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直接将实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获得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两弹元勋”等等称号。

而钱学榘虽然不像钱学森一样名留青史,但在美国也成为了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拥有不少的航空专利。

钱学榘一共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钱永佑出生在他回国工作那一时期,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二儿子钱永乐1950年出生在纽约,后来获得了计算机界著名的“图灵奖”。

幼子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后来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专心潜修学术,忠于科学研究

钱永健小时候身体很差,患有哮喘,当家里两个哥哥在外面与小伙伴一起奔跑打闹时,钱永健只能安静地待在室内。

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接触到化学,总是在地下室摆弄一些瓶瓶罐罐,以此来打发时间。

钱永健曾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喜欢美丽的颜色。8岁那年,爸妈送给我一盒化学工具箱,我把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成漂亮的紫色,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实验。

但后来他开始觉得这些试验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十分乏味,对于做实验也兴致缺缺。

直到他偶然间在一本书中见到了许多更加“有意思”的试验,立刻来了兴致,并且逐渐沉迷其中。

钱学榘夫妇见儿子兴致勃勃,也十分支持他,对于儿子想要的化学仪器以及各种用品,总是尽可能地满足。

有一次他与哥哥们一起用火药制造出一个手榴弹,但是在试爆时出了点意外,把桌子炸了个大洞,弄得满屋子都是烟,但好在人都没有受伤。

钱学榘夫妇严厉地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安全教育,但却并没有因此就剥夺他做实验的乐趣。

就这样,钱永健在家里小小的实验室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通过亲自动手满足自己的好奇。

1967年,钱永健参加了俄亥俄大学举办的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夏季研究计划”,第一次真正的在正规实验室里做研究。

这年冬天,钱永健开始着手准备参加明年的习武科学天才奖竞赛。

这个奖项在美国十分出名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参赛的选手大都是高中生,,促进对这些天才青年的培养与教育,并激发美国青年对科学研究技能与知识的兴趣。

在以往的冠军得主中,共有6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因此也还有着“少年诺贝尔奖”之称。

钱永健当时没能找到更加合适的课题,便将1967年暑假时做的研究,整理成报告交了上去,凭借“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的项目获得“西屋科学天才奖”第一名。

总之,钱永健的天赋早已显露无疑,而最初都只源于他对色彩的着迷。

同年,钱永健又获得了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就读,此时的他只有16岁。

进入大学后,钱永健发现化学系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于是他决定不学化学了,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学课程,最终选择了神经生物学领域,此后的40年内,他一直在此领域内辛勤耕耘。

1972年,钱永健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马歇尔奖学金,他决定用这笔钱去剑桥大学读研。

进入剑桥后,钱永健师从理查德·阿德里安,开始研究起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大脑。

1980年,钱永健发明出了一种染料分子,可以检测钙离子的浓度,也可以追踪人体中的钙离子,这种应用在当时十分受欢迎,而钱永健也凭借这一发明在世界上崭露头角。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钱永健继续进行着研究,1994年,钱永健从荧光水母中获得了一定的灵感,又结合前辈村修与沙尔菲的研究,改变了荧光蛋白的氨基酸排序,让荧光蛋白能够发出不同的颜色,并且让发光的时间更长、也让亮度更亮。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能详细地观察一些细菌或者其他细胞的遗传信息,甚至还能通过这个方法观察到有害细菌、癌细胞等的生长状况。

所以钱永健总是强调自己并非荧光蛋白的发明者,他只是完成了整个研究的“最后一步”罢了。

在2008年,钱永健与村修和沙尔菲三人因为这个项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他钱学森侄子的身份,不少人拿他们两个人作比较,当听到钱永健说自己是美国的科学家后,不少人便开始对他进行批判与抗议。

有人认为,钱永健明明血液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他的祖宗是中国人,他凭什么要否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但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钱永健说的也没有错,他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美国的教育,他觉得自己是美国人这无可厚非。

钱永健还曾说过,自己的中文很不好,甚至称得上的完全不会说,日常交流使用最多的还是英语,连自己的名字写起来都歪歪扭扭。

有一次,与钱永健同一实验室的两位华裔同事用中文互相交流,他们都说非常想念国内的枇杷,想起来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在一旁的钱永健却一头雾水,他忍不住插话说:“琵琶是一种乐器,怎么能吃呢?

那两位同事听完后捧腹大笑,给他详细地介绍了“枇杷”这种热带水果。

通过上面的这则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钱永健对于中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但我们也不应该过分地指责他,科学家虽然有国界,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的研究成果是在为全人类做出贡献,受益的是全世界的人类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有人曾经向钱永健发出提问: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向。

钱永健给出的回答是:“将来应该会为了能攻克癌症而努力,希望自己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他的父亲钱学榘就是因为癌症去世的,从确诊胰腺癌到去世,中间只隔了6个月不到的时间。

可惜的是,钱永健攻克癌症的愿望还没有实现,64岁的他在2016年8月24日去世了,世界上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就此陨落。

他的一生为生命科学界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和财富, 值得我们敬仰,也同样值得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