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他就是功兴中唐的第一奇人李沁。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诸葛亮尚有街亭用人之失,巨细揽事之不明,而李沁一生,智无一失,谋无一败。又识人善用,秉性正义,豁达而谦和。

他的早惠传奇,甚至还被编入了古代的蒙学《三字经》: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这个故事虽是带着传奇色彩,但确实真实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8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神童选拔比赛,比赛的项目有很多,其中从围棋这个项目选拔出来的第一名,是一个9岁的孩童,名字叫做员俶,紧接着员俶又参加了进一步的辩论淘汰赛,结果他才华横溢,聪辩无双,把其他项目的第一名说得哑口无言。在内宫翰林院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唐玄宗对员俶一番考验之后,就笑着夸赞员俶: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小孩吗?

哪知员俶却说:有一个小孩叫李沁,才7岁,聪明胜我十倍。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唐玄宗听到后半信半疑,立刻就派人飞马去接李沁,然后和主持选拔赛的燕公张说下着围棋,等小李沁到来。

唐玄宗的内宫翰林院和宫外的翰林院是有所不同的,正规的翰林院那是为参与讨论国事的人才所设,而内宫翰林院只是为可以随时赔皇上游玩的奇人异士所设,大诗人李白在这次神童选拔赛10多年后,就在这个翰林院做过文学待诏,后来李白觉得这只是个赔天子游乐的场所,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就“天子呼来不上船”慢待唐明皇,从而被“赐金放还”。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此时的唐玄宗,正在内宫翰林院的围棋待诏处,指着门厅上有四个大字----“方圆动静”对李沁进行考验,让李沁说点什么。

但才7岁的李沁再聪明也是孩子,又初次进宫,气喘还没定,明显不知道这位宫廷大人想要他说什么,估计唐明皇自己也不知道想听到什么样的回答。一时间懵住,气氛稍稍尴尬,还好有张说出来解围示范: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这个示范虽然是不甚高明口水话,可是它就有抛砖引玉的效果,7岁的李沁略一思考,就语出惊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这可比后来成为宰相的张说高明多了,唐玄宗一听,大为震惊,这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能说出的话吗?于是马上喊来李沁的父母,询问情况,原来李沁有个好父亲,他父亲李承休爱书如命,凡有图书,必定买来收藏,久而久之,家中藏书堪比书城,而李承休不仅爱收集书,个人也是博览群书,这样的环境下,小李沁受到的熏陶自然不是普通小孩能比拟的,更何况他的父亲还是个道学之士,博通《易经》、《老庄》,对李沁的教导并非四书五经,而直接是凌驾于其他学科的物性自然之学。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番外:古往今来,凡是名人异士,才学广博的人,都是心性通达,眼界高远,观览自然的道家学徒,精易,通老庄,比如古时制汤药的伊尹,直钩钓鱼的姜子牙,捭阖人性的鬼谷,授天书给张良的黄石公,智压三国的诸葛亮,还有初唐神童王勃等等,几乎90%的历史风流人物,都是精研易理,明晓道法的。这绝不是偶然,道法自然,一法通,万法通。明彻人心,直达本质。只有这一派能做到。与儒家的主要区别是,儒家会迷失在功利中,谨小慎微,而道家洒脱不羁,不念权位,苟利百姓则出山,事成位高则退隐。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话说,唐玄宗听了李沁的家学环境,十分感叹,嘱咐李沁父母好好培养,将来可以成为大唐栋梁。

李沁的父母自然也没有辜负天子厚望,把李沁给培养得才华内敛,温润如玉,人见人爱。

见证了李沁神童经历,后来成为宰相的张说自然不必说,就连后来谏官出身,写出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张九龄,也曾被小李沁点拨过一件错事,成为了小李沁的忘年之交。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慢慢地李沁长大成年。

和李白一样,李沁也喜欢去名山大川游历,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知道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光读书是不够的。28岁时,李沁隐在嵩山,想起少年时,唐玄宗的期盼,此时的他虽然寻仙访道,却也给唐玄宗献了《复明堂九鼎议》,大概是李沁在道学上的一点心得。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结果这一献策就不得了,李沁的传奇命运就此拉开帷幕,唐玄宗想起了这个少年神童,于是一纸诏书把李沁宣进宫,当场让李沁讲授《道德经》来考验长大的李沁。

和李白一样,道家学徒自带神仙风采,后半生喜爱道法,追逐长生的唐玄宗,对李沁的讲述大为欣赏,听得如痴如醉,于是当场赐给了他一个最重要的职位,太子供奉,也就是太子的老师,给太子出谋划策的人,半师半友。

这算是一代明君唐玄宗留给自己儿子最大的财富。可见唐玄宗对李沁是多么的认可,这一点,同为风流人物的李白就没做到,因为李白性格太狂傲了。唐玄宗虽然爱他的诗文,不过从来不给李白从政的机会。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只是宫廷人心太复杂,年轻气盛,书香世家,有着君子之风的李沁,自然很看不惯当时的奸臣杨国忠,安禄山,几次写诗讽刺这两人的品行不端,而杨国忠因为是杨贵妃亲戚的原因,那时正得宠,没几天杨国忠就进了个谗言给唐玄宗,想让唐玄宗撤了李沁,唐玄宗不傻,听过李沁讲过道德经,自然明白李沁人品,知道这是谗言,不过他也知道如果让李沁继续呆在宫廷,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杨国忠给加害了,那可是自己留给儿子的辅果柱石啊。

