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今天的白洋淀

今天的白洋淀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盛夏时节的白洋淀,天蓝水碧、苇绿荷新,宛如雄安大地上的耀眼明珠。

今年7月2日,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在白洋淀南部水域拍到的珍贵画面,经国内十余位专家鉴定,确定了“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落户白洋淀无疑。



说到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安新县旅游专家王芳作为当地人告诉了大家今天的白洋淀,有着怎样的天蓝水碧、苇绿荷新!


白洋淀


白洋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形成于一万年以前,其形成经历了由海而湖和由湖而陆的历史变迁,宋朝始称白洋淀。它上承九河,下注渤海,以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水产资源闻名于世。

白洋淀由143个互相连接的大小淀泊组成,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如果说白洋淀因水而活,水上荷花就是其夏季之魂。人们把荷花称为白洋淀的象征,同时称之为“淀花”。



“波摇苇荡迷人眼,风递荷香醉客舟”。恰逢雨后初晴,天空万里无云,水面水波不兴,天水一色的背景板上俨然一幅芦苇婆娑、荷花绰约、水鸟啁啾、水村掩映的生态美景。在雄安新区白洋淀,“淀中翡翠”王家寨村四面环波,乘船荡漾淀泊之中,俨然一幅绚丽多彩的荷花画卷。



近百亩的荷花淀内粉色、白色的荷花竞相绽放,美轮美奂。荷叶如玉盘随风摇曳,绿玉盘中的水珠晶莹剔透,随荷叶轻舞而翻滚。碧叶丛中,朵朵荷花如凌波仙子亭亭玉立:红莲风姿绰约,娇羞欲语;白莲一尘不染,天然雕饰;含苞欲放的花蕾高洁优雅,卓尔不群。





青头潜鸭,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有“鸟中大熊猫”之称。2022年白洋淀首次发现青头潜鸭成鸟带领雏鸟活动的迹象,证实这里已成为青头潜鸭的繁殖地。



青头潜鸭能够“安家”白洋淀湿地,这与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当地居民对鸟类保护意识的提高密不可分,也充分体现了白洋淀湿地鸟类的保护和管理成效。

红色热土

白洋淀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它不但有苇田、水村、渔舟、飞鸟,还有着一支英雄的队伍——水上雁翎队。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水区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猎户们十分愤怒。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安新县委委派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就有22名猎户报名,出船出枪,参加抗日。



他们自带的武器俗称“大抬杆”,是当地猎人发明的一种专门打水禽的武器,枪身有2.5米至3米长,一个人扛不动,所以只能固定在一种特殊的专用船——“排子船”上。大抬杆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很大。

为了防止枪膛内的火药受潮,便在点火的信口处插上一根雁翎。并且由于长期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他们的排子船在淀面行驶时往往呈现“人”字形,就像群雁在空中飞翔时的队形。基于这两个原因,时任安新县县委书记的侯卓夫将其命名为——雁翎队。



雁翎队队员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的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的包运船。

这支骁勇的水上游击队,与侵略者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雁翎队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利用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因此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

雁翎队,是奇兵,端岗楼,像拔葱。淀头、刘庄、十方院,眨眼端个干干净净。

雁翎队,是天兵,打了伏击打包运。水路切断运输线,旱路击毙杨文凤。

雁翎队,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



大家可能会问,小兵张嘎不就是白洋淀的吗?是的,他就是以老雁翎队队员赵波以及众多人物为原型而刻画出来的影视人物。这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活灵活现的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水上雁翎队的飒爽英姿。



过去的白洋淀有着英勇的雁翎队,他们驱船为马,投苇当枪,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英雄赞歌。现在的白洋淀划进了雄安新区,天更蓝,水更清,白洋淀人民正以不屈的雁翎精神铺就着新区的辉煌画卷。



河北还有很多极致风光需要你亲自来体验。你最喜欢的河北风光是哪里?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