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明万历十九年,鲁南苏北一带大雨像瓢泼一样,使得河水暴涨。在邳州至睢宁的黄河段中,一叶小舟,坐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这就是年过古稀的明代治河第一大功臣、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潘季驯,正在指挥、督察两岸热火朝天的抗洪抢险工作。


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曾经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在治河中,他不辞辛劳,上到河南,下至南直隶,多次深入工地一线。


有一次,他决定亲自乘船察看水情,随从人员听了后感到非常吃惊,苦苦劝道:“总督大人,现在风急浪涌,所有的船都停泊靠岸,这时候下河,恐怕有生命危险!”潘季驯却沉着冷静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水势上涨,正是实地勘察的好机会,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就这样,小船在翻涌的浪尖上颠簸起伏,潘季驯却在风雨中站立船头,仔细查看河水流量与缓急情况。就在行至双沟镇东可怜庄附近时,突然狂风掀起巨浪,小船失去了控制,被卷进了一个大漩涡中,眼看性命危在旦夕,小船卡在了两颗大树之间,这才脱离了危险。


在治水过程中,潘季驯都是亲自上船,在汹涌的黄河水中测量水的流速和深度,几度凶险难测,看得岸边的百姓尖叫连连。


经过一次次实地调查,潘季驯敏锐发现,造成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由此提出了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治沙。泥沙从何而来?泥沙是被水流裹挟而来的,如果水被分流,就会兜不住泥沙,导致它们淤积。如果水能够保持高速的流动,反而会将泥沙压在水下滚动,不会淤积。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束水攻沙示意图

潘季驯在看到了黄河多沙这个根本问题后,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束水攻沙”。


束水攻沙也称束水冲沙,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的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他主张在原来防洪的大堤(又称遥堤)内部,再修建起用于约束水流使之变得湍急的“缕堤”。在他的努力下,黄河又重新变得平和。


“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


潘季驯是我国水利史上公认的“治黄专家”,一生献给了黄河水,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河方略,特别是“束水攻沙”思想,对明朝之后的治河工作影响颇深。这样一位水利大家,他的光环永远不会因时间而褪色。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李莉

文案、责编丨周念晨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校对丨王瑜(见习)

参考资料丨《黄河与中华文明》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