于是李沁被唐玄宗雪藏起来,远离了朝廷。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李沁离开朝堂,才堪堪4年不到,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唐玄宗被安禄山赶得仓皇逃到了四川,然后授意自己的太子李亨继位,并秘密找到了李沁。让他去辅佐李亨。

李沁感念唐玄宗的知遇之恩,一找到继位的唐肃宗李亨,就给他定下了一个不下于诸葛亮《隆中对》的全面缴叛计划,李亨听完全盘的分析,对李沁十分信任。

此后李沁几乎全盘接手了国事,任免官员,参与军事等,权力比宰相大多了。

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李沁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唐肃宗连选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权利都给了李沁。李沁也不负众望,给唐肃宗选了正确的大元帅,并给收复土地制定了严谨的战略,并把这些战略一一实现,只是最后阶段,唐肃宗急于想收复长安,不听李沁劝谏,不去切断叛军的退路,而选择向回纥人借兵急攻,虽然收复了两个都城,但这两个地方被回纥人趁乱洗劫了不说,还给叛军苟延残喘的机会,割据称雄,给大唐遗下了无穷后患。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沁的权利空前地大,他知道树大招风,权大招妒的道理,所以李沁很明智地选择了如范蠡一样隐退。不过没几年,唐肃宗就死了,他的儿子唐代宗马上又把李沁给请了回来,好吃好喝待着,还强行给李沁娶了个妻子,想留住李沁。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可这却招来了那时宰相的妒忌,但这个宰相明里肯定是不敢得罪李沁的,只得在唐代宗面前玩了个权术,把李沁的才能一通夸赞,然后想让李沁去那些不好治理的地方当官,李沁也不想处在权力的漩涡中心,自然乐得其所。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十多年后,那个妒忌的宰相犯了事,被砍了头,唐代宗没了主心骨,又把李沁给找了回来,但李沁同样地又招到了这一任的宰相忌妒,被采取同样的法子,让李沁去外地当官,可李沁不愿意这样的人继续祸害国家,于是没给这个宰相面子,这一次他不准备去了。

但没坚持几天,善良的李沁还是被利用了善心,这个宰相极力陈述南方百姓的穷困,李沁心中不忍,于是最后答应了。

李沁治理南方,才几年不到,便把那个穷困的地方治理得百姓富足,但他对朝堂之事,也常常派人递信给唐代宗提出建议。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后来唐代宗也死了,唐德宗继位,这一次,李沁说什么也不想回到天子身边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去了还是会遭遇前两次同样的结果,于是他隐居衡山,不再参与新朝国事。

看似他可以安心求道了。可是事情又发生了转变,唐德宗没镇得住朝堂的人辅佐,很快就遭遇了泾原之变,长安又被攻陷了,唐德宗逃到陕西,不幸中计,被围住了一个月,整个唐朝皇室经过安史之乱,加上几任奸相的捣乱,和这次兵乱,威信全失,于是马上想到了威望很大的定海神针李沁。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李沁匆匆赶赴陕西,帮助唐德宗出谋划策,化解了危局,这一次唐德宗死死地抓住了他,把他就安排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随时讨论国事。这种殊荣,整个朝野都为之瞩目。不久后,李沁被拜宰相。

李沁学过《易经》,通晓《老庄》,所以善辩忠奸,识人自有慧眼,所以他一上任丞相,任免官员的时候,就不像以前当谋臣时那样,需要协调皇家的亲戚,从而束手束脚。这一次他大胆施用,被他任免的人个个功绩出色,动荡的国家被他治理得逐渐平稳中兴。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的一个儿子犯事被赐死,他家收藏的巨量图书因此全部散佚。

历史对李沁的评价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首先看看与李沁相处10多年的唐德宗是怎么说李沁的:

虽时有逆耳之言,如曏来纣及丧邦之类。朕细思之,皆卿先事而言,如此则理安,如彼则危乱,言虽深切而气色和顺,无杨炎之陵傲。朕问难往复,卿辞理不屈,又无好胜之志,直使朕中怀已尽屈服而不能不从,此朕新以私喜于得卿也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明代的第一文学家王世贞,用了千余字来赞叹李沁,说他是夏商周之后最奇异的人臣:

自三代而后人臣出处之迹,未有如李邺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几,或忍诟。其保身,亦未有如邺侯之巧者也。七岁而以童子荐,入禁中,与宰相张九龄诸公善,奇矣。寻谢去,游嵩华于南间,求神仙不死之术,又奇也。久之,复以献议入翰林,从太子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为诗以识杨国忠、安禄山,斥置蕲春,又奇也。太子即位灵武,为肃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间关来谒,又奇也。立谈而参帷幄,体辅若一,拜右相辞,俄又赐金紫,为侍谋军国元帅行军长吏,亦将相任耳,又奇也......

南宋文学大家罗大经给的评价虽然简短,却十分中肯,可以作为本文的结语:

七岁神童,智胜孔明,四朝宰辅,比肩伊尹

自古隐士出山,第一个是伊尹,第二个是傅说,第三个是太公,第四个是严陵,第五个是孔明,第六个是李泌,皆为世间做得些事。

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历史上的李沁吗?欢迎评论区留言,顺手求个点赞,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