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升钟水库历经半个世纪的开发历程(上)

升钟水库历经半个世纪的开发历程(上)

升钟水库历经半个世纪的开发历程

——谨以此文献给为修建升钟水库呕心沥血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

何生章

综 述

升钟水库位于南部县西北部,库容13.39亿立方米,库区主航道静水80公里。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效益。水库大坝在西河段碑垭庙,坝高79米,长350米,坝面12米,正常蓄水为海拨高程427.4米,淹没南部县升水、双峰、保城、大坪、西河、太霞、神坝、店垭、桐坪、铁鞭等10个乡镇,水域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控灌南充、广元、广安、遂宁四市的九县(市区)纵横5500平方公里的208万亩耕地,占灌区耕地面积的70%。其中南部是首灌区,境内有8条干、支渠盘旋于嘉陵江右岸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66个乡镇、738个村、5578个村民小组,56.86万亩耕地直接受益,占全县灌区耕地面积的68%。升钟水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查勘选址上报方案,1976年3月25日经国家计委批准兴建,1977年12月8日正式动工,1984年下闸蓄水,1987年右总干渠上段通水开始发挥效益,1998年底一期配套工程全面竣工。

进入21世纪后,南部县委、县政府把升钟水库旅游开发列入到重要日程,成立了升钟水库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抽调了县委常委专门负责抓日常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关心指导下,各部门大力配合,从零开始,建基地、办赛事、树品牌,一路风雨兼程,走过了十多年辉煌灿烂而又难以忘怀的岁月。

2009年,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在升钟湖拉开帷幕,这是全国迄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奖金最高的野钓赛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规模最大的钓赛活动”并获得基尼斯最佳项目奖。升钟湖依托天然的水域优势,成为全国唯一能同时举办国家级、世界级池钓、野钓、路亚钓大赛的天然赛场。201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钓鱼赛事训练基地,南部县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钓鱼城市。从2009年开始,每年一届的升钟湖钓鱼文化节如期举办,现连续举办十届,升钟湖钓鱼文化节也与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青海环湖自行车赛并列为全国三大休闲体育文化节。

如今的升钟湖已成为国家级AAAA旅游风景区,景区内8万亩烟波浩淼,湖区风光秀丽,绿岛遍布,水清鱼肥。生态停车场,水上运动中心,美人鱼码头,6个国际标准钓鱼池,15公里环湖公路,农事博物馆,中国钓鱼文化博览馆等十个大型基础设施相继完善,打造出十个核心景点。文化内涵与承载能力均得到大大提升,也成为享誉全国的休闲天堂,钓鱼爱好者的垂钓乐园,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吸引中外游客到升钟湖旅游观光人达130多万。中国升钟湖已成为南部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升钟湖有今天的盛誉和辉煌,但其历经了六十多年几上几下的开发历程却鲜为人知,我们不能忘记为修建升钟水库沤心沥血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

1.断断续续几上几下的前期查勘选址过程

早在1953年上半年,西南水利部副部长饶兴带队,两次对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河)进行查勘,选择水利工程地址。先后完成了《嘉陵江水利工程勘查报告》和《复勘报告》。1954年,四川省水利厅规划队据西南水利部勘查资料来南部对西河进行勘测规划,认定升钟区西河段具备修建大型水库的地理条件。1955年省水利厅审议为规划项目。1956年秋,省水利厅副厅长金鉴来南部,由副县长杜籍菁陪同到升钟区实地查勘,决定由县上先报计划。1957年南部县水利科完成了在西河碑垭庙和李子口两地选择坝址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县人委以正式方案上报省水利厅。1958年中央建工部科学院人民公社规划工作组与省、地有关部门在南部作规划试点,在《南部县规划》中提出:“西河从升钟扎坝80米,两岸开渠400多公里,将穿山越岭、跨河渡江,把沿途水库连成一片,可灌南部等五县一市”。与此同时,四川省水利厅先后派水利规划四队驻南充地区进行水利规划,南充地区组织水利科技人员紧密配合,南部县水利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深入西河干流复勘,选择水库大坝最佳地址,最后选择了碑垭庙方案,灌区除南部县外,增加了阆中、西充、蓬安等县市。方案经南充地委领导和规划队现场审议后,整理成《关于修建升钟水库的报告》,由南充地区行署逐级上报。

