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读懂名人传记,瞧瞧《毛泽东传》给奋斗者的启示(一)

读懂名人传记,瞧瞧《毛泽东传》给奋斗者的启示(一)

1.反叛父亲也要去读书,做个独立有思想的大个子

少年毛泽东已经有独立的想法,13岁时他因受不了旧式私塾的教育而退学,但仍然继续在家挑灯夜战贪婪地自学读书。透过这些书,他开眼看见了世界,对中国的内忧外患、志士仁人的不同救国路线、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赫赫功业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些书促使他想继续上学,并且从此养成了终生嗜书如命酷爱读书的习惯,但父亲想让他当自己的账房先生,并且安排了一门婚事,但这个已经有独立思想的大个子,显然有自己倔强的想法,他逃婚并且过分地要继续上学,父亲在乡亲们的劝说下才同意掏学费。在17岁入学那年,已经1米77的他临走前在父亲的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读懂名人传记,瞧瞧《毛泽东传》给奋斗者的启示(一)

这首在他17岁时写的《赠父诗》,细细品来让人震惊,透露了一个少年的出人头地的激情和青史留名的志向,他脑子里盘旋着刘邦和朱元璋等雄才大略人物的而事迹奔赴了邻县的东山小学堂。

2.追求意志、精神和身体的自我完善,无论学问、文章还是组织,都是学堂里的佼佼者

在东山小学堂地主子弟的人堆里,操着浓重口音的他并不受同学们欢迎,这反而激发了高傲和桀骜不驯的他。他心里燃烧的那团熊熊火焰让他继续博览群书,汉武帝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业绩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打破旧世界的学说让他心驰神往。在这里他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和文章学问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和尊重。

读懂名人传记,瞧瞧《毛泽东传》给奋斗者的启示(一)

1911年他在18岁时决定报考省会长沙的一所中学,在这里他见识了大城市的气派。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课了,他的激情推着他投笔从戎,当了6个月的革命军,但没参加一次战斗的他就退伍继续返回书斋了。他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饱餐一顿,如饥似渴地充电,其强度不亚于任何时候的大学生。父亲催他选一个将来谋生的职业,于是他暂时有了当一名教师的理想。他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来并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最终他在这里成为学业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且结识了蔡和森、萧瑜等死党,收获了杨昌济、徐特立等名师的青睐。在这里,中外哲学、伦理学、自由主义等思想被他研究了个遍。在杨昌济对个人自我修炼的推崇中,他树立了个人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在他写了12000字批语的《伦理学原理》中有一句“一个人如果全神贯注于一个精心规划的目标的实现,那么,这个人追求目标的行动本身,就是最高的和绝对的价值。”,这句话让他确信伟大的个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凌驾于所有其他伦理原则之上。这些使他在思想上成为了一个不受道德束缚的、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强者。他写的文章在学校里逐渐崭露头角。他在文章中写下“豪杰之士发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以成其为豪杰焉。……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厉,催陷廓清,一往无前……”。那几年,他不仅如饥似渴地在思想和精神上自我完善,还身体力行在意志上和行动上自我完善。他们成了热心的体育家和魔炼者,在烈日炎炎时脱去衬衣晒太阳,在冬天的河水里冬泳,下霜时故意睡在露天……。

总之,他在这时他就树立了成为一个强势的、率性而为的、目标明确且不受道德羁绊的大英雄的志向

(下篇待续,欢迎有志奋发人生的学友们关注,持续学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