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文字实录|巅峰对话!顶尖投资人指路2022资产配置

文字实录|巅峰对话!顶尖投资人指路2022资产配置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双向开放进程加速,全球投资者买入中国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中国投资人已站上在国际舞台,和众多顶尖机构同台竞技。

顶尖机构投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布局中国的思路和战略是什么?互联互通持续深化,A股和港股市场正在扮演着何种角色?全球投资者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

中国基金报重磅打造《对话》栏目2022全新系列——《巅峰对话 · 全球顶尖机构看中国》精彩来袭!

中国基金报邀请到英国百年资管巨头——施罗德投资首席投资总监Johanna Kyrklund与国内老牌百亿私募——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他们将共同探讨全球通胀背景下的资产配置思路,解析全球供应链重组趋势下的多元化投资,阐释新范式下中国资产投资机遇。


Johanna Kyrklund:

由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个人生活而导致政府开支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薪资开始上涨,在某种意义上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为适应不同的条件而要求更高的薪资,最终钟摆从企业利润转向劳动力支出。


如果你认为通胀对你的财富来讲是一个长期的威胁,股票仍然将是你跑赢通胀的最好选择,只是你需要对所持有的标的更加挑剔。


耐心是一种美德,你需要等待更好的进场时间点,这与前几年的状况是不同的。我把现金看作是等待更好进场节点的耐心。


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持续存在,而大宗商品是对冲这种风险的良好工具。如果通胀见顶回落,你可能会在大宗商品上赔钱,但你投资组合的其余部分会看起来健康得多。


张智威:

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复苏的道路注定是漫长且曲折的,仍将会有起伏。因此,政策今后会变得更加宽松或者更具灵活性,二者需要取得平衡,一方面应对奥密克戎的爆发,另一方面以最小化对经济的伤害,维持一些经济活动。


为应对这几年全球范围的疫情,很多规则已经被打破了,导致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正面临挑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通胀预期才变得不那么稳定。说到公信力,有趣的是,它需要大量的付出才能够建立,但却很容易被毁坏,一旦被毁坏,重建它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明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将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威胁。


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供应链迁移,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将重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许多行业的格局。


许多科技互联网公司可能会继续报告相当糟糕的收益,但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结束了,下行阶段是非常有限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比如一年的时间维度看,香港市场的上涨空间可能大于下跌空间。





文字实录





主持人:对话全球顶尖机构,换一种思路看中国。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对话节目《巅峰对话》,我是娟娟。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外资已经成了我国市场一支不能被忽略的力量,他们通过设立合资公司、设立独资公司和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参与A股投资。与此同时,中资机构也在积极的扬帆出海,参与全球市场布局。


那么外资投资A股的思路是什么?在当下这个时点,A股在他们的全球资产配置版图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而中资机构出海,又能为我们的投资者带来哪些机会?


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特别来宾,他们会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一位是来自英国施罗德集团的首席投资官Johanna Kyrklund,另外一位是国内的老牌百亿私募保银投资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那接下来我们会先和张博聊一会,之后我们再来连线Johanna。


张博,你好,可以和我们基金报的粉丝朋友们打个招呼吗?


张智威:中国基金报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智威。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最新的观点,谢谢。


主持人:在和张博聊天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保银投资。保银投资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老牌的百亿私募之一,最新的管理规模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保银投资有几大特色:第一,它是国内最早探索海外布局的私募投资机构之一;第二,它也是国内最早探索多基金经理的平台式管理模式的私募投资机构之一。那这种多基金经理的平台式管理模式,更有助于私募投资机构规避掉单个基金经理的风格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有助于获得长期稳健收益。


张博,你好,今年以来A股的调整特别多,有很多行业和个股都遭遇了比较大的回撤,那现在,我想所有A股的小伙伴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市场见底了吗?市场什么时候见底?你能不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张智威:我们现在对市场这边的观点,逐渐是变得更乐观一些,我们觉得市场可能是已经见底了,或者是非常接近底部了。


那么首先要说一下,对于市场的底部和宏观经济的观点,这两个是不同的问题。实际上宏观经济这边,还是有挺多挑战的,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那么股票市场这边,我们为什么变得乐观一些?一个是因为有很多的负面的消息,宏观上面的负面消息都已经在市场里面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应。


4月份的数据都出来了,经济最差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所以,往前走的话,我们觉得政策方面的好消息会逐渐释放出来。比如我们看到了央行的降息,那么我们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有更多的政策会逐渐释放出来,所以经济可能会在边际上逐渐地转好。


但这是一个挺漫长的过程,中间可能也会有反复。但是我们觉得可能,从预期的角度来说投资者的预期可能会逐渐地变好,所以我们觉得A股可能已经见底或者离底部非常近了。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近期的降息,那我觉得疫情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确造成了一些影响,所以大家就非常关注接下来还有哪些支持性的政策。我们A股的小伙伴应该关注哪些?比如说经济指标、经济信号,能够为A股的投资来提供一些指引?


