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将军故乡”的好日子

“将军故乡”的好日子

(牛忠磊、牛贵葆、闫洪涛、马琳)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任穷在抗战年代工作、战斗、生活的第二故乡——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

杨庄位于莘县国有马西林场腹地,燕(店)王(奉)公路路南,距镇政府驻地两公里。虽已立秋,天气依然炎热,但一走进马西林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伴着阵阵凉风袭来,让人精神不免一振。

“村子变美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

1942年夏至,宋任穷率领冀南军群及部分后方机关,从河北陆续转移至杨庄村。直至1944年5月离开,宋任穷和夫人钟月林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了近三年之久。因此,杨庄村成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首府”所在地,有着“平原小延安”之美誉。杨庄村支部书记介绍,虽然已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杨庄至今还保留着宋任穷旧居、冀南区党委、冀南区冀南高干会议、冀南银行、冀南军区兵工厂、冀南军区后方医院、抗战被服厂、抗日小学、抗战地道等许多革命旧址遗迹。

2012年10月17日,“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暨开国上将宋任穷旧居”修复落成,开国大将陈赓之子陈知建将军,代表冀南干部子弟为该旧址亲笔题写了门牌。就这样,旧居与位于杨庄东南角的冀南区抗日烈士陵园南北遥相呼应,构成了杨庄红色旅游村的基本框架。红色杨庄早就加入了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每年来杨庄红色观光和旅游都达到5万多人次。近些年来,杨庄村远近闻名,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特色旅游村”、“山东省革命传统村落”、“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杨庄红色旧址既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平台,又是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促进杨庄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真正成为杨庄村可持续的“发展基因”。

近年来,杨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全村四条总长6公里的主街道,进行了全部整修硬化,开挖了排污管道2000米,街道两旁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对农村电网进行了彻底改造,更换了全部破旧电线、电杆,新上了两台400千瓦变压器,解决了长期电压低、供电不足问题。宋任穷长女、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原副会长宋勤曾多次来杨庄祭拜父亲,每次来,她都深有感慨地说:“这几年,杨庄村风村貌变化大了,老旧房屋没了,街道两旁盖起了一座座、一排排现代标准新房,有不少群众还住上了别居一格的‘小洋楼’,村子犄角旮旯都干干净净。村子变美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

发展“树”经济 日子更红火

1992年10月28日,时任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回到杨庄视察,语重心长再三嘱咐当地干部群众,要“发扬光荣传统,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好”。如今,杨庄村干部群众在宋任穷冀南革命精神不断激励和鼓舞下,苦干实干,大力发展“树”经济,使杨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杨庄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开始以树疙瘩为原料解板为主,后来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除解板外,还从事旋皮、生产建筑模板、多层板、细木工板等品种。为了把木材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全镇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在杨庄村专门投资兴建了成品板产业园和板材加工聚集区,镇里义务为聚集区打井、拉电、修路,提供一切后勤技术保障。目前,全镇80%以上的重点产业就集中在这两个工业园区,已经产生了规模效应和示范辐射带头作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木材加工产品由原来的多层板、细木工板拓展到现如今的成品板、密度板、木地板和家俱制造,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现如今,杨庄村木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0多家。仅木材加工一项,杨庄村民人均年增收就达7800多元。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是大王寨镇第二大主导产业。莘县国有马西林场万亩人工森林,所栽树木株距为3米×10米,对于发展食用菌栽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杨庄村青年农民夏祥利和张增学,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这里即能充分利用树林遮荫,也具备散射光照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种植。同时,大王寨镇有着20多年的食用菌种植历史,群众经验丰富,销售渠道稳定。为此,杨庄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办下,成立了“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至今,合作社的平菇、菌菇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亩,羊肚菌菇200亩,姬松菌菇10亩,合作社成员已有30余人。第一期规划林地达到1000亩,年产鲜菇2100吨,总产值超过4200万元。2021年,杨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几百元,逐步跃升到现在的18000元,村民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