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大峰山烽火

大峰山烽火

大峰山烽火


■高 群


“黄河九十九道湾,湾湾向东流,人生九十九道坎,一个心眼跟党走。赴汤蹈火干革命,永远向前不回头。”深秋时节登访大峰山,首先闪入我脑海的,便是大峰山独立营创始人之一袁振在1938年所作的这首诗。


大峰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因其山势合围,三面峭立,曲如列屏,顶峰高大,故得名大峰山。这里不仅坐落着灵官庙、峰云观等道教名胜,山顶上的“齐长城”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心中,大峰山的魅力除了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外,还在于她是长清人民革命的摇篮,被誉为“泰西的延安”。1938年,长清革命先驱张耀南、魏金三在大峰山建立了长清县抗日根据地,配合八路军115师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等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山脚下,有一座小院。院内合抱粗的老槐树下,一块灰色石碑上有隶书红字——大峰山革命遗址。正屋石制门框边挂着一块黑底白字的牌子:中共长清县委。这一进三厢的小院平房,经整修后成为一处纪念馆,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


1938年8月,日军数百人乘车从平阴返回长清。得知情报后,时任大峰山独立营营长汪毅、政治处主任冯乐进决定给敌人以痛击,制定了“突然袭击,打完即撤”的战术。那日拂晓,汪毅、冯乐进带两个班在公路右侧高地设伏。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果断下达战斗命令。紧接着,数十颗手榴弹向敌人飞去,战斗瞬间打响。硝烟弥漫,敌人被炸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几名日军以汽车作掩护,架起机枪、小炮准备射击。班长杨大力眼疾手快,一口气投去十几颗手榴弹,压制住了敌人。当敌人反应过来、企图反扑时,汪毅下令撤退,部队迅速消失在茫茫田野中。


这场战斗持续时间不足半小时,但我方在几乎无伤亡的情况下,打死日军96人、炸毁汽车2辆,打响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枪,鼓舞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打开了长清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当长清人民在日寇欺凌下艰难度日时,独立营此次突袭战斗的胜利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大峰山,独立营,谁来参加谁光荣;骑着马,挂着红,你看光荣不光荣。”此战后,这首歌开始在当地流传。许多青壮年纷纷要求参加独立营,周围村庄主动与独立营联系,积极保障战士的粮食、衣服、蔬菜等。自此,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烽火开始席卷全县。


在党的领导下,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成为山东联系延安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在庆祝党的百年诞辰之际,长清区政府重新修缮了大峰山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580余名牺牲在各抗日战场的长清籍优秀儿女。陵园内庄重肃穆,革命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


入伍前,我就曾随家人一起来过这里。现如今,身着军装,再来瞻仰,有了更多感触。大峰山作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脚的“初心广场”上,来自各单位参观见学的党员络绎不绝。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一同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铮铮,回荡在大峰山下。


(本文刊于2021年11月4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向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