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当一位弄潮儿设计师,出现在充满机遇的时代

当一位弄潮儿设计师,出现在充满机遇的时代

精神抖擞地准时出现在米兰摄影棚,你想象不到的是——Glenn Martens 的空中飞人生活,每周不断地来往于欧洲各城市之间,但在访谈当中,Glenn 却说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从中汲取到源源不断的能量。(本文服装皆为 Diesel 2022 秋冬系列)

起飞,或是准备起飞,是设计师 Glenn Martens 生活中的常态。我们的这场对话,就发生在他即将飞往另一个城市时。

刚刚结束了在米兰的这场封面拍摄,Martens 将要飞往巴黎——属于自己的另一间办公室。为了平衡两地的工作状态,他必须每周一从巴黎前往米兰,周三的夜里由米兰飞回巴黎。匆忙过后,才能享用一个来之不易的私人周末。如此不断的工作与生活角色周转,他持续了近两年。

勤恳乐观的实干家——金牛座最被人称道的性格优点,在 Martens 身上被悉数放大。身兼意大利悠久且知名的时装品牌 Diesel,与巴黎炙手可热的独立品牌 Y/Project 双重设计师身份,Martens 与这般速度与激情相处得十分和谐。用他的话说,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从中汲取到源源不断的能量。忙碌之外,他依旧乐观、活跃,语气与笑容都和窗外的米兰正午时分的阳光一样灿烂亲和:“我是个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快速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方式的人。所以这样的节奏其实难不倒我。一趟远足登山就能解决很多。”在电话那头的 Martens 雀跃地回答道。

Glenn Martens 是一位很喜欢实验的人,在 Y/Project、Diesel 和 Jean-Paul Gaultier 之间的身份中来去自如,俨然已是 2022 年的当红设计师,也是最忙碌的设计师之一,他却轻松地说:“一趟远足登山就能让我放松很多。”

命运有时候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让人与之再次相遇。采访 Glenn Martens,让我想起 2016 年初,在巴黎 LVMH 入围庆祝酒会上和这位比利时设计师的第一次见面。Martens 携 Y/Project 入围了当年 LVMH 大奖。现场的他也同样忙碌,为每一位座上宾展示那个值得让人反复观看、啧啧称奇的系列。这是他递给时装界的第一张漂亮名片。彼时的巴黎时装周日程(直到现在也是如此)里,人们争相好奇如何能拿到这场秀票、看到一件件概念性极强的秀款、认识这位注定会继续做出点儿什么的设计师。

六年后,如今的 Glenn Martens 显然更加成熟、从容、自洽。凭借意大利时装集团 OTB Group 创始人 Renzo Rosso 的垂青与鼎力支持,他在 2020 年入驻 Diesel,成为这个几乎与意大利风格齐名的时装品牌的新一任创意总监。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 Martens 用天马行空的秀场创意和扎实惊艳的设计风格,为彼时困顿的时装业界带来了一场极具个人风格且酣畅淋漓的 Diesel 首秀。全系列在 70 个造型的整体脉络之下,裂变成一个个更考究、更挑逗、更有爆炸性的小宇宙。Martens 抓住丹宁面料——这个既成就了 Diesel,也曾经在一定范围内困住了 Diesel 的母题,抽丝剥茧,大做文章。Martens 用非常果断直接的“签名式手法”,打破了丹宁面料带给人刻板印象的僵局,让不同密度的丹宁 布蓝色成为进阶的符号密码。几乎每一个造型中都有丹宁面料抑或丹宁色彩出现,然而它们在每一个造型中发挥的角色又绝不雷同。破洞牛仔裤在 Diesel 经典印记中被重构,焕然一新为更让人肾上腺素激升的张力元素;拼接或解构、浸染或溶解效果下的牛仔布将造型整体的比例拉扯得更加时髦,说不清它来自当下的街头,还是不可知的未来。