中共四川省委于1959年批准建设升钟水库。南充地委收到批文后,随即从南部、西充、南充三县抽调5名干部,成立了“升钟水库临时办公室”,并开始了水库开工前准备工作;紧接着又从受益县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和3300多名民工,修建通往碑垭的公路,为施工机械与人员进场做准备。1960年4月7日,南充地委、行署在碑垭庙召开了“升钟水库建设誓师动员大会”。但后来由于在灌区范围、干渠方案、移民安置等方面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以致工程断断续续几上几下。

1961年9月24日,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南充地委转南充专区计委党组《关于进一步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意见》,要求所有基建项目必须按照省、地缩短基本建设的五条原则执行,即:一是现在不需要,短时期内也不需要的建设项目,应该坚决立即停建;二是现在不需要,将要需要的建设项目,应该缓建,以后有条件时再建;三是现在需要,但无力继续建设的项目,应该在现有条件下,能够部分生产的应迅速收尾转入生产,不再进行基本建设;四是正在施工属当前需要,但由于投资限制,今后不能大量施工,只能利用少数资金,适当维持,明年继续建设;五是集中力量,确保当前生产密切有关的煤炭、天然气、森工、交通、电力等关键性项目按计划完成。升钟水库符合第二条,属缓建项目。

1961年10月8日,南充专区计委党组再次给地委呈报《关于进一步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报告》,强调调整压缩基本建设战线的“五原则”,并明确了升钟水库缓建。《报告》还要求:“凡是1958年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要迅速压缩回农村;凡是已停建缓建项目,经过必要的安全处理后立即停工;凡计划外项目一律停建,所有物资资金一律冻结,彻底处理”。就此,升钟水库建设完全停工,工程领导机构撤销,施工人员全部撤离。

1962年至1965年连续三年遭受春旱夏旱,地处西河岸边的原盐亭县大坪区在1965年的春夏旱中,全区83个村有42个村、330个生产队无水育秧,占全区村社50%以上。2万多亩水稻只栽了1.2万亩,有600多户人畜无饮用水,只有用塑料袋到5-10公里外的西河低洼处取水保人畜生命。经过这一场旱灾的折腾,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修建西河水库。大坪区于1965年冬和1969年10月两次组织民工600多人在西河老鸦滩处修建水利工程,直到1970年4月,因未勘测设计,工程量大,加上“文革”的冲击而停工。这期间,为修建水利工程,盖工棚6间,造木船三支(20-40吨),开石料20000多立方米,总投资10多万元。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基本建设项目逐渐恢复,国家对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村电力等方面的投入增大。1969年10月16日,南充地革委生产指挥组向省革委生产指挥组上报了《关于转报〈南部县革委请示修建东方红电站和升钟水库工程的报告〉的请示报告》即南革生(69)字第135号,南充地革委给省革委的报告指出:“鉴于我区六县(南部、阆中、西充、仪陇、蓬安、南充)一市(南充市)即无水利资源又无电源的困境,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反映十分强烈,因此,我组研究同意转报南部县革委请示修建东方红电站和升钟水库工程的两个报告,请审查批示”。1970年4月18日,南充地革委向省革委提交《关于修建升钟水库的报告》即南革生(70)28号,报告指出:修建升钟水库,兼有发电、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可灌面积250万亩,仅次于都江堰工程,居全省第二位。


1970年6月25日至7月20日,南充地区水电局在西充槐树乡举办了升钟水库灌区规划培训班,各受益县水利技术骨干145人参加了培训,以槐树乡为规划试点,摸索出以原有小型塘库堰站为基础,实行“大、中、小、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灌溉网,为升钟水库工程效益提供了可靠资料。1970年7月28日,南充地革委决定,从地区受益县水电部门抽出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省水电规划勘测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组成了300多人的升钟水库勘测设计队。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对水库枢纽和灌区渠系配套,汇集了全部规划资料,提出了《升钟水库水利工程报告》上报省水电厅和国家水电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作者:何生章系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政协南部县委员会文史员、南部县老体协副主席、南部老年文体报执行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