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1964年,被称为“20世纪的良心”的让·保罗·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拒绝的理由令人钦佩,也发人深省—

“我知道诺贝尔奖金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奖金,但现在人为的成为了这样一种奖金……客观上成为一种保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的荣誉”

“如果我接受了诺贝尔奖金,或许就等于被收买了”。

(反观我国诺奖获得者不言先生的思想观和文学观,以及他那些离经叛道、寡廉鲜耻的言论,我们完全可以品一品什么叫“云泥之别”。)

萨特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先驱者,惊世骇俗的思想家,也是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值得一提的是,萨特和妻子西蒙·德·波伏娃,都是毛主席的铁粉!

1955年9月至11月,萨特作为和平运动和反殖民主义的作家和妻子波伏娃,应邀对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访问。

其间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并在10月1日应邀作为贵宾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大典。

当天晚上,萨特与波伏娃被邀请到天安门观看焰火。因为是作家,他们与茅盾夫妇被安排在同一桌。

这次中国之行,给萨特和波伏娃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回到法国后,萨特写了《我对新中国的观感》一文,并全文刊登在1955年11月2日发行的《人民日报》上。在这篇文章中,萨特以饱满的热情,向世界介绍了他所看到的新中国。他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看作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为反对压迫而进行斗争的最终目的,对于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攸关生死存亡的问题”

萨特之妻波伏娃更是洋洋洒洒地写出了《长征:中国纪行》一书,对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新面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西方舆论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波伏娃说:“中国是一部需要耐心才能读完的史诗。”

在新中国被西方封锁的那个艰难的年代,以萨特和波伏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他们的亲身访问直接打破了当时国际上对我国的种种谣言和猜测。

他们极富正义感的言论和友好态度,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萨特夫妇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抱持天然的好感和同情心。因此,他们在中国的文学界和一般文学爱好者当中,有着大批的拥趸和粉丝。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也许很多人对萨特和波伏娃了解的不多,但是他们两个人留下的著名句子一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

“他人即地狱。”即是萨特的著名言论。

波伏娃则早在自己19岁时,就对全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个人独立宣言:“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这两句话,浓缩着他们两人对自己一生的评断。萨特与波伏娃用一辈子来践行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1964年,“20世纪的良心”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钦佩

他们的思想、才华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流传在有人类良知的世人心中!

我由衷地钦佩和崇敬,这位特立独行、风骨铮铮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