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把我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是1964年焦裕禄逝世时留下的遗言。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标兵,焦裕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基层干部,其中,受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的次子——焦跃进。

焦跃进记事时父亲已经不在,但他仍然从身边人讲述的关于他父亲的故事里,拼凑出父亲的形象,并向他学习,长成一个没有一点官架子,和焦裕禄一样,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干部。

他曾在兰考下乡,被村民亲切地称呼为“小焦书记”,也在杞县为百姓寻找致富方法,被当地人亲昵地称为“大蒜县长”。

焦跃进为人民做出了哪些奉献?他是如何继承父志的?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一、在父亲精神的熏陶下长大

焦裕禄在岗位上牺牲的时候,焦跃进才刚刚六岁,还不太记事,再加上焦裕禄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因此,他对父亲的印象总是模模糊糊的。

但父亲的形象并没有随着他长大成人而在他脑海里淡忘,反而在一点点加深。这是因为焦跃进特别喜欢缠着家里人,让他们为自己讲关于父亲的故事。

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二姐焦守云给他讲的父亲的临终遗言。

父亲去世前,特意把母亲叫到床前,交代道:

“你和我结婚这十几年来,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走之后,你会更难的。可再苦再难,都不能随便伸手向组织上要钱、要东西、要补助、要救济……”

为父亲临终时的这番交代,他们家即使再穷困,也从未向组织上伸过手。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焦跃进记得他们家是有过一段不错的日子的,父亲在世时的工资是130块,母亲在工厂工作,也有50块左右的工资,在当时,他们一家已经算是高收入人群。

虽然父亲经常会救济村民,让他的工资一再缩水,可他们家至少一直都能够吃饱饭。

等到焦裕禄去世,他们全家就只能靠母亲徐俊雅一个人的50多块钱来维持生计。有父亲之前的同事来看他们一家人时,发现他们一家人吃的都是剩饭剩菜,甚至还有已经黏糊的窝窝头。

同事问徐俊雅那些东西怎么能吃,可徐俊雅只是笑笑,说在窝窝头上撒些水,再蒸一蒸,还是能吃的。

同事劝她向组织要一笔补助,可她牢记丈夫临终前的交代,并不愿意向组织伸手。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但母亲也有差点熬不过去的时候,还是在他们小的时候,有一次,徐俊雅带着十块钱去集市上买鸡蛋,当时鸡蛋便宜,几分钱一个,徐俊雅本想买五块钱的鸡蛋,好好为家里的孩子补一补。

结果鸡蛋小贩收了她的十块钱,说鸡蛋在别的地方,让她等一等,但这一等小贩便彻底没了影儿了。

徐俊雅等了许久,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十块钱能买的东西实在太多,是他们家小半个月的伙食费。那一次,她彻底绷不住,在街上嚎啕大哭。

她当时差点就去组织上求个补助,却还是硬生生地忍住,比他们一家更不幸的大有人在,与其向组织伸手,还不如再努力拼一把。

焦跃进的大哥也给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大哥以焦裕禄儿子的身份免费看了一场电影,父亲知晓后,先是让他做检查,写检讨书,又在第二天时带他重新去看电影并买下三张票,就是要将他昨晚逃的那一张票补上。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还专门在干部会议上,对自己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检讨,并提出《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以及干部家人都不准搞特殊化。

作为他的家人,自然更要彻底贯彻这一原则。

在家人和长辈的讲述里,焦跃进慢慢把父亲的形象拼凑出来,他个子高高的,为人热心善良,不喜欢搞特殊,贴近群众,为他们无私奉献。

这样的形象伴随了焦跃进的童年,对他之后的为人处事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继承父志,大蒜干部带领农村致富

从小受父亲精神的熏陶,焦跃进从小到大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时代标兵而感到自己特殊,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焦跃进一直都是家里最会读书的孩子,所以家里人都尽可能地供他读书,希望他未来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焦跃进深知家人的辛苦,也不愿意丢父亲的脸,所以他在学习上下了好一番苦功夫,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1976年,焦跃进刚刚高中毕业,便赶上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和家人商讨后,焦跃进选择去父亲曾经为之奋斗的兰考下乡,他希望可以在那里更深一步了解父亲,离他更近一些。

他离家去出发去兰考前,母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到了那边一定要好好努力,绝对不能因为你父亲曾经在那里的功绩,就偷奸耍滑,吃你父亲的老本,不要丢你父亲的脸。”

带着母亲的嘱托,焦跃进带着满满的期待来到兰考。

这里有很多曾经认识焦裕禄的老人,他们给焦跃进讲了很多关于他父亲的故事,那时焦裕禄刚来兰考,就面临着这个地方的三个危害:内涝,风沙和盐碱。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为改变这一困境,他带领着群众种植泡桐树,泡桐树不仅能够防风驻沙,木材还可以制成家具、古琴,使兰考能有一个固定的收入。

村民们都很期待焦裕禄的儿子会在这里有怎样的表现。

事实证明,虎父无犬子。

下乡的日子里,焦跃进干过很多活,其中不乏脏活累活。有一回,他被分配到砖窑厂里,用手工脱胚,每天都要搬2000多块砖块,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手心红肿,水泡不断,连指纹都显不出来。

可即使遇到这种情况,他也没有喊过一句累一句苦,更没有凭借父亲的关系,请人把他调离这个岗位,他一直默默地忍耐着,很多人都称赞他不愧是焦裕禄的儿子。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每次听到这样的夸奖,焦跃进心里都很是开心,他感觉自己在兰考劳动的日子里,和很早便离开的父亲慢慢有了交集,并沿着父亲的脚印走路。

