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中国艺术节:下一站,看川渝

中国艺术节:下一站,看川渝

重庆日报客户端 韩毅 刘一叶

从多彩京津冀,到灿烂巴蜀,文化艺术之花在持续绽放,铸就时代之魂。

“川渝,雄起!”9月15日晚,燕赵大地群贤毕至,星光璀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新建的河北省雄安新区拉下帷幕。闭幕式上,当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将代表着下一届举办权的节旗交到川渝领导手上,台下川渝文艺界人士激动得热泪盈眶。

▲交接旗仪式。记者 韩毅 摄

“自2009年开始,重庆已先后申办4次,本次申办成功,对重庆既是信任,也是责任,必将有力促进重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升重庆城市文化形象,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称。

历经四次申办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川渝举办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暨文艺晚会。记者 韩毅 摄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城市的繁荣;没有文化的丰富,就不会有生活的丰盈。

艺术为民,文化共享。中国艺术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是全国优秀艺术作品集中展示的平台。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自1987年创办以来,中国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13届,成功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成为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艺术盛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自2009年始先后4次提出申办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经重庆和四川两地政府联合申办、文化和旅游部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推荐、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重庆市、四川省政府将于2025年9月在川渝两地举办。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以节为媒,让文艺的百花园绽放出璀璨光彩,打造全民共享的‘人民的节日’,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必将进一步提升巴蜀文旅影响力、知名度,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川渝地区打造中国西部现当代文化艺术高地。”刘旗说。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暨文艺晚会。记者 韩毅 摄

同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川渝联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有利于全面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成果,弘扬“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重庆城市文化形象。

此外,中国艺术节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文艺发展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和集中检验,活动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演艺、美术、群文等多个艺术领域,并将组织开展全国专业文艺创作最高奖文华奖和群众文艺创作最高奖群星奖的评选,推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川渝共同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有力助推创作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发现培养一批艺术人才,推动全市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进一步促进文化强市建设。

有底气有基础

重庆文艺在艺术节大放异彩

长空溢彩,大地流金。

走进中国美术馆,庄重、朴素、概括、简洁,崇高感油然而生。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正在这里举行。

400余件(组)美术作品,汇聚我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等门类。一件件现实题材作品,聚焦人民,讴歌时代,勾勒出一幅时代发展的多彩画卷,展现出新时代的万千气象。

油画类,罗中立的《农忙时节》、庞茂琨的《黄金时光》、陈树中的《野草滩.冰雪之旅》、周宗凯的巜三江源礼赞》、赵晓东的《天梯》、漆晓勇的《西行日记.云上的日子》;雕塑类,焦兴涛和刁伟的《仰望星空》、孙闯的《格桑花》、何力平的《梦的空间》、彭汉钦的《石榴花开》等作品,不仅在画面内容上表现了新时代的发展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呈现出艺术创作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发展态势,体现了重庆艺术家多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继承传统和探索创新上取得的成绩,吸引不少观众品鉴。

▲庞茂琨《黄金时光》120x200布面油画2022。

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王成金的《项穆(书法雅言,常变篇)》、张斌的《孟子句》、戴文的《岘居戴文篆刻》等作品同样精彩亮相,充分展现了重庆书法家的笔力。

尤值一提的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和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的评奖和颁奖,是每届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中国文艺界关注度极高的一个盛典。本届中国艺术节上,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市川剧院、市沈铁梅文化发展基金会、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奉节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川剧《江姐》获得文华大奖,这是继川剧《金子》之后,我市文艺界阔别22年重获该项大奖;由市群众艺术馆、巴南区文化馆、大渡口区文化馆联合打造的重庆青年合唱团,演唱的《忆秦娥·娄山关》和原创合唱作品《川江畅想》,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群众合唱团队门类)。

▲重庆青年合唱团。

除了在本届中国艺术节的亮眼表现外,近年来,我市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市文艺创作蓬勃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大型文化场馆设施完备,且随着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推进,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投用。同时,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第六届中国诗歌节、2021年中国原生民歌节等国际国内文化艺术活动,为承办中国艺术节积累了大型艺术活动的组织经验。

因此,对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重庆有底气、有基础和条件。

以节会为媒

打造世界范中国味巴蜀韵文化旅游走廊

“以艺为媒,文苑盛开。中国艺术节搭建文化平台,高质量呈现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璀璨篇章,不仅是对近年来文艺事业的一场全面巡礼,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深情凝眸。”刘旗说。

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接下来,我市将携手四川,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巴蜀文化的价值体系,系统发掘巴蜀文化独特内涵。

加强艺术创作引导,鼓励创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区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支持共建常备剧目、曲目、演出资源库,推出一批体现巴蜀文化内涵的实景演出、驻场演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培育旅游演艺精品。鼓励文化艺术与旅游融合,推动旅游演艺、会议会展、节事活动等健康发展,提高产业关联性和产品附加值等。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鼓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搭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互动交流平台,开展“成渝地·巴蜀情”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送文化进基层精品节目展演、川渝乐翻天戏曲交流展演等活动。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等。

据介绍,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拟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15日举行,以重庆市、成都市为主会场,将举办第十八届文华奖评奖、第二十届群星奖评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展览和演出交易、巡演、论坛、文化惠民、校园行等一系列活动。

以节会为媒,全面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重庆将携手四川勠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具有世界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化旅游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