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丁刚:苹果应避免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丁刚:苹果应避免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来源:丁刚看世界

6月22日,苹果公司市值反超沙特阿美,夺回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宝座。苹果的股票涨超1.30%,刷新日高至137.640美元,盘中市值2.23万亿美元。

今年1月3日,苹果市值在美股盘中交易时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这一数额接近中国的外汇储备32502亿美元(2021年12月末)。

丁刚:苹果应避免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苹果从2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的增长只用了16个月,而这也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时期。

如果再往前看,2018年,苹果的市值越过了万亿美元,而那一年的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启动了对华贸易战。

-1-

苹果的增长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的支持,尤其是中国企业根据苹果的要求对配套产品的研发。

不可否认,苹果多年来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手机业及相关产业的提升,拉动了就业和劳动力水平。围绕着苹果生产的就业高达200多万。

仔细看苹果在中国市场上的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其应用服务领域及其开发。中国很多的消费升级、技术提升都与苹果相关。

苹果创造的开发者平台,为440多万中国移动应用设计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新实验室”,同时也带动了很多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步。苹果还在数百所大学设立了学生 iOS Club。

苹果巧妙而独特地将技术研发与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结合在一起,它的成功是全球化下高科技企业崛起的经典故事。

从2010年开始,在10年的时间里,除了关键芯片的生产和设计,苹果将几乎所有的生产都转出了美国。

正是在这一时期,富士康等苹果代工企业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在深圳、郑州、成都等地形成了数十万人的大规模生产基地。

有三个大的背景因素值得一提。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在跨国企业推动下,全球分工体系根据中国的生产能力重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奠定了大规模、多层次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生产供应网络。

第三,中国市场的开放,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智能手机应用量大幅增加。

苹果向全球市场的扩张,是一个驾驭全球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与在全球产业链上群体奋进的中国制造的完美结合。

-2-

没有那么多的中国“果粉”,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为主要供应链,苹果的全球销量不可能那么高。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3.5亿部,同比增长7%。苹果超过小米而仅次于三星,位居第二。三者的销量分别为三星2.72亿台、苹果2.357亿台、小米1.91亿台。

今年四月全球销量最大的10部智能手机中,有五部不同型号的iPhone入榜,前四名都被苹果占据。

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获知的更多信息是,几任美国总统都试图说服苹果,要其将工厂从中国移回美国,但苹果做不到。

苹果的确将一些工厂转移或计划转移到巴西、印度、越南,但没有一个能完全替代中国,现在不能,将来也很难。这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规模无法替代。

根据日经亚洲对2020年度苹果供应商名单的分析,尽管特朗普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但 2020 年这家科技公司在大陆和香港仍拥有51家供应商。苹果去年使用的大陆供应商数量首次超过台湾。

据说是库克说服了华盛顿的决策者,才使得手机没有被纳入美国对中国产品加税的清单。不过,华盛顿在手机产品上放个口子,也是因为一旦对这类产品或配件中的中国制造增税,将直接导致苹果价格上涨,很多人将买不起这个“美国第一品牌”。

美国有位叫Marsha Blackburn的参议员发了个推,号召人们多买美国制造,少买中国制造(Less made in China, more made in America)。结果评论区翻车,因为人们发现她用的是苹果手机。

每一台苹果手机包装盒的背后都印着:“美国设计,中国组装”。

在弥漫美国的遏制中国的恶劣气氛中,这一行字会让人们对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多少还保持一点光明的期待,但“设计”与“组装”这四个字也蕴含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丁刚:苹果应避免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3-

苹果面对的挑战是,当中国手机企业不断崛起,最终会成为它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华盛顿及其背后资本力量的担心所在。

从技术与市场的角度看,智能手机未来的竞争并不只是限定在生产领域,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软件、人工智能等等,再加上5G和此后的6G、7G,以及整个技术教育系统的与时俱进。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就是直接针对这些领域发力的。

6月15日,包括谷歌母公司“字母表”、亚马逊和微软在内的100多家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联名呼吁美国国会尽快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该法案旨在提升美国对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其中包括加强美国芯片制造等方面的能力。

《法案》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是为半导体产业提供5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是《法案》获得美企支持的主因。

《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立法形式来确保政府大规模投资科技前沿领域。实际上,这就是要将“中国模式”(政府主导)复制于美国。

