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百科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故事是真还是假?历史上使用的是烽火吗?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故事是真还是假?历史上使用的是烽火吗?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很多人小学的时候,都学过这个故事,就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在长大之后,很多人开始怀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真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介绍: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讲述了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谎称犬戎来袭,多次通过点燃烽火的方式引诸侯来援,结果诸侯们千里迢迢赶过来后,却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尴尬的气氛隔着书本都能感受到。如此数次之后,等到犬戎真的来袭,诸侯却认为周幽王又在忽悠自己,很干脆就不来了,以致于西周就这样戏剧性的灭亡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存在吗?

“烽火台”在汉朝才出现,西周的周幽王真的能用“烽火来戏诸侯”吗?,下面是一些记录。

1、早期记录周幽王亡国原因的文学作品:《诗经·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2、最早记载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戏诸侯的文献是《吕氏春秋》:“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早来源: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诗经》中所记载的周幽王亡国一事最为简略,但这种不加修饰的原始资料,往往最能体现当时作者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周幽王亡国原因思考的结果——“褒姒灭之”。相比起《诗经》而言,《吕氏春秋》和《史记》中的记载就要详细得多了,两本书都提到了周幽王是为了博褒姒一笑,才采取过激的手段导致自身失去了公信力。不过在细节上二者就出现了分歧,《吕氏春秋》提到周幽王是“击鼓戏诸侯”,《史记》又说周幽王是“烽火戏诸侯”。一种历史事件同时出现两种声音,只有二种情况:一真一假和两种都是假的。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故事是真还是假?历史上使用的是烽火吗?

烽火示警制度简史;

从时间上来讲,《吕氏春秋》的创作时间比《史记》要早得多,相对而言,吕不韦他所生活的年代要比司马迁更容易获取到西周时期的信息。《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击鼓传信”的方式,是商周时期的古人常用的一套预警系统,《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周朝设置有专门负责击鼓的鼓人,鼓人会根据不同的鼓声来传递情报:“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鼖鼓鼓军事……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

而烽燧示警制度,最早出现于《墨子·号令》一书中,书中记载白天点烟叫做“烽”,晚上点火叫做“燧”。不过春秋战国时期虽已出现了烽燧示警制度,但由于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城墙并不相连,烽火能够传播的距离相当有限。也就是说,在西周时期周幽王要想使用“烽火”制度来“戏弄诸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必须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烽火台,才能保证达到这个效果。所以,“烽火”制度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受制于当时的环境,周幽王其实是没有机会使用烽火来完成戏诸侯的操作的。

司马迁这样来写,或许有两层原因:

1、烽火传信的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加上汉朝时,烽火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司马迁先入为主认为周幽王也是使用的烽火制度来戏弄诸侯;

2、司马迁这样写,其实是想用戏剧化的故事警示汉朝的君王们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从上面的资料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假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周幽王是没有机会使用烽火台的,这是司马迁在原有故事上的艺术加工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lcement.com/a/1105.html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

网络知识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