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聚焦九大 | 锲科学之难题而不舍 持学术之精神以永恒

聚焦九大 | 锲科学之难题而不舍 持学术之精神以永恒

聚焦九大 | 锲科学之难题而不舍 持学术之精神以永恒——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陈志南

“作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千万大军中的一员,哪怕只是给这个伟大事业提供一个结果、一份报告,也要是闪亮的、发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陈志南教授常常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聚焦九大

图(右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陈志南。

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的桥梁

1979年,刚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陈志南,留校到训练部病理教研室做起教研工作,由此拉开了他抗体药物研究专长事业的序幕。初到病理教研室,师长们热心指点,尤其是他的老师刘彦仿教授给予他精心的教导,帮助他掌握病理专业基本技术,熟悉病理工作任务,了解病理研究发展趋势,使陈志南很快对肿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后来陈志南被派遣到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学习单克隆抗体技术,再回到军医大学,他承担起了组建单抗实验室的重任。为了早日获得特异性单克隆细胞株,他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2小时以上,甚至达16小时,先后制备了铁蛋白、肝癌细胞膜抗原等单抗,并经历3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获得了在肝癌组织高表达、正常组织低表达的单抗HAb18。每当回忆起那段刻苦铭心的日子,都让陈志南万分感慨:“成就属于敢于探索之人、乐于奉献之人,踏实肯干之人!”

陈志南在传道授业方面也秉承老师刘彦仿教授的教育传统,据陈志南的学生张梦瑶回忆,“相对于其他课题来说,陈院士可谓是亲自指挥疟疾课题研究的攻关,他经常在出差的路上、晚上临休息前,甚至在出国期间从大洋彼岸打电话,与我讨论课题,指导实验,到现在我还留存有他当时规划课题时画下的示意图。”

“人才战略是第一位,培养、举荐、引进高层次各类人才始终要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陈志南说,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培养和引进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三秦学者(千人)讲座教授4人。

迎接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挑战

陈志南告诉记者,“创新是永恒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原始创新、引进后再创新,各项专业和工作都应坚持创新至上。”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面对旷日持久的疫情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快速突变,全球接种疫苗有待时日,特效药的研发仍是至关重要的抗疫策略。

陈志南在SARS研究经验和已有专利基础上,争分夺秒破解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通道和机制。经过10个月的日夜奋战,首次发现SARS-CoV-2及其变异株入侵人体宿主细胞重要途径“CD147-S蛋白”,是针对COVID-19新的重要靶点。经分子和细胞水平相互作用、结构分析、抗体病毒抑制实验、基因编辑技术鉴定、人源化模式动物实验证实、药效学确定,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新冠病毒可通过与宿主细胞受体CD147结合的新途径侵入宿主细胞。这一重要发现为开发特异抗新冠肺炎药物提供了重要靶点,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陈志南领衔的多学科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出SARS-CoV-2受体特异性抗体药物“注射用人源化美珀珠单抗”,安全性好,探索性临床试验结果安全有效,医疗成本低,可抑制新冠病毒流行株及各类变异株。于2020年3月28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I/II期临床准入,11月相继获美国FDA、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临床试验准入,2021年11月完成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即将发表,为全球抗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迈向医学事业的又一座山峰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陕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需求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陈志南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步伐,他用43年医学科学事业的奋斗为人生目标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肝癌抗体靶向药物——“利卡汀”历经18年研发,在2005年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2007年上市。当有人称赞他“大功告成”时,他却感到任重道远,因为抗体靶向治疗肝癌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不同患者仍有较大差别,这些问题还等待着他去解答,激发了他去解读该靶分子功能机制的愿望。从1999年开始,经过8年努力,陈志南领导的团队首次在国际上解析了HAb18G/CD147这个复杂糖蛋白胞外段的晶体结构,使得我国攻克肿瘤的研究从仿制跟随走向了“中国创造”。肿瘤的发生发展错综复杂,犹如一张大网,从哪一个节点开始,又到哪一个节点终止?带着这个重大的科学问题,2009年和2015年,陈志南分别获得了“肿瘤相关分子在癌进展中的多相调控机制”和“炎-癌生物信号交互调控癌进展及阻抑治疗分子机制”两项“973”首席科学家项目,带领组织肿瘤生物学领域杰出人才和优秀研究团队,向“炎-癌生物信号的交互作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这个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发起了又一次“冲锋”。2019年,项目圆满完成,使团队在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和相关免疫介导机制领域迈入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先。

长期从事炎-癌相关分子CD147系列研究,建立了抗体人源化及产业化,人源化嵌合模式动物药物评估体系,免疫细胞重编程等关键技术平台的陈志南将继续秉承他的座右铭“锲科学之难题而不舍,持学术之精神以永恒”,这一次的“冲锋”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长。

来源:陕西科协、陕西科技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