张智威:我觉得这次的政策可能会是全方位的。全方位就是说财政、货币、房地产,还有一些行业方面的政策。比如说像前一段时间开会,比如说平台经济,像新能源方面,像车这些行业,就是宏观经济里占的比重比较大的这些行业,我觉得都是有可能会有一些政策出台的。


那么,因为现在我觉得政府正在处于一个制定计划的时间段,在一两个星期之前,政治局的会议已经把方向指明了,那么现在可能就是在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


前阶段国务院常务会议比如说就提到了说要尽快出台帮助平台经济的政策。那么一般来说,政策的制定确实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可能是在未来的几个星期里边,这些政策就会逐渐出台。


那么央行降息,LPR的降息应该是第一步,因为央行的降息比较快,这个比较容易做,其他的一些政策可能就是需要把细节一个一个捋清楚。这些政策我觉得只是时间问题,应该是有一定的急迫感的,我觉得政府是有这种决心,一定要实现经济在未来几个月企稳。所以我们对政策对这个市场现在都变得乐观一些。


主持人:那您谈到的LPR的降息,怎么去理解这么一个动作呢?它是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还是说实际上也能释放一定的流动性?


张智威:因为它这个步伐,实际上不是特别大。所以,我觉得是第一步。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大家也可以看到,就是央行在降息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


因为外有美联储加息,可能会担心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有一些这方面的考虑。所以对降息一直是比较谨慎,我觉得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LPR的降息应该是个比较明确的信号。


央行权衡利弊之后,可能觉得降息的利大于弊。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经济确实压力比较大,最近我们也看到很多经济数据。那么往下走的话,我觉得这不是最后一次降息。我觉得央行可能是比较谨慎,他是希望小步走一步先看一看,比如说对汇率的影响会怎么样,对资本外流的情况会怎么样,然后再去做后面的政策的执行。但是大的方向来看,我觉得降息应该还是有空间的。


主持人:明白,就是说加息的这个动作,只是试探性的第一步,后面可能还有更多的降息可以期待。那其实另外一个问题我想今年不管是我们A股的投资者,还是全球市场都非常难做,美股的很多的股票投资经理也跌得很惨。


所以想跟张博请教一下,在现在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的环境当中,如果A股投资有哪些板块,或者说哪些行业是相对安全的?是可以为大家避风的?


张智威:首先我应该说一下,就是对比不同的市场,我们觉得现在美国市场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那么A股这边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或者说有很多的风险已经释放了,而且我们的政策是在逐渐转变得更加支持经济、支持市场的。


而美国那边的政策是比较明显的,他后边肯定是要进一步地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挺大,所以美国的市场风险比A股要大,这是确定性是比较高的。


那么港股可能是夹在了中间,因为港股是受到两边的影响,所以港股可能是比A股差一些,比美股好一些,可能是这么一个格局。


那么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在国内要找一些相对比较确定或者中长期的确定性比较强的,就是像新能源、像光伏、风能这些。不管在中国,其实在西方也是一样的,他属于这种经济的基本面支持,同时政府又是大力推动风口上的行业。所以中长期来说,我们是比较看好的。还有就是一些有增长的行业,比如说像电动车相关的一些行业,属于增长性看得比较清晰的。


还有一些就是受益于地缘政治的一些变化,比如说像军工板块。这个时候中长期来说,也不仅我们中国,包括其他的一些国家,像欧洲,像其他的一些国家现在都是要在军备上要花更多的资金。所以这些行业,我们觉得是有这个中长期的背景。当然这里边还要提到一个,就是咱们国内的自主的,安全性比较高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这种替代的行业,也是一个比较看得清且中长期是有增长潜力的一些行业。


主持人:中长期就还是有一些比较确定的机会,咱们可以去把握好。那么怎么去看短期的这个买点或者卖点呢?


张智威:短期的话,其实我们觉得实际上可能跟我们的政策是直接相关的。比如说,下面政策的发力点在哪?现在看起来政策的发力点跟基建比较相关。


当然我们得看政策的力度跟 09年相比如何。我现在的感觉是,可能比09年的力度弱一些,但是比其他的几次,从09年到现在的其他几次政策可能要强一些。这些政策的执行我觉得都是会有些行业受益的。比如说平台经济,现在我觉得这个信号比较明显。往下走,会有一些具体的政策能出来,那么会帮助平台经济的这些公司。


当然,另外房地产这方面也可以看到,政策也是转向比较明确的。LPR降了之后会直接影响按揭利率。后面我觉得房地产的位置非常重要,它在整个经济里边,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想要稳住经济的话,一定要稳住房地产。


所以我觉得一些政策也会出来,也会有一些的帮助。同时如果房地产能够稳住,基建能够发力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基建相关的,比如建材,还有一些大宗商品,这也是有一定的支持的。


所以,这些行业应该说是跟短期的周期相关、短期的政策相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的。


主持人:所以短期还是有一些机会可以观察,那么最后还想跟张博请教一下,保银是比较早布局海外市场的私募投资机构之一,您最近有没有跟海外的客户交流,目前他们在布局A股市场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哪些?