后来焦跃进又做了兰考第一中学的老师、兰考县委组织部部长、兰考县乡委副书记、乡长,他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官架子,行事作风都跟焦裕禄很像,所以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焦书记”。

看着兰考的百姓生活越过越好。他心里边也非常踏实,感觉自己和父亲联手做下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1999年,焦跃进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结束在兰考的工作,进入杞县担任县长的职务,帮助那里的人们脱穷致富。

但县长并不是那么好当的,焦跃进刚一上任,便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杞县的土质适合种植大蒜,县里有一大半的百姓都以种蒜为生。可由于大蒜数量太多,导致滞销。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百姓们为此整日里焦头烂额,愁眉苦脸。

焦跃进也为这事绞尽脑汁,他带领着领导班子三天两头地开会,希望能找到解决大蒜滞销的方法,可惜一直没有头绪。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20年10月30日晚,忙碌一整天的焦跃进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堆积的邮件里有一封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的邀请函,展销会在11月8号开始。

如果能带着杞县大蒜在这次大会上崭露头角,便不愁大蒜以后的销路。这对杞县蒜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意识到这一点,焦跃进立刻把所有干部都叫回来开会,商定如何在这次展销会上把滞销的大蒜卖出去。

经过讨论,焦跃进最终决定第二天就带着三名干部书记,和三位产蒜大农户一起到北京去参加展销会。

展销会在热闹的王府井大街展开,到达指定摊位后,焦跃进没有一点官架子,热情地亲自叫卖,而他们的大蒜因为个头大,长得也好看,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在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下,他们第一天带去的大蒜被一抢而空。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后来有记者在采访他们的过程中得知,原来在卖大蒜的居然是焦裕禄的儿子,记者们非常惊喜,第二天,焦裕禄儿子卖大蒜的消息便登上报纸头条,为他们的大蒜打了一支强有力的广告。

这次展销会上的成功,为杞县吸引到大批生意,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一时间,杞县大蒜闻名中外。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大蒜产业,焦跃进还多次去全国各地有名的种蒜基地学习交流,将别的地区的先进经验搬到杞县。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杞县的大蒜闯出名堂,但又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杞县大多都是土路,有的路还特别窄,货车不好走,而山路的崎岖,也会让大蒜在运输的过程中磕碰损坏。

为输出品质更好的大蒜,焦跃进集资1100万修建十八条道路,又斥资110万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帮助杞县的大蒜产业越做越大。因此,杞县的民众们又给焦跃进起了一个爱称——“大蒜县长”。

三、焦家家风——绝不搞特殊,保持艰苦朴素

坚决不搞特殊,保持艰苦朴素是焦裕禄一家人一直坚守的传统。

当年,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没有考上高中,不得不提前步入社会进行学习,那个年代,初中毕业也是个高学历,更何况她还是焦裕禄的女儿。

不少工作单位向她伸出橄榄枝,有教育局,工商局,粮食局等等,但焦裕禄却让女儿把这些工作全部推掉,说自己已经为女儿安排了一个更好的工作。

焦守凤喜出望外,然而第二天,她跟着父亲来到他介绍的工作地点时,直接傻眼,焦裕禄给她找的是一个食品工厂的工作,工作内容就是腌咸菜、剁辣椒。

这差点把焦守凤气哭,她不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她去做那些光鲜亮丽的好工作,反而让她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可是现在除了这份工作,她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做下去,不过在这之后,她就和焦裕禄陷入冷战,连着好几天都没回家。

焦裕禄并不是在为难女儿,只是想着女儿而一直在学校那座象牙塔里长大,没怎么吃过苦,现在她出社会,应该好好锻炼一下她的意志力,让她能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不易。

幸而焦守凤在体会过劳动的辛苦,逐渐理解父亲的做法,不再排斥这些工作。

而绝对不搞特殊,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也成为焦家的家风。

作为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一直贯穿着这个家风。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某次,由于工作需要,焦跃进带着两个随行干部去上海跟外国客户商量杞县大蒜的出口生意。

他刚到酒店,像往常一样订了一套最普通的三人间,但随行干部认为既然是和外国人谈生意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定个三人间,实在是太寒酸,会被别人看低。

经过思考,焦跃进最终决定把三人间退掉,然后改定为一个套间。他们与外国客商在套间内进行友好会晤,双方协定过后,最终定下一大批订单。

就在随行干部认为工作结束,可以好好享受套间服务的时候,焦跃进却把套间取消,重新改回普通的三人间。

工作人员知道他比较简朴,只能苦笑一声,然后随他。

没有套间住,总可以有一顿庆功饭吧!可令随行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庆功饭的确有,不过不是在什么饭馆,而是在一个路边摊上。

这让忙前忙后的随行人员不禁心生抱怨,可他还没抱怨几句,焦跃进就问他:

“你想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可是还有很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做干部的,怎么能耽于享乐?”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一番话说下来,让心存抱怨的人满面羞愧。

正是焦跃进这种作风,让他越来越得民心,经常被人称赞有父亲的风骨。慢慢地,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焦跃进的官越升越高,但他对于百姓的那颗真诚的心始终不变。

他和焦裕禄生于不同年代,走的却是同一条路,而且在这一条路上,他们的影子逐渐融合,凝成了同一股艰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部精神还在继续照耀着那些为民服务的人,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