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春季的斋堂川山花烂漫,但清晨的风依然凛冽。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法庭庭长谢耀宗一行脚步匆匆,前往27公里外的双塘涧村当事人家中处理一场邻里纠纷。为了能让纠纷化解在法庭之外,法官们要进行实地踏勘并听取双方意见。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谢耀宗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为了解决百姓下山办案不方便的问题,深山法官经常要进行巡回审判。

中午赶回法庭快速吃完午饭,谢耀宗还得赶往附近的杨家村。村里正在启动搬迁改造项目,特意请他来给大家讲讲有关法律事项,以避免产生矛盾。谢耀宗面对百余名村民,有条不紊地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用身边真实的事例,告诉村民有哪些法律问题应该注意。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每次到村里宣传法律知识,谢耀宗几句话就能聊到大爷大妈的心坎里。

斋堂法庭建立于1956年,是北京海拔最高、位置最西的派出法庭。法庭下辖清水、斋堂、雁翅三个镇的89个行政村居,全部属于深山区。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2017年新建的斋堂法庭大厅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斋堂镇有很多红色遗迹和革命纪念地,谢耀宗带领法庭成员在这里学习红色历史。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年轻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开展实地调查。

回想起4年前刚刚来到斋堂法庭时,谢耀宗可没有这样的自信。第一天到斋堂法庭上班,他就碰到了一个大难题。斋堂川的口音比较重,开庭时当事人一口浓重的“斋语”让他无所适从。“连老百姓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办案”?谢耀宗当时就暗下决心,必须要走出法庭,深入到群众中去。从此,上班时间办案,下了班就在附近找人聊天,拉家常,一有机会就到村中走访……很快,他不仅能听得懂“斋语”,自己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斋语”,开庭时就再也不会抓瞎了。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谢耀宗更换法袍准备开庭

山里很多纠纷,有些和农民群众的法律知识缺乏有很大关系。于是,谢耀宗坚持边办案边普法,通过举办“京法巡回讲堂”和“农民夜校”等形式,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斋堂法庭成立了党群司法服务站,在6条山沟建立了巡回法官办公室,不到两年,就发放便民联系卡1300多张,在群众家门口巡回办案200多次,一年行程1.5万公里,每一个村、每一条沟,都留下了谢耀宗和干警们的足迹。如今,斋堂法庭诉前解决纠纷的数量接近法庭全年收案量的一半,7个村挂牌“无讼示范村居”。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进村普法

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深山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群众,讲一口流利的“斋语”

一代代法律人像谢耀宗一样,扎根深山,服务群众。用公正的判决诠释法律的权威,用坚实的脚步践行不负青山不负民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