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明朝十六帝 朱元璋 五十八章 权谋与手段

明朝十六帝 朱元璋 五十八章 权谋与手段

权谋与手段


读明史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针对朱元璋的叛变几乎是集中在渡江成功之后,与陈友谅决战之前。渡江前没有叛乱,与陈友谅决战后也几乎没有。等到朱元璋取得天下后的一些叛变我们先不在这里讨论,当然那些所谓的叛乱几乎全是假的。


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具体原因。渡江前又分为郭子兴去世前后的时间段。郭子兴活着的时候,一把手就是郭子兴,而且郭子兴对军队的掌控力是比较强的,朱元璋是完全被压制的。虽然朱元璋的能力在郭子兴的部队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但他也就是郭子兴部下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将领。从重要性上比较,他完全比不上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甚至也比不上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等到郭子兴死了,龙凤政权给朱元璋的名分也是军队的三把手,对整支军队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可以这么说,因为郭子兴死了之后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统管军队,所以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渡江前,朱元璋和郭天叙以及张天佑是合作关系,但是名义上归郭天叙管理。朱元璋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能接受,但是当时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为了大局,他也就忍了下来。


等到渡江成功之后,攻打太平。朱元璋在明知陈野先有很大可能叛变的情况下,选择了闭口不言。真正的做到了借刀杀人。郭天叙和张天佑都被陈野先杀死了。郭家的另外一个儿子郭天爵心存不满,发了几句牢骚。此时的朱元璋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了,于是他在第二年,以郭天爵谋反的名义处决了郭天爵。从波澜不惊的处死郭天爵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朱元璋在前期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无数的承诺,无数的政治交换都已经谈妥了,原本郭子兴的旧部大部分都已经倒向了朱元璋,哪些不愿意投靠的,就在战争中不明不白的消失了。至此,郭家的部队大部分由朱元璋掌握。


朱元璋虽然没上过什么学,但是其天资聪颖,再加上他在小小年纪就四处化缘,虽然没读过万卷书,但是已经行了万里路。他的做法从来都是国手布局,等到发动的时候,不论敌人采取什么措施,失败也是必然的。这符合兵法里所说“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


前几章说过绍荣,这个人的造反有点莫名其妙。绍荣原来是跟随郭子兴的,是郭家的旧部。明史中记载在造反初期他的功勋比徐达和常遇春还要大。但是就这样一个人,在明史中的记录几乎找不到。他具体打过什么仗,取得过什么样的功绩,他的部下有谁,他又为什么造反?绍荣的地位很高,是平章,几乎和朱元璋是平级的,怎么这样一个人就造反了呢?我认为,此时绍荣与朱元璋也是一种基于平等的合作关系,朱元璋为了统一权利,找了个由头杀掉了绍荣。当然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顾及脸面的,自己不说杀,要通过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最终,常遇春就做了这么一个角色。


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影响了整个明朝。等到明朝中后期,对那些重要人物的罪名,几乎无一例外的全是谋反,只要这个罪名一出,那就无往不利。毕竟,前有车后有辙。朱元璋通过这种手段,逐渐统一了权利,也让部下充分认识了他铁血的一面。内部权利的整合完毕,也就为下一步与陈友谅的决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