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2001年元旦节后,广西柳州姑娘陈圆圆第一次来到深圳。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育专业毕业一年多,她已经“裸辞”了两次。那时的她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已经认识到自己不想要什么,于是选择到更大的世界闯荡一番。

到深圳三年后,陈圆圆第三次“裸辞”,2004年7月加入了只有800多人的腾讯。从此,她在腾讯工作了18年,并将十多年时间投入乡村。

她奔波于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乡村,出差的时间比在深圳的时间都多。从推动“腾讯为村”平台将1.6万余个村庄带入数字乡村时代,到2021年启动“耕耘者计划”助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这位“很倔”的青年在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思考、探索、前行。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2021年底,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为腾讯文化出品的年度特刊《选择》写了篇文章,讲述了腾讯未来基于用户、产业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考。文中提到:“我们刚开始深入农村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先后选派了11位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到农村挂职,都无功而返。只有一位同学很倔,咬牙在贵州铜关坚持下来,做成了‘为村’这个项目。”

这个“很倔”的同学,就是陈圆圆。

陈圆圆在城市里长大,真正与乡村工作结缘始于2008年。

这一年春节前,腾讯在公司内部发起了“百万圆梦计划”,每个员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公益计划,为自己的家乡完成一个需要帮扶的项目,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帮助部分员工来圆这个公益梦。陈圆圆辗转找到了广西的一所乡村小学,电话向校长了解需求,认认真真写了十几页的计划书,并通过了审核。

2008年,成立不久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招募项目经理,陈圆圆报名面试后成为基金会第一个全职项目经理,做教育帮扶工作。

早期的帮扶往往从“捐”开始,捐书、捐鞋、捐餐、捐多媒体教室等等。不过,陈圆圆发现这样的帮扶往往是“一厢情愿”,很难为人们带来身心的改变。在“捐”之外,她想做些不一样的活动。

2011年,陈圆圆响应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了 “筑梦新乡村”项目,去贵州黔东南州大山深处的黎平县挂职。

这个项目开始于2009年,已经有好几个腾讯人在这里做了尝试,也碰了壁,陈圆圆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坚持,她不信闯不出一条路。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2011年9月,陈圆圆跟着黎平县铜关村的一位乡村教师走访一个侗族村寨,赶上一户人家“打三朝”——小孩出生三天后新妈妈回娘家的传统仪式,比结婚还隆重,全村一大半人都出动了,一起唱侗族大歌。

第一次见到这场面的陈圆圆被深深吸引了,当时就列席了村委和来访县局干部们的座谈会,听到村里想办一场歌会,以纪念村庄在旧社会时十八对青年男女为破除封建婚俗歌唱三天三夜力竭而亡、集体殉情的传说。活动得到来访领导们的一致认同,可村上和镇里都没有钱支持,怎么办?

陈圆圆找到了腾讯网和腾讯微博,专门为本次活动打造图文专题“侗人秘境”,在介绍侗族文化的同时征集200名网友,每人支付300元食宿费钱给村里,就能来参加歌会。再加上其他一些捐赠,2011年11月11日,铜关村历史上最热闹的“十八腊汉歌会”开场了。

歌会当天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全村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都请假回家参加,大城市里的客人也来了,很多村民的脸上都泛着自豪的光彩。

“一个平日里凋敝的空心贫困村,可以迅速爆发出巨大的活力。”陈圆圆感慨,广阔的乡土大地蕴含着非常强的内生动力,无论表面多么落寞,它只是需要合适的契机去激发。

然而,几天的热闹喧嚣之后,如何能为乡村带来更长久的改变?陈圆圆向更多人请教,也不断思考,认为应当在公益项目之外,在铜关村打造一块“飞地”。

2012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追加投资,在铜关村专项支持建设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它不仅是一个侗族文化的交流平台,也为村里带来了就业机会。

贵州铜关村的线下平台经验如何复制到更多村庄?随着“互联网+”理念提出,陈圆圆想到,连接是互联网的核心能力,能不能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来发展乡村?这样的连接是否更有可能复制?