张智威:是,我觉得海外的机构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担心,在前一段时间有一定的担心。那么尤其是我们4月份的数据刚刚公布出来,海外的投资者,尤其是欧美那边投资者离我们比较远。所以他们能够看到的数据,实际上有一点滞后的。现在我们感觉到的情况,实际上在上海是略有好转,到了5月份之后逐渐是在放松了。但是他们看到的呢,更多的是说,我们4月份的数据报出来,所以他们现在的担心是基于过去的一些数据。那么我觉得这是一方面,这是就说在经济的基本面上面的一个担心。


另外就是一些地缘政治相关的,俄乌冲突相关的这些方面的一些担心。这些担心,我觉得现在正在逐渐地转少,那么两个月之前可能比较多一些,我觉得现在比那个时候至少要好一些。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在过去这几天可能您也注意到了,美股掉的比较厉害,因为美国那边有一些公司的业绩,比如说像沃尔玛、像Target这些零售商,他们报出来的业绩很差,大家开始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开始更担心了。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又突然发现说,中国这边的经济也在放缓,那他们的担心就会更多一些。所以他们对中国这边什么时候能够出台刺激政策,什么时候经济能够企稳,他们对这方面的议题是非常关心的。所以最近我觉得就这几个星期,全球对于中国的关心的程度是提高了一些。


主持人:实际上,我了解的情况是比3月底4月的时候已经有所改善。您刚才提到的地缘政治、包括疫情这些方面的因素,中国这方面都在改善,所以可能消息灵通的海外投资者可能态度也有一定的转变。


张智威:对,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说,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因为他们离得比较远,他们能够看到一些新闻,比如说咱们这边开会,就是释放了一些正面的信息,他们是需要看到更多的比较具体的一些政策,或者说这些政策是不是在实体经济里边已经出现了一些具体的影响。他们一般会等数据,所以会稍微慢一点。


但是我觉得在短期来说,就是我们这边开会释放的一些正面的信号,他们可能都已经看到,但是他们可能需要一些确认的数据点,或者是有一些什么具体的政策。比如说平台经济,这些有什么具体的政策,那他们可能会更具有信心一些。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博分享的,非常诚恳。那我们先和张博聊到这。接下来我们会连线施罗德投资的Johanna Kyrklund。


在连线她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施罗德投资。可能我们A股的小伙伴对施罗德这个名字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有交银施罗德基金和施罗德交银理财,那施罗德投资就是这两家机构背后的股东之一,是一家妥妥的百年老店,拥有超过200年的历史。现在集团约40%的股权是由施罗德家族持有的,施罗德投资是历经了200年的风雨之后,它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是一家非常有前瞻性的投资机构。


现在可持续投资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是非常热门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全球机构都言必称可持续。但是施罗德它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可持续投资,那在当前这样一个各种不确定性叠加的全球环境下,多元投资也越来越为客户所重视。施罗德投资在这方面也拥有了超过70年的历史。


和我们连线的嘉宾Johanna Kyrklund,她目前任施罗德投资首席投资官,她在投资管理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她的背景也非常有意思,她出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她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的学位,专业是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


好,等一下我们来连线Johanna Kyrklund。


Johanna,很高兴你能参与此次访谈,跟观众们打个招呼吧。


Johanna Kyrklund:大家好,我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


主持人:我们也很高兴你能参与其中,张智威博士也与我们一道参与,张博士是中国顶级对冲基金保银投资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在加入保银投资之前,他曾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和股票策略主管,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很高兴在这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刻访问二位,希望我们能为观众们提供一些信息。


我第一个问题是给你的, Johanna,你有着非常有趣的成长背景,你在罗马长大,在牛津大学学习PPE专业(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我曾申请该项目但没被录取,所以我非常尊重这个项目,我认为PPE专业提供了相对宏观的分析视角,当下这种视角于投资而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和我要问的问题有关。


你一直称当下是一种“制度或范式更迭”,你曾说这种更迭仍然在加强,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


Johanna Kyrklund:显然我们总是能够解决上一场危机,正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默认采取了这样一种政策方针,即聚焦于量化宽松和利率归零,并实行相当紧缩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带来的问题在于,它最终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以及相当多的政治不稳定。与此同时,实际的经济增长却相当疲软,因为全球范围来讲需求是不足的。


现在新冠疫情已经使该政策变得不可持续,就是因为收入不平等已经产生,而疫情本质上只是加速了这一转变,因为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个人生活而导致政府开支增加,我认为现在已经很难回到以前的财政紧缩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你可以看到薪资开始上涨,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为适应不同的条件而要求更高的薪资,最终钟摆从企业利润转向劳动力支出。这些事情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货膨胀,他们扭转了过去十年左右的通货紧缩制度。


最终我认为它将导致更高的利率,现在这些因素很多实际上已经被市场反映了,市场显然已经反映了对美联储今年走鹰的预期,但我认为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人们仍寄希望于2023年美联储将不得不停止加息,但我认为届时通货膨胀的风险或将仍然存在,当然它可能会低于我们目前看到的高点,但我认为对美联储和其他主要西方央行来说,届时的通胀率仍将是过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市场已经进入了新的范式。


主持人:由于央行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持有太多股票类资产,并且这种状态的改变将很缓慢。


Johanna Kyrklund:是的,特别是在利率趋近于零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习惯了逢低买入,尤其是债券。这种操作将会受到挑战,我认为今年债券价格将会大幅度调整,但最终我们将会看到更剧烈的波动,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投资者。对债券市场来说整体环境已今非昔比,它将对投资组合的构建产生影响,并对股票估值也会产生影响。


主持人:是的,现在我们在建立投资组合时都不得不考虑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因此我认为2022年很可能成为几十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年,我们看到许多市场都有加剧的通胀,不仅仅是美国,美联储也已经开启了紧缩周期,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不断升级,不管在商品或其他资产中,我们都面临着诸多波动。


女士们、先生们,我有一个重要却有点难以回答的问题想抛给你们,你认为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吗?


张博士,这次你先开始可以吗?