模特们身着 Diesel 2022 秋冬时装系列,拼接或解构、浸染或溶解效果下的牛仔布将造型整体的比例拉扯得更加时髦,说不清它来自当下的街头,还是不可知的未来。

绝不拖沓——Martens 追求效率与效果并重。直接且酣畅淋漓的快感享受,一定来自设计师本人精准的概念抓取。在这一方向的引导下,高度艺术化的概念才能被提炼成为真正让人有穿着欲望的市场风靡单品。这冥冥之中抓住了 Diesel 大刀阔斧前的“痛点”。区别于更年轻的品牌,市场化并不是 Diesel 这台“柴油发动机”(Diesel 的中文释义为柴油机)铆足劲头解决的事情。这个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意大利时装品牌早已通过垂直扩张店铺风靡到全世界的消费者领域。然而如何提升它的当代化价值、艺术化风格、社群式品牌凝聚力,是 OTB 集团最想改革的课题。虽然真正的加入发生在 2020 年底,但早在 2017 年 Martens 获得 ANDAM 设计大奖之后,Renzo Rosso 就已经萌生了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心意。而在 Martens 看来,Diesel 恰好就像他寻觅已久的一台发动机:“牛仔,绝对是 Diesel 的心跳。”Martens 如是说道,“在此之上,我认为它有更多、更强烈的复杂性。就像有时候我们通过无数次实验性的尝试去实现它还未被开发的复杂层次一样。”

Glenn Martens 的设计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但很显然,他没有以这样的观者反馈为刻意的目标。不容质疑的是,Martens 拥有提纲挈领的能力。就像早在九年前刚刚从创始人 Yohan Serfaty 手中接过 Y/Project 一样,他同样从品牌基因携带的特性中提炼出最能为自己所用的重点,再将之与自己的解读方式融合。或相吸,或相斥,总能诞生出异常奇妙的审视。

“我非常热爱 Diesel 拥有的一切特质。在真正开始在 Diesel 的工作之前,我曾经问过自己,什么是 Glenn Martens?什么是 Diesel?Diesel 是最知名的牛仔品牌,而我是非常概念化的设计师。但我们的共同点,就是概念先于形成。总是先有概念,然后再去生成一件衣服。我相信将材料概念化之后,它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Diesel 正在做的,就是允许将一切材料变得更加概念化的尝试。而另一方面,它又有着非常广阔的群众基础,这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东西是真正面向穿牛仔的人群的——有 20% 的款式只设计在秀款中,而大概有 80% 都要最终走向市场。无论男女,他们可以是混迹在夜店的年轻人,为孩子准备早餐的时髦妈妈,走在大卖场里的普通顾客。”

在 Martens 眼里,牛仔是具有普世性的面料,它在创造之初便是无限服务于人的。这或许是 Martens 在不断提及“概念化”的同时,又反复提到让概念变得更实穿的原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Renzo Rosso 是第一个将 Diesel 商业化的人。这个本身便具有摇滚精神和阳光幽默感的意大利男人主张将牛仔裤的裤腿中间撕开一些破洞,并鼓励他的客人们也这样做,从而将 Diesel 的破洞牛仔风潮吹向世界。这让 Martens 佩服不已:“可以想见在当时这简直像个炸弹一样的创意。对我来说 Diesel 仍然像一间‘牛仔历史大学’,我能感受到我与它的关联性藏在哪里,并知道如何能够调动它。”

另一方面,Martens 通过自己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敏锐感知力与审美力,正在扩充着一个当代品牌,在虚拟与现实世界树立的风格边界。如今,Diesel 的品牌形象以锐不可当的形势和令人会心一笑的绝妙创意让人注目停留——就像每个人上下滑动手机的时候那样,你知道要真正为一个视觉作品长时间停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打开 Diesel 的社交媒体,统一性的标签式视觉与语言风格,将现实与虚拟世界两重形象自洽地融合。它或许是对名流话题的讽刺,也可以是对可持续议题的严肃探讨。这些动作无一不透露着品牌基因中携带的天生幽默感,与后天对客户群体喜好画像的精确拿捏。Martens 希望这样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效率打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并重申品牌的当代角色。即刻与用户产生关联,这让 Diesel 成为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乐于靠近并融入的族群。“保持活跃”,就是让为人而服务的设计产生并延续价值。

