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河南巩县(今巩义)知县接到上谕,慈禧太后与光绪的圣驾不久就要抵达巩县,让当地安排好接驾事宜。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这可把知县老爷给愁坏了,因为他听说此前同属一省的汲县知县,因为无力筹集到足够的接驾银子,又不忍再搜刮民脂民膏,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了。

巩县本来就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按照清代的县等制度,巩县属于简缺,每年上缴国库的赋税也就三万多两。这样一个贫困县,要接待两宫一行数千人的开销,衙门指定是拿出不银子来。

而且与汲县知县一样,巩县知县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然而他又比汲县知县要幸运得多,不仅没有上吊自杀,而且由于接待有方,得到了慈禧的提拔重用。那么这位巩县知县,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说起这,就不得不提到巩县的一个超级富豪,他的名字叫康建德。

巩县康家的名气,就好像山西乔家、王家、徽州鲍家、胡家一样,都是清代最著名的超级富商。据康氏族谱的记载,康家祖籍是山西洪洞,明初洪武年间大移民浪潮时迁居巩县。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这个家族在明代时已经十分富裕,到了第六代康绍敬时,他利用其曾任地方水陆交通和盐业、税务等方面官职的便利,组织家族子弟把河南的粮食、棉花等运销山东,又把山东的盐以及海产品运销河南,由此开始发家。

康家鼎盛的时期还在清代,康熙时期,康家利用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辟山东基地,“先有康大勇,后有兰水城”,使康家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嘉庆朝爆发白莲教起义后,康家贿通清廷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

经过数代人的奋斗,康氏家族广泛涉足航运贸易,经营盐业、木材、粮食、棉花、丝绸、钱庄、药材等,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富家鲁、豫、陕三省的显赫家族,这种兴盛的局面一直持续了400余年12代人。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着“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民谣,足以说明康家之富。

这样的大富之家,自然也会向其他富商巨贾一样,会花钱捐上一些虚衔。但康家人知道作为商人,排在四民之末,即便银子再多地位也不高。然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种局面到了清末时被彻底改变了,在两宫回銮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份特殊的荣誉不经意间降落到康氏家族的头上。

早在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回銮上谕之时,巩县知县已经做好了接驾的准备。知县衙门发动当地的士绅民众,赶工为慈禧修建了一座临时的行宫,虽然谈不上富丽堂皇,却也颇为体面,只待慈禧驾临。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可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巩县这年夏天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洪灾,一场大水不仅冲垮了民房、田地无数,还冲毁了行宫。眼看圣驾就要进入巩县境内,财政已经枯竭的知县衙门别说重建行宫,就是最基本的供应也成了问题,这让知县老爷如何不发愁呢?

上吊自杀这种事肯定是知县老爷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厚着脸皮来到了康家,请求当时康氏家族的掌门人康建德施以援手,让他出资修建行宫。

康建德有的是银子,面对这样百年不遇的机会,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承诺独自修建行宫并包圆了所有接驾的费用。

财大气粗的康家不但斥巨资修建行宫,还将沿途的官道修整一新。重建的行宫比原先的规模更大,也更富丽堂皇。当慈禧太后驾临巩县时,目睹这座豪华舒适的行宫,连声夸赞地方官差事办得好。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康家既然接了这个差事,便决定要送佛送到西,为了表达对慈禧太后的忠心,康家又另外向朝廷捐了100万两银子。慈禧听说了康家的壮举后,决定亲自召见康建德。

为了报答慈禧的隆恩,在觐见时,康建德又进献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大礼,他让开封城著名的金店师傅打造了一幅皇清舆地图,这幅图用黄金装饰成高山、丘陵,用珍珠摆成河流,在北京城的地标上镶嵌了一颗夜明珠,象征着“一统江山”。

这份大礼让慈禧大开眼界,不禁脱口而出:“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不久,朝廷赐康家“神州甲富康百万”金匾,从此康家便有了“康百万”这个名号。

知县接驾拿不出银子,不得已求助当地富商,慈禧很满意结局很喜人

巩县这次接到工作做得很好,慈禧十分满意,据说她离开巩县时,还特地下令将轿帘掀开,任沿途跪送的百姓们一睹其尊荣。还别说,慈禧从西安这一路走来,这还是头一遭,这对巩县百姓来说,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恩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