张智威:好的,我只想点评一下中国股票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我认为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复苏的道路注定是漫长且曲折的,仍将会有起伏。因此,我认为今后会变得更加宽松或者更具灵活性,二者需要取得平衡,一方面应对奥密克戎的爆发,另一方面以最小化(对经济)的伤害,维持一些经济活动。


但我认为就经济数据而言,我们在4月份大概率已经看到了最糟糕的情况,然后我还想强调一件很重要的事即政策正在经历悄然的变化,这个转变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将LPR下调了15个基点,这是一个惊喜。


我相信这是接下来更多刺激措施出台的开端,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货币政策,我认为会有实体政策,比如房地产、电商平台监管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以及你能想到的各个维度。我认为在未来几周内一些政策可能陆续推出。如果你着眼于A股市场,很有趣的一点是,A股市场在过去几周内非常有韧性,尽管美国市场大幅波动,但A股市场却非常稳定。


我认为对于接下来数月,可能会出台比较明显的刺激政策,(市场)已经产生了预期,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在变得更加乐观。我不是说宏观形势会在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可能仍将看到许多不那么好看的宏观经济数据,但这些都已经反映在当前的股价中了,我认为市场现在越来越关注刺激政策。


主持人:好吧,有希望是件好事,Johanna,你觉得呢?


Johanna Kyrklund:我同意。中国市场至暗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了,因为很明显2021年中国(市场)已经困难重重,估值已经大幅下跌,所以当我们面向2023年时中国的优势在于没有通胀问题,央行仍具备进一步宽松的灵活性。


但西方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非常剧烈的动荡,尽管市场在当前(估值)水平可能会趋稳,但西方市场仍处于一个略显艰难的环境中。因为央行仍然必须加息,他们(加息动作)都太晚了,人们会担心经济增长风险。


我们已经谈了一些美国的情况,但显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洲的情况更糟。因为美国的通胀可以部分归因于经济过热,但就欧洲而言,通胀几乎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成本上浮,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在欧洲我们正面临着生活成本抬升的危机,这就是我说的“西方的情况仍然有点糟糕”,但中国市场的情况可能在2023年将会出现改善。


主持人:在疫情方面,因为我就在上海工作,我见证着这个改善情况的确明显好于两个月前,所以我认为都会慢慢变好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即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我想请教二位,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见顶了吗?


Johanna,这个问题从你开始好吗?


Johanna Kyrklund:我认为如果基于逐年的影响,它有可能会从当前的极端水平下降,因为去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所以可能会有一定程度见顶。随着我们进入秋季,通货膨胀率仍将高于美联储所期望看到的水平。具有挑战性的是薪资仍将上涨,通胀的诱因将进一步拓宽,我们正在走出最极端的情况。但我认为美联储暂时难以高枕无忧。


主持人:所以短期可能已经见顶,但这远远不够。美联储肯定需要采取比市场预期更多的行动,那么张博,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张智威:好的,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在中央银行9年的工作经历,所以我想分享一些基于央行视角的看法。正如Johanna方才提到的,当下在新冠疫情之后是一个新的机制,中央银行界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看来当中一个重要改变即央行的公信力。


在过去,中央银行通过设置通胀目标建立了央行的公信力,大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西兰和加拿大开始,各国中央银行花费了长时间运转,美联储这项工作是由沃克尔来完成的,正是这些艰苦的工作建立了央行的公信力,并致力于稳定通胀预期。


我认为这(状况)已经改变了,为应对这几年全球范围的疫情,很多规则已经被打破了,导致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正面临挑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通胀预期才变得不那么稳定。说到公信力,有趣的是它需要大量的付出才能够建立,但却很容易被毁坏,一旦被毁坏,重建它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我认为这就是当下的现实情况,所以才有50个基点,甚至潜在75个基点的利率增长。控制住通胀水平需要很长时间,不会是几个月的事。我这么说吧,我不能确定通胀是否已经见顶,但我不认为通胀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到一个合适的或者符合美联储设定范围的水平。这意味着(通胀)的走高周期很可能在年内都无法结束,并可能延续到明年。


主持人:我认为美联储已经多次提醒此次软着陆存在困难,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美联储主席)约翰·鲍威尔使用了“有点软的着陆 ”这个词来代替“软着陆”,这可能是某种信号。你认为美联储在控制好通胀之前会不会触发经济衰退?张博 ,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张智威:好的,我来开始吧,我认为经济衰退的确正在到来。


20年前当我在加拿大银行开启我的职业生涯时,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前置指标来预测经济周期,预测经济衰退,许多在当时很好用的指标,比如长短期利差、信用利差等在当前都显示出非常糟糕的预警水位,这些指标在过去预测经济衰退都很有效,尽管它们没办法准确预估经济衰退具体何时会发生。但放在约一年的维度来看,这些指标确实很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将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威胁。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天里,当看到沃尔玛和塔吉特(零售巨头)的财报时,我们的担忧变得更加严重,但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尽管它们没办法准确预估经济衰退具体何时会发生,所以我挺担心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许不是现在,但我认为6个月后,特别是在市场波动、货币收紧的情况下,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主持人:你认为多大概率上会出现经济衰退威胁的情况,是大于50%还是60%?


张智威:是的。我认为明年某个时间点,美国会陷入衰退的几率可能是50%甚至更高,这也可能不会很快发生,但每天的新闻传递似乎将我们逐步推向经济衰退的状况。我认为今年的风险不大,但市场是向前看的。


主持人:好吧,那Johanna你怎么看,你是否赞同张博的看法?