然而,真实的 Glenn Martens 并不总是呈现他充满激情与速率的热情一面。他也有憧憬浪漫、怀恋古典的安静驻足时刻。那与他的故乡,比利时小城布鲁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Martens 出生在比利时著名的中世纪古城布鲁日。这是一座精致的古典水城。亘古流淌的莱伊河流经布鲁日各处,轻柔缓慢地讲述着自中世纪以来便轻吟浅唱的古老传说。孩提记忆中的古城光景让 Martens 魂牵梦萦至今。他记得城中保存着的大量数世纪前的建筑,那些哥特式建筑已经成为布鲁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文化承袭上,布鲁日与佛兰芒原始绘画流派(Flemish Primitives)有着密切的关系,Martens 至今仍旧非常怀念小时候经常在美术馆、教堂中流连忘返的时光。

几年前,因为着迷过一部《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我慕名来到了布鲁日。英国导演 Martin McDonagh 在影片中用尽了各数英式幽默,然而布鲁日仿佛油画中的幽谧美景更被我镌刻进脑海中,于是将其列为人生目的地之一。巧合的是,Martens 也看过这部电影,且打趣着说他虽然很爱这部电影然而他也很理解其中的杀手之一为什么会在古城中显得如此焦虑而疲惫——因为它确实很静,很小,这怎么会是一个杀手的藏身之地?但在这样的“局限”之外,它拥有的更珍贵的,是需要交付时间去品味的惊艳之美。

“布鲁日确实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很小,也可能让人困倦,但它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美。我想我身体中的某一部分永远地保留了这个优雅的幻想,它对我来说像一本‘旧时尚圣经’。我喜欢花费时间去博物馆、教堂看油画和艺术作品。这也许是为什么我在追求很多概念化的同时,仍然会保留一些优雅和精致的部分。”Martens 回忆道。

也是因为此,Martens 酷爱历史。他阅读各种历史人物传记,想象他们的生活日常,这包括他们穿着的是什么衣服,然后再将他的想象落实在一张张画纸上。他喜欢画凯撒大帝和埃及艳后——给特里奥帕特拉“穿上”衣服的过程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描画一件衣服是多有趣的事:“她的权力其实就来自那一件件衣服。”虽然没人知道凯撒大帝这个宏伟的历史人物究竟长什么样,但 Martens 更乐于去用空白填补猜想。他一遍遍地给他的脸画出眉目,再画上衣服,以自己的故事脉络猜这位帝王所穿的衣服会是什么色泽与温度。

这样的成长经历,是 Martens 对于精致、古典与浪漫向往的渊薮,影响他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期始终浸淫其中。在他的时装经验中我们更能发现,无论是当下的 Diesel,还是让世人首先认识到“谁是 Glenn Martens” 的 Y/Project,他将破坏感的刺激掩藏在对极致浪漫的追求之下,希望看到的人都能听到他掩盖在设计当中的发问——尽管对于那些发问,Martens 从未想过提供真正的答案。所谓的“答案”,时隐时现在那些二元性的、迷人的摇摆中间。于是我们能看到那些复杂的褶皱层次丝绒既有宫廷服饰的古典遗韵,又同时兼具戏谑玩味的当代感直觉;一幅或许是挂在教堂墙壁上几个世纪之久的油画被 Martens 的记忆悉数拓印,最终显影在一件破旧感卫衣或足球队围巾上。可以说,自始至终,两极化审美的博弈都充斥在他迷恋的设计概念当中。一点旧、一点怪,再掺杂进比例更多的、精致考究的美。Martens 的设计很多时候都像一个新的身体中“挣扎”着穿越而来的老灵魂,他不断以新鲜的视角提问,但始终得不到答案,于是他不得不继续提问,循环往复。他拥有复杂的多重人格,就像一个真正在生活中存在的人。看似脱离了生活,其实更深地扎根于现实。

或许我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Martens 的出现,将比利时时装历史的悠久笔触顺滑且自然地与当代视角和语境相互承接:一方面极度浪漫、古典、充满想象力,而另一方面又似出笼的困兽般,有着极强的破坏力,然而却极富狂野、自由之美。无论是先师 Martin Margiela、Dries Van Noten,还是 Walter Van Beirendonck,比利时孕育的时装大师们无不与“概念”相关。Martens 延续了比利时系时装设计师们亦仙亦幻的脆弱美感的刻画能力,同时也通过自我的审美与认知体系,将纯粹的美打造得更加概念、更加自我,既不脱离自己,也关照着更多、更远的人群。

