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民国时在长白山打猎,有三大规矩,一旦不遵守就会被全体猎手驱逐

民国时在长白山打猎,有三大规矩,一旦不遵守就会被全体猎手驱逐

长白山是吉林省的重要山脉,曾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宝库,如今它已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五A国家级的旅游景区和联合国自然保留地。民国时期,长白山有很多猎户靠山为生,他们打猎有三条规矩,违者会被重罚,究竟是什么行规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这里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山系,山脉中最高峰为2691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山脉的高度,长白山脉全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远处观望如同仙境。东北人的质朴展现在取地名上:鹰嘴砬子、大秃顶子、三个顶子……但是却把所有的浪漫赋予了长白山,这里有动人心魄的景色,还有古老而浪漫的寓意:长相守,共白头。


有山的地方就会有野兽,有野兽的地方就会有猎人。民国时期长白山山脉的百姓,猎人仍然是他们职业的最优选择。“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厚重的黑土地不仅孕育了茁壮的庄稼,而且滋养了千万生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那时没有“法”的概念,但是猎人们却定了很多近乎严苛的规矩。


首先是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灾难。猎人进山狩猎时,在吃饭后或转移住宿位置时,一定要确保篝火熄灭才能离开,否则容易引发火灾。更不要“自断好运”,猎人是一个依靠运气的职业,所以大家都对自然万物心存敬畏,甚至还会约束自身的行为:锅碗瓢盆等器皿一定要摆放平稳,油葫芦和酒葫芦也要整齐地挂在树桠上,更不能随便敲打东西发出声响,因为老一辈猎人认为,这种随意的行为是对老天爷的轻佻,会触霉头的。


除了这些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猎人们对捕猎也有十分明确的规则。接下来的第二个规矩,就是在捕杀动物时,要优先对年老野兽的开枪,当地满族人将这种行为叫作“打喂子”,在猎鹿时如何做到这点呢?这就考察到猎手们的观察能力了,老猎手常说,打那些吐草饼子的鹿,这是因为他们观察到,在鹿老了之后,肠胃和牙齿都会退化,只能不停地咀嚼草茎,直到完全粉碎才可下咽,而这种吐草饼子的鹿,就证明他无法将口中食物吞咽下肚,只能吐掉,无法摄入营养,说明它马上就要死去了。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优先捕食年老的动物可以使整个种群更健康,当然民国时期的猎人并不知道那么多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却掌握了这个天机。最后的第三个规矩就是:猎人在狩猎时还很讲究时令,“荤素”搭配的厨房法则被运用到了丛林中,猎人从来不会在夏天打“荤菜”,所谓的“荤菜”其实就是指老虎、野熊和野猪,它们都是脂肪含量较高的动物,夏天炎热时节,并不适合食用它们的肉,严寒时才是它们肥美的时节,冬天吃这些“荤菜”刚刚好应景。


荤菜最宜在冬季食用,对于“素菜”比如野鸡、狍子和兔子等瘦肉为主的动物,年轻的猎人们好像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因为这些动物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它们似乎是猎人们日常的“菜单”,但是年龄较长的猎人们不这么想,他们选择在秋季捕食“素菜”,因为这顺应了“秋收”的时令规定。


在民国的老猎人口口相传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矩:工作时要专一,也就是说打算捕猎什么动物,就要做到只对这一种动物下手,打大牲口时,不能打小动物,反之亦然。比如在猎人们组队去山中打虎时,其他的动物都尽可能地不去伤害。

虽然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东三省的猎人们并没有肆意妄为,他们虽然向大山伸手讨生活,但是却将人为影响控制到了最低。一旦有人不遵守规矩,就会被全体的猎人驱赶!……


民国的猎人们常说:“别把山场打‘浑’了!”大白话的背后蕴含着大智慧。优先猎杀老的动物,按时令捕杀,不随意品类的捕杀,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这个平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山林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有计划且适度地影响不仅不会对其造成损害,反倒会加速生物圈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猎人们不仅捕杀食物,他们还保护山场,不破坏生态平衡,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如此以来,长白山山脉才成为猎人们的聚宝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北障》 滕贞甫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