Johanna Kyrklund:我很赞同张博的看法。尤其对于美国来说,我认为这将是2023年需要应对的一个危机,而且不幸的是,由于通胀率已经被过分抬高了美联储已经没有止步的余地了。


因此我们将看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且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欧洲也同样存在这一风险。我同意张博士的观点,但认定美国今年就会遭遇此危机可能为时过早,因为此时美国经济的基调仍然是非常强劲,美联储仍然可以提高利率,问题是世界其他国家能否承受美联储这样的加息。


主持人:Johanna,这个跟接下来的问题有关,你在之前的采访中说现在还不是过于悲观的时候,你能具体阐释一下吗,你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是否意味着投资者仍然应该在投资组合中持有一些股票资产,你能解释一下吗?


Johanna Kyrklund:相比起股票,此时我们增持现金,并保持谨慎。在我看来当前仍可以继续进行一些股票投资,实际上部分市场今年表现得挺好的。如果你更倾向于追求价值投资,较少受利率上行的波动影响,事实上这种投资方式在今年会表现不错,这是隐藏在当前市场表面下的机会点。


如果你认为通胀对你的财富来讲是一个长期的威胁,股票仍然将是你跑赢通胀的最好选择,只是你需要对所持有的标的更加挑剔。我们现在变得谨慎,特别是对美国来讲,对今年经济衰退的担忧还为时过早,机会点仍然是存在的。


主持人:所以在当前通胀背景下,持有现金的逻辑是什么?


Johanna Kyrklund:过去几年我们都处于一种“错失恐惧症”的市场心态,在零利率时这种心态已经成为推高整体风险曲线的机制,跟1999年和2000年的情况非常相似,现在利率正在上升。耐心是一种美德,你需要等待更好的进场时间点,这与前几年的状况是不同的。所以我把现金看作是等待更好进场节点的耐心。


主持人:那很棒,我喜欢这个说法,“现金就是耐心”,这对我来说是今天这场对话的第一条重要信息。


人们正在将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与20世纪70年代进行类比,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其中一个便是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以及重组。请教二位,全球供应链重组带来的影响是什么?Johanna,从你这里开始好吗?


Johanna Kyrklund: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疫情暴露了许多公司缺乏协同合作方面的弹性,(这些公司)存在简化供应链的需求,这导致了一种反全球化的趋势,这便是供应链的简化。


与此同时,由于乌克兰的冲突,我们看到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所以现在在欧洲我们可以看到食物供应的不足,食物价格方面的通胀尤为明显,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链瓶颈,全球化初衷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正在转向更多对弹性空间的考量。这个转向同样也是通胀的一部分,并且这种趋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大宗商品短缺也是一个风险,但放到当前欧美增长显著放缓的环境中,商品短缺可能会自行解决,这或将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能缓解的供应链瓶颈。但我认为全球供应链重组是相当持久的趋势。


在西方我们能够对抗通胀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这是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有许多趋势正在同时交叉发生,在过去两年里,我从未见过这么多不同的事情同时发生。


主持人:我相信这可以成为你研究笔记的更新内容,变成早餐前你需要了解的五件不可能的事


Johanna Kyrklund:对,做与你在过去十年所做的相反的事情。


主持人:是的。张博,你可以分享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张智威:对,我来说长期的维度。观察供应链的问题很有趣,比如经济学家们所讨论的供应链的迁移问题,你也可以说是跟印度和越南的“去全球化”有关,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疫情开始之前我就一直在追踪这个。(这是)我们在印度设立办公室的一个原因。


顺便说一下,我们仍然是唯一一家在印度当地设立办事处的中国资产管理公司,雇佣了印度同事来管理当地的投资组合,很幸运我们是在3年前在疫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相信供应链迁移将令印度和越南在5至10年内成为经济强国。


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第一份工作是帮助一位日本投资者在中国建立一家大型水泥厂,我参与了这种供应链迁移和外国直接投资过程。现在发生在印度的事,就像我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经历的一样。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短缺等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在越南和印度观察到完全相同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怀疑,我承认那里有很多问题,但我的确目睹了在中国发生过什么,在印度正在发生什么。


我每天都和当地的同事交流。举个例子,现在的iPhone是在印度制造的,是中国以外的第一家工厂。我还可以给你列举很多。接下来的五到十年 (变化)会让你十分兴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故事,它改变了很多事情,比如改变了很多行业,也改变了宏观形势、汇率、经常账户、移民。


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但它也发生得非常非常快。我要说的是这个(变化)太少被报道了。这很有趣,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却不能轻易了解越南和印度正在发生什么。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供应链迁移),但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将重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许多行业的格局。这非常令人兴奋。


主持人:说到印度,我只知道很少的对冲基金经理有投资这个市场,正如你刚才讲的被过分低估了。


张博,我有另外一个问题,除了全球范围的供应链迁移,你是否认为地域上的多元化对投资也很重要?因为当你拥有全球化公司时,你同时也需要全球化的供应链。


张智威:是的,我认为这个趋势已经发生好几年了。我记得5年前当我还在德意志银行的时候,我参观了一家大型的日本集团,叫铠侠株式会社(Kioxia),他们在中国有数百个合资投资项目。我去了他们的总部和他们的代表会谈,询问了他们的长期战略规划,他们说得很清楚现在是“中国+1”,他们很早就将重心放在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投资都在中国。