与他的大部分比利时前辈一样,Martens 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它以严苛和重压闻名。Martens 也对此深有感触,但他的感触却是:幸亏有这般严厉的教学制度与刻板严师。时尚不是一次刺激的兜风,它是一门堪比任何工种难度的生意。Martens 至今仍然觉得,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经历,为他进入这个非常密集的行业做好了初期的准备。

“学校里永远不提供答案,这是让我无比感恩的一点。”Martens 肯定地说,“没有答案,因为老师永远不会告诉你。他们总是会说什么是不好的,但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它不好。我记得那时听到老师总是说再做一次。所以我必须不断地重新反省自己。再做一遍,再想一遍,为什么还不够好?总是让你习惯性地质疑,但实际上这是在从内部推动个性,因为你总是必须在自己的内部找到答案,你必须总是质疑自己,而答案只在你自己内心深处。”

但有趣的是,Martens 至今也没找到那个答案。他像老师们说的那样,他在给自己提问,但似乎做好了找不到答案的准备。而今,局面调转,与其说他在向自己提问,同时也通过时装,将问题抛给更多对他感兴趣的人。答案?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

Martens 有他自己喜爱的设计师,而他逐渐也在成为更多人喜爱并选择的设计师。他崇拜 John Galliano,与 Galliano “共事”于 OTB 集团是让他兴奋的“确幸”(John Galliano 任 Maison Margiela 创意总监,而 Maison Margiela 亦属于 OTB 集团)。而带他走入时尚行业的 Jean-Paul Gaultier,在多年前委任 Martens 为初级设计师之后,亦在今年初邀请他“荣归故里”,担任 Jean-Paul Gaultier 高级定制系列的客座设计师。值得玩味的是,当年为埃及艳后画上衣服的布鲁日男孩,如今的确正在做着更符合权力想象的真实衣装。

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珍视预言家的存在。回望让 Martens 声名鹊起的 2016 年 LVMH 大奖,与其同辈的设计师如 Grace Wales Bonner、Brandon Maxwell 等,都被预言为下一个明日之星,这确实在短期内让人对时装世界的未来保持期待。但预言的生效,更多在于主人公勤勉的能动力。如今,他们也逐渐树立起两种年轻设计师的生存路线范本。其一,如 Grace Wales Bonner,始终耕耘在自己小而美的文化疆域中,代表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强烈地域风格;其二,如 Martens,在打理着已有品牌的同时,羽翼渐丰,受到时装资本的青睐与垂青,成为同时兼顾着两个品牌的多产型设计师。这两种方式的酝酿与声音逐步扩散,形成当下时装设计师们共同面临的生存选择。

对于 Martens 来说,这是不可比较的。他自知不能代替任何人发声,一如他的道路也不能被别人复制。更重要的是,他时刻鞭策着自己,必须找到那个关键的链接所在:“至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有不同的品牌服务对象,不能忘记的是,你需要与品牌的创始价值观保持联系。因为这是品牌成名的真正原因。”Martens 谨慎地说道:“就像你想看到任何其他的例子一样,你面前的这个时装品牌因某种美学的创始价值类型而闻名。我认为我们应该不忘记去庆祝这一点。就像我认为作为一个品牌的创意总监,你必须记住它所承担的价值。你绝对应该始终强烈地连接到这一点。询问自己来到此地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我作为设计师这个角色,可以为不同品牌积极发挥创意的唯一方式——你必须始终保持连贯性,或接近它的核心以达成基本共识。”

属于 Glenn Martens 的“链接”并不是凭空而来。继续走,超前看。习惯性提问,但从不苛求答案。如今,Martens 依靠自己一路摸爬滚打而来得出的方法论,实践着一个天才型设计师在机会丛生的当今时代所能做到的尝试最大化:天赋型选手当道的时代,不如埋头做最勤奋的那一个——无论是行动上,还是思考上。时刻行动, 保持活跃,就是那个藏在深处,但始终有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