但是,《法案》并不仅仅是要靠投资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同时还要遏制中国制造在产业链和全球市场的升级。

《法案》的涉华部分一是要对中国对美投资实施严格审查;二是再提人权、台湾等问题,将中国定义为意识形态的对手,为进一步遏制中国制造提供法律依据。

自贸易战以来,美国的对中国制造的遏制就没有停过,而且还在一层层加码。

6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依据美国国会所谓涉疆法案,将任何使用中国新疆的原材料,以及在该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假定为“强迫劳动”产品,在美国边境对其进行拦截,直到进口商能够证明其供应链不涉及在新疆的强迫劳动。

实质上,这就是在打击中国制造和出口的支柱产业——纺织业,是在全球市场上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围堵战。

苹果受益于美国对华制裁和遏制。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在iPhone13发布后,苹果连续六周成为中国销量和收入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竞争对手华为受到了美国政府制裁,其手机业务急剧下滑。

Counterpoint Research总监汤姆·康在当时评论苹果手机前景时表示:“到目前为止,苹果在中国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华为,由于美国制裁,华为目前正面临严重的生产问题。”

但是,华盛顿对中国的步步紧逼,必将会引发中国的步步反击,从而导致生产链、贸易链和市场的逐步分离。

这必将危及苹果等已经遍布世界的美国企业,因为它们的产业链、供应链与市场均脱离不开中国。

苹果考虑到了未来的困局,因此它在融入中国发展的同时,也在为“果链”选取更多的“备胎”。

最近的两个消息表明了苹果的两手准备,一是准备在iPhone 14中采用中国北斗的芯片,二是将iPad的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

美国企业实际上都在做类似的调整,但是只要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变,他们面临的困局就不可能是两手准备能解决的。

-4-

美国的遏制阻止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中国智能手机和相关技术力量的崛起正在拉动并重组自己的产业链,这一变化因华盛顿的对华遏制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在不断地取得突破。

最近网上传出消息说,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50将采用5G壳的方式解决被美国卡住芯片的问题。

欧菲光(OFILM)是华为之外的一个例子,其主营业务为触控萤幕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

这个企业自加入苹果供应链以后,其营收就几乎完全依赖苹果,和不少“果链”上的企业一样,形成“苹果好,我就好,苹果不好,我更不好”的局面。

自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后,这些具备产业链配套优势的企业的麻烦就开始了。

欧菲光先是在2020年3月2日被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指称为,“对新疆维吾尔族人实施强制劳动”。当年7月,美国政府以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包括欧菲光在内的11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苹果于次年3月将其挪出供应链。当然,这是在找到替代的前提下。

好在欧菲光此前已经在智能电动车等领域布局,并积极地参与到国产品牌的供应链之中,才没有被这一记重拳打倒。现在的欧菲光已成为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成员,其产品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

6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列出了元宇宙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企业。欧菲光上榜最具潜力50强。

此外,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芯片行业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快,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行业公司中,有19家来自中国。

丁刚:苹果应避免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5-

资本的本性是垄断的,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

像所有美国大企业一样,苹果天然地具有垄断趋向。它只有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供应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更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它在向全球市场的扩张中,又不得不依赖中国制造、中国市场来获利,这使得它又有了合作的一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消费者可以找到苹果手机的替代,但苹果却很难找到这么强大的生产大国和手机市场。

如同华盛顿那些决策们现在的两难处境:面对通胀挑战,他们想甩开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却找不到替代。

中美两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中国制造的支持,华盛顿就缺了一个把通胀压下去的重要工具;没有中国市场和大规模的制造业,美国生产出的那么多高级芯片用到哪里?

重复一句,芯片是不能当饭吃的。

有不少美国媒体说,苹果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中国根本没法制裁苹果。而笔者想说的是,沿着美国现在这样的切割中国制造的政策发展下去,用不着中国制裁,苹果最终必会成为美国制裁中国的牺牲品。

是时候苹果为首的美国大企业站出来为中美关系说话了。

如果我们把苹果与中国制造的关系视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就是:

以苹果为代表的美企与以华为代表的中企,以及各自背后的资本力量,会以什么方式在全球市场与生产链上博弈,它们是“携手”还是“格斗”?而这将是两个大国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