早在5年前他们就开始进行(地域)多元化尝试,主要是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但印度正在增长。据他们描述,最大诱因是中国薪资成本的上升,中国的成本上升是第一诱因,在那之后还叠加美中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跨国公司正在尝试将供应链管理将地缘政治风险分散多元化,这种趋势正在加强。


主持人:抱歉,那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呢?你认为他们也应该在地域上采取多元化吗


张智威:我认为从我们的角度看,过去5年里公司的首要战略就是向日本、印度、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元化发展,因为每个国家都提供了不同的投资机会。这些跨国办公室之间也有巨大的协同效应。


在中国,我们可以和我们的日本同事交流学习。中国也正在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印度比中国大概落后了15至20年,但一些老的产业比如水泥、钢铁、房地产、银行等在印度却做得很好。因为他们发展得很快,他们需要这样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了解到,现在很多操作实际上是跨国的。因此地域上的多元化真的是有所裨益。


主持人:好的,这很有见地。Johanna,我知道你对地域多元化有不同的观点,你想和我们分享吗?


Johanna Kyrklund:基于资产管理的角度我完全同意张博的观点。我们一直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办事处,包括亚洲。我们在雅加达、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北京、中国台北都有办事处,因此我完全同意(地域多元化投资策略),因为你需要了解你的客户,接近你的客户。如果你试图在三个市场进行资产管理,你实际上容易忽略每个市场的细微差别和需求。所以我完全同意这一点。


但从投资角度来看,地域多元化多年来有趣的一点是,投资组合中的地域多元化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美国在回报率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将美国市场投资分散(到其他地方)的尝试都是在浪费时间。


另一件事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同频的利率环境,我甚至在自己的投资中也看到了这一点。每当我试图在不同地区间调配投资时,我都没有赚到钱。原因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各地)利率都非常同频地处于很低水位,差别很小。


(当前)我想我们需要进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很显然新冠疫情对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供应链瓶颈问题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各地区,(各地区)通胀的动因也不尽相同,利率周期也是不同的了。对于资产管理人和投资经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因为需要处理这些波动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2023年,中国是很好的(投资)地区,仍可适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而美国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更倾向于应对通胀,这是一个有趣的情况,也创造了很多机会。当你拥有不同地区的同事,便可以更快了解(各地)的事,它正好说明了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化。


主持人:对于2022年来说,过早从美国市场分散出去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对吗?


Johanna Kyrklund:正如我所说,我认为中国乃至所有新兴市场的机会在于,其他国家食物价格的通胀使他们的央行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在欧洲我们面临着生活成本提高的危机。当前美国的调整方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从美国市场挤掉一些泡沫。但我仍然认为今年它是很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好的,这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想具体谈谈,科技股在今年大幅下挫,你想对那些想赌(纳指)反弹的人说些什么?你认为是仍需等待,还是说现在就已经有很好的反弹机会了?


Johanna Kyrklund: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价值投资者在聚焦科技股的机会点。当然大家都还没尝到甜头。在我看来你真的需要针对个股分析,一些拥有大量现金流的大盘股,我们认为在股价方面是存在一些机会点的。总而言之美国科技股正变得越来越有趣。


主持人:好的。那么张博我们也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智威:那我更多谈谈关于中概股ADR方面的吧。中概科技股的股价调整已超过美国同类公司,所以如果你只看估值方面,它是有吸引力的,比以前更加合理。我认为从政策风险的角度来看,它们肯定也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我指的是,在过去的大概一个月里,政策立场的改变已经很清楚了。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将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来支持所谓的平台经济,尤其是中国的科技股。因此我对这些公司的看法变得更加积极。现在一个不利因素是经济基本面形势,所以我们正在经历增长的“放缓”阶段。


现在许多科技互联网公司他们确实从广告、游戏或与经济周期相关的事物中获利。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好,至少暂时是这样。所以即便有更好的政策,但基本面可能目前看起来并不那么有吸引力。边际上来看会比2到3个月前好一点,但如果我从一年、两年的角度来看,我是相当乐观的。但如果你从3个月的角度来看,它可能仍然有点不稳定。因为这些公司可能会继续报告相当糟糕的收益,所以这是长短期造成的差异。但我认为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结束了,下行阶段是非常有限的。


主持人:好的。所以估值真的很有吸引力,并且实际上可以为这些科技股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很高兴知道这个。


下一个问题我想了解下大宗商品。因为大宗商品是2022年真正上涨的资产类别之一,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为大宗商品保留一个位置吗?张博,请你先分享一下。


张智威:提起大宗商品我的心情很复杂。如果我在中国投资,以人民币投资的话,我的看法会更积极。因为其他刺激政策即将出台,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所以我认为最近几天,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表现相当好,可能是因为对刺激政策的预期。


现在如果你从以美元计价的角度进行全球投资,那我就不太确定了。因为强势美元通常对大宗商品价格不利。美元最近相当强劲,并且可能有进一步升值的潜力。所以我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很明确的看法。并且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可能会进一步贬值,到今年的年底可能仍有一些贬值空间。所以对中国投资者,那些投资回报以人民币计算的人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多样化投资,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领域。但从全球角度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不太确定。


主持人:Johanna,你怎么想?