2014年,微信已发布3年多,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已有4亿多,而铜关村还停留在2.5G时代,留在村里的500多人中有智能手机的只有零星几个人,在外打工的村民虽然有智能手机,但与村里联系仍然主要靠打电话。

陈圆圆团队先是联合中国移动在大山中的铜关村架设了贵州省第一台为村庄提供的4G基站,再联合中兴通讯向村民们捐赠了智能手机,培训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最终在这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庄里建起了村民微信群和该村的微信公众号。

然而,一开始,村民微信群里几乎没有人发言,直到2015年7月,线上的沉寂终于被打破。

当时铜关村开始了新一年度低保的评定工作,低保名额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村两委从早到晚开会,村民们议论纷纷。腾讯公益小组鼓励村委干部把低保初审名单放在该村微信群中,四五十名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新加入群,竟在半个小时内就产生了500多条信息。

经过在线公开透明又激烈地争论,村委干部对村民提出的质疑及时核实、回应,低保名单几经修改终于确定,成为铜关村历史上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次低保评定。

陈圆圆说:“当时大家都感到很新奇,从没有互联网到有了移动互联网,通过一个叫公众号的东西,好像一下就能把低保名单发给全世界。”从此,村民和外出务工的家人能联系上了,大家也能和“陌生又熟悉”的村干部联系上了,村里和村外“失连”的状态成功逆转。

见证了铜关村的实验成果后,陈圆圆和团队又马不停蹄地给为村“升级加码”:把订阅号升级成服务号、开发H5、增加新功能......

2015年8月,腾讯公司依托微信正式发布针对乡村场景的公众号平台,以“连接为乡村”为名,简称“为村”平台。“为村”意味着以互联网的方式为乡村注入活力,重新连接感情、连接信息、连接财富。

从无到有,从零到一,陈圆圆不断带领村民们借力互联网,持续帮助村庄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名片。2015年,铜关村是唯一 “互联网村”试点;2016年,“为村”吸引了超过1000个村庄;如今,已经有超过1.6万余个村庄通过“为村”进入了数字乡村时代。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

这一年,腾讯先后宣布投入两个500亿元,用于推动社会价值创新及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腾讯将助力乡村振兴视为与全社会一同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落脚点,致力于以数字的力量助力广袤乡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劳动生产力和公共基础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扎根的人才。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为村发展实验室启动了“耕耘者”振兴计划,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展开培训,计划在3年内投入人民币5亿元用于人才培训,期望实现线下培训10万人、线上培训100万人。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耕耘者”振兴计划负责人陈圆圆。

扎根乡村多年的陈圆圆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止于用钱来解决没钱的问题,而是用一些资金撬动乡村自身的能量,共同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耕耘者”振兴计划的任务,就是探寻乡村振兴的答案。

“乡村振兴真正的主角是村里的干部和村民自身,当他们发现自己迸发出的能量、能解决的问题,远超过我们能帮他们做的,我们就成为真正的助力者。”

在陈圆圆看来,“帮”与“助”是有区别的,“帮”有时是单向的给予,是替代完成,而“助”则是辅助,是与村民共同完成,更有可持续性。

尽管长期出差在外,让陈圆圆牺牲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在利他的过程,陈圆圆也收获了很多。

事实上,2011年到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挂职时,陈圆圆一度因为身体等原因有些抑郁,但乡村和乡村的人们“治愈”了她。

乡村不是世外桃源,复杂性不亚于城市,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点一滴的相处,让曾经在城市中没日没夜工作的陈圆圆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陈圆圆回忆说:”换了一个环境以后,你会发现有的人物质特别匮乏,但有非常宝贵的情义。有的人只是因为你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就愿意为你倾其所有、杀鸡宰羊;有的人几乎家徒四壁,买个煤气罐都要花一天时间去镇上背回来,但夫妻俩每天晚上却能在门口聊天2个小时,这种幸福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人生由一个个选择构成,当下的选择将决定未来,但人们往往太容易在既有的选项中去选择。

经历过无数次选择,陈圆圆意识到,其实人们可以在更广阔的世界打开视野,在既有的选项之外创造新的选项。放下自我施加的压力和负担,放下物欲和攀比心,一个人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世界要变得更好,不是因为少数人付出了很多,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点。”陈圆圆说,这是她2008年12月底加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时听到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很长时间都挂在腾讯公益网上,也刻进了她的心里。

【统筹/策划】张玮

【撰文】马芳

【海报】招凤仪

戳我进入相关栏目

新青年说|陈圆圆: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有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

【作者】 马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