Johanna Kyrklund:我们去年组合中拥有一些大宗商品,关于是否应该削减我们的商品配置,我们一直存在分歧。我们做了一些获利了结。但我仍然认为你的投资组合中需要大宗商品,因为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持续存在,而大宗商品是对冲这种风险的良好工具。如果通胀见顶回落,你可能会在大宗商品上赔钱,但你投资组合的其余部分会看起来健康得多。所以我认为大宗商品能在投资组合中做到非常有用的风险分散。


我发现有趣的是,他们仍被过低持有。因此你还没有看到投资者向大宗商品注入大量资金。我认为人们担心他们已经错过了行动的时机,但通常这意味着交易者可能会比较痛苦,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继续走高。


主持人:那很有趣。所以为什么它还是被过低持有呢?比如可能因为基准太低了?


Johanna Kyrklund:我认为有两重因素:第一,显然它在去年上升了很多,然后由于俄乌冲突,突然之间有了加速,所以人们觉得他们错过了这个机会,因为事情是突然之间发生的。


我认为另一原因是对ESG的关注,阻碍了资金对大宗商品的参与。主要是在欧洲关于是否应该持有大宗商品有一些争议。


我认为最后的因素是在美国,很多机构过去对商品进行了大量的配置,他们刚刚经历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十年。市场表现不佳,这意味着投资大宗商品的收益为负。同时由于缺乏增长,他们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得如此糟糕,因此需要投资者花点时间来适应重新分配。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想想你在过去十年里做了什么,现在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我觉得我们在过去十年避免投资的大宗商品,就现在来看可能会是优势项。但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忘记,他们在过去十年里在大宗商品上损失的钱。


主持人:这非常有趣。稍后我们将深入讨论ESG因素,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所以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我想聚焦中国。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现在亚洲市场的估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认为持有中国A股需要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所以你认为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是需要减持还是增持中国A股?Johanna,你能给我们分析下这个问题么?


Johanna Kyrklund:我认为由于去年夏天监管方面的变化逐步生效,投资者的确期待较高的风险溢价,这已经体现出来了,这正是全球投资者担心的。因为他们不完全了解政策。虽然我会说,作为一个母亲,我完全赞成禁止儿童玩电子游戏,我会希望这是英国的政策。但回到股票上,机会就在那里。对于主动管理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因为实际上,如果你有能力在基本面的基础上分析每一家公司,你就能够了解它所处的环境。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会有机会。英国有一个奇怪的说法,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但我认为有时当你获悉这样的消息时,人们就会抛弃整个市场。事实上这绝对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主持人:我认为在对二季度的展望中,你对中国的A股持中立态度,对吗?


Johanna Kyrklund:在当下保持中立。我认为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中国是一个高速成长市场,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有趣的增长特征的市场。我们现在更关注价值,风格的成长仍然需要重新校准一点点。的确如此,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在这方面的期望,正如我所说,成长型公司逐渐开始看起来更有趣。结果就是中国已经开始变得有趣(有吸引力)。正如我所说,我们还没有大举行动,但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


主持人:所以被选中是件好事。因为这些年来,中国一直有非常高的Alpha。


Johanna Kyrklund:因为有许多增长机会是非常有趣的。


主持人:好的。张博,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对中国A股市场的看法吗?


张智威:我认为鉴于当下的情况,A股市场现在实际上表现得很好。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注意到一件事,全球金融市场相当不稳定,而A股则表现相对稳定。我认为投资者都在期待刺激计划的到来,包括降低LPR水平。我认为在未来几周内,我们将在财政和货币方面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并进行房地产调控。所有你能想到的,可能会又相当多来自政策端的利好消息。


在4月底召开了一个会议,我记得是4月30日,高层做出了决定,现在各部委和央行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需要推出什么样的政策,他们需要时间来制定计划并最终宣布。但这很快就会发生。我认为这也反映了经济的疲软程度,以及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因此政府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以避免经济衰退的风险。所以这种风险是非常真实的,因此我们得到的经济数据越糟糕,政府就越迫切需要采取行动。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我认为现在A股投资者在经历了年初的波动之后,现在正着眼于刺激政策。所以从现在到年中,希望我们能先得到政策方面的惊喜,然后我们会看到宏观数据逐渐变得更好。这是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经济可能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市场是向前看的。


主持人:所以市场已经消化了足够多的坏消息,所以我想我们可以说它很安全。安全似乎不是一个恰当的形容,从来都不安全。是的,并不安全。但这大概不是最糟糕的时刻。


张智威:是的,我猜现在的风险回报率更有利,至少对A股来说是这样。香港有点不同,之后我们可以更多地谈论这一点。但A股市场在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如果你观察它与美股市场的相关性,很显然它不受全球市场的影响。


主持人:好的。我记得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中国A股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就像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美国债券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一样。但你可以从股票方面获利,所以这大概是一个很好的多样化选择。


接下来我要问的是香港市场,它的估值甚至更具吸引力,张博分享一下你的担忧和你所说的香港市场的机会吗?


张智博:香港市场的估值实际上比A股市场更具吸引力,因为有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在投资这个市场。同时也反映出今年早些时候的地缘政治风险,相较于A股市场,更多反映在H股市场。


现在,我看好港股市场,我认为H股的估值当然是有吸引力的。但它受到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所以如果美国下跌3%,香港将会度过糟糕的一天。所以这是一种被夹在中间的情况,它与美股市场有一些正相关,与A股市场也有一些正相关。


如果从业绩方面,我会说,A股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表现得比港股市场更好。但有一些类型的好公司,你只能在港股市场找到。所以在寻觅标的时候都有一些特定的场景。如果政策变得更加支持电商行业发展,那就是你可以投资的地方。我确实认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你从一年的角度来看,香港市场的上涨空间可能大于下跌空间。


主持人:很高兴知道这个。从短期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比A股市场更复杂的问题。Johanna我有个问题要问你,我认为这与你刚才提到的有关。你提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增长的市场,但我们的经济正在转型,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而不是增长的数量。你认为全球投资者应该转移注意力到价值而不是增长上吗?


Johanna Kyrklund:在过去的8个月里,已经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轮换,从增长到质量。我认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欧洲面临和美国一样的通胀方面的压力,因为我们认为欧洲央行将不得不停止继续行动。但我们认为与增长相比,价值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它不太容易受到不断上升的折现率的影响。不过正如已经说过的,我已经看到成长型股票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校正。所以目前这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观点。因为我们在年初谈论的很多事情现在已经发生了。所以我想说我现在不会持有强烈的风格判断的观点。


主持人:但我想知道,如果你想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价值股,它如何与你的全球投资组合相适应?


Johanna Kyrklund: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中国更多的是一个增长的市场。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国市场的机会。


如果你以英国为例,英国市场并没有很大增长空间,这是一个价值市场。因此如果你正在寻找价值股,英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因为你能找到非常成熟且能支付高股息的公司。


我认为如果你想要增长机会,美国和中国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我在国际背景下对中国的看法。因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地方都在进行技术创新,这是我们在欧洲看不到的。


主持人:看来中国未来几年仍有大量增长空间有待挖掘。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我想集中在能源转型上,因为这是未来几十年将改变全球资本市场的大趋势。就欧洲而言,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我想知道,这种担忧是如何与清洁能源运动互相作用的?似乎是一个凌驾于另一个之上。


Johanna Kyrklund:事实上这很有趣。因为我刚才说美国和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而欧洲有点落后。但在能源转型领域,我认为欧洲人在这一特定领域是领先的。


对能源转型的承诺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在欧洲国家之间达成这种程度的协议是不寻常的,但在能源转型方面已经实现了。能源安全的挑战实际上只会加速这一过程。因为实际上,欧洲大陆没有那么多的化石燃料,除了挪威他们拥有石油。如果他们想制定自己独立的能源政策,替代能源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因为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更加聚焦能源转型。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人们会认为至少在短期内,能源安全将压倒对能源转型的承诺,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我想问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ESG,我知道你在提倡一种更复杂的方法去践行ESG。这点我非常认同,因为你无法摆脱化石能源,目前我们仍然需要这些公司。Johanna,你可以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Johanna Kyrklund:我认为脱碳面临的挑战是一个多年的路径,而不是一个目标,它不会是线性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人们希望实现净零目标,但这一领域缺乏投资机会。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果你太快地碳化你的投资组合,最终你只会破坏投资组合的投资完整性。因为你最终迫使大量资金进入非常昂贵的领域,而那里可能缺乏机会。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必须平衡它。


我认为你必须设定一个多年的目标,确保你的投资组合也需要为你的客户保持一定回报率。因此我们主张不走简单排除性的道路。我们相信,能源转型也需要与正在转型的能源公司合作,所以我们会避开一些能源公司,因为我们不相信他们致力于转型。但还有其他一大部分公司会是我们想要的答案,他们致力于研究和花费资本支出去支持能源替代。这就是我们所采取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排除法是太过于简单粗暴的做法。你最终得到的是报告而不是官方的多元化。过去的6个月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没有能力购买能源股,实际上你的回报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


但我们绝对承诺,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已经承诺实现净零。我推断,我想从欧洲的立场强调,对此的承诺是不遗余力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承诺。我们必须明智地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认为投资界开始更多地意识到能源转型的复杂性。


张博,我认为能源转型也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想知道投资者在短期内应该如何定位这种趋势?或者投资者应该如何在长期和短期担忧之间取得平衡?张博,你能为我们解释一下中国的情况吗?


张智威:首先我要说的是,替代能源像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能已经成为最好的能源之一。所以在中国股票市场,这可能是少数几个领域之一,或者可能是唯一的领域。如果关注中美高层会谈相关内容,这其实是两国可以合作的一个领域。如果你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交谈,他们都同意,这是他们长期承诺非常坚定的一个领域,也具有商业意义。


因此如果你看看过去几年,太阳能电池板案例,这是我们大力投资的一个领域。这个赛道已经变得比以前更拥挤了,但我们仍然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比如说未来5年、10年,中国的碳中和计划是非常雄心勃勃的,它将带来更多对替代能源的投资。


与此相关的行业是电动汽车,所以看到如今中国电动汽车的增长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我在深圳,但如果你去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你会看到很多电动汽车。在过去两年里,电动汽车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可能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这是ESG的一个应用,如果你将ESG框架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全球包括亚洲和中国都已经开始了相应的举措,但他还没有达到欧洲的水平。所以我们仍然在学习阶段。我认为仍然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公司层面上衡量ESG、如何评分。有很多方法可以量化ESG分数,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但我确实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正在改变投资格局。在中国它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但它也在推动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


在公司今天的晨会上,我们就这个问题在公司层面上讨论了很多,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因为它对公司的业绩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而我们运用股票多空策略,因此公司治理会对策略的任何一个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它在当下已经得到了实践,但它还没有在市场层面上被制定和量化,例如尚且没有被广泛接受的ESG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