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这是一套不同寻常的绘本作品:一是富有京味儿的文学表达,读来颇感亲切,充满温度和厚度。二是把咱们先人宝贵的匠人精神和做派写得活灵活现,耐人寻味。三是严谨的创作态度,一人一物、一市一景,都刻画得一丝不苟。四是含义深刻且深远,读这样的故事会给孩子留下明亮的精神底色。”

——作家、评论家吴泰昌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缪惟(笔名舒春)编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下同)

“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丛书是一套凸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象的图书。它讲述的是中国故事,绘画风格让我想起自己童年时代看过的那些线描式的连环画,亲切无比。在当下卡通、动漫流行的趋势下,这套丛书的编辑和作者似乎有意要采取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从传统中寻找到创新的途径。

介绍中国人的工匠精神是“中华匠人精神”这套丛书的主题。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曾忽视过工匠精神,但当中国在飞速发展中从“中国制造”向着“中国创造”升级时,我们又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中华匠人精神”丛书的编创顺应了时代需要,也是一个大胆的编辑构想,因为工匠精神毕竟是一种关乎职业和经验的抽象理念,孩子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策划和编著缪惟想出了好主意,就是从孩子们的身边事讲起,从日常生活讲起。比如丛书的第一辑有五本,分别是《烤鸭王》《火锅王》《大鞋匠》《大药房》和《大茶庄》。这些故事所讲述的既有孩子们爱吃的烤鸭、涮羊肉,也有普通百姓家里常穿的布鞋、喝的花茶,也有遇到小病小痛就要光顾的药店。这些孩子们并不陌生的东西,既古老又生机勃勃绵延至今,浸透着代代相传的中华匠人精神。这样的讲述方式把抽象的精神理念与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了。

同时,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一些著名的老字号为原型,这些老字号是在长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传统,他们的传统与中华文化的传统息息相关,他们本着朴素而高尚的情怀,一代又一代在各自的行当里发扬了中华匠人精神。中华匠人精神内涵丰富,既指职业上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也指老叟无欺、信守承诺的道德操守。丛书的每一本篇幅都不大,不可能全面介绍传统,作者缪惟就巧妙地用一两个故事将这些老字号传统中的高光点凸显了出来。比如《烤鸭王》里专门写了王仁贵为了提高自己菜品的质量,一再恭请京城的美食家孙二爷来店里品尝,他正是在孙二爷的指点下,找准了自己开餐馆的方向,并虚心请来烤鸭技术最高的刘大厨来主持,终于得到了“京城烤鸭王”的美誉。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鼓噪下,孩子们更容易被那些新潮的、舶来的品牌所吸引,以至于中国传统的老字号在年轻一代那里不是那么吃香了。“中华匠人精神”这套丛书的编写就是有心要擦亮咱们自己的“老字号”,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老字号”的来之不易,并通过这些“老字号”走进中华优秀传统的精粹之中。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中华匠人精神”这套丛书是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作者和编辑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将工匠精神仅仅作为一种狭隘的职业精神来对待,而是强调工匠精神更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他们选择一些中华老字号为原型来写,但又不局限在具体某家老字号上,而是要展现行业群体所崇尚的匠人精神。缪惟把目光投向普通的劳动者,强调中国的劳动者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与人民的家国情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在每一本书中都将这些作为重点来书写。比如在《大鞋匠》里,身怀绝技的制鞋师傅华安在司马大将军的雄厚资金支持下,办起了“万履阁”大鞋店,成为了“京师鞋王”。但他就在鞋店如日中天的时候却与司马大将军分手了,因为司马大将军只让“万履阁”给达官贵人做高端鞋靴,华安则是铁了心要拿出自己浑身的本事,让老百姓都穿上合脚舒适的鞋。又如《大药房》里,孙济仁高明的医术被微服私访的皇帝看上,要让他入宫做御医,但孙济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做御医虽然可以衣食无忧,但从此就不能再为百姓治病了,这有违他学医的初心。于是他继续留在民间为老百姓把脉问诊。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有好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有合理鲜活的故事、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深厚的绘画技巧,诸力集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图画书。作为老北京人,缪惟非常珍视京城特有的文化和风俗,文字具有克制的“京味儿”。缪惟的文笔质朴考究,生动大气,看似平实,实则字字推敲。也许是画家出身,所以他的文字颇有画面感。读其文字,眼前不禁会浮现出当时京城繁华的市井。(责编:李峥嵘)

【书乡专访】为普通匠人写传奇

书乡:为什么要策划和撰写“中华匠人精神传奇故事图画书”?

缪惟:创作这套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我多年来的夙愿。我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对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是呼吸着这座老城独特的气息长大的。北京城的魅力只言半语是难以说清的,它的历史文化、它的人文思想、它的城市面貌和生活习俗,都体现着大国之都的气度。与之相处越久,对它就越崇敬、越热爱。

作为历史上多个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重镇,北京的商业文化除了具备常规的商业意义之外,不可避免地会与皇家文化相关联,于是诞生了众多的“御用”商品,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是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尤对京城老字号的历史感兴趣。在了解它们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老字号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成为百年老店,其中有些共有的规律性的东西。例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商德,关注顾客感受;坚韧不拔、开拓创新;乐善好施,回馈社会等。老商号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更有群体的协力和消费者的支持。我以为,正是以上的集成,方形成了可贵的、属于咱们中国人的匠人精神。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书乡:这套书涉及了不同的传统行业,但又不是某一具体老字号的写实。

缪惟:我并没有打算为某家老字号扬名立万、树碑立传,而是希望能写出那个时期同行业从业者共有的美德和追求。我想塑造的主角,应该是该行业匠人精神的集大成者,但绝不是完人,而是混进人堆儿就凸显不出来的普通匠人。书中的故事,部分来自史料,而更多的则是文学创作。史上的传说和故事给了我创作的灵感,但逻辑性与合理性,以及各行业相关技艺的准确性,是我创作的首要追求。故事要好看有意义,画面要精美有时代感,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缜密和准确之上,每一个知识点和画面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的查实和考证。

书乡:这套书是图画书的形式,但不同于文字量很少的图画书,每一本可以说是一个精彩的短篇小说。您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故事?

缪惟: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追述近二十多年来我对世界图画书的研究。长久以往,创作者、出版者、读者往往认为,图画书只是面向低龄读者的低幼读物,字少图大,以图叙事,故事简单。其实,图画书发展到今天,我们没有必要遵循所谓格式及程式化的创作原则去创作图画书,而是要让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图书形式为内容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服务。

构思创作这套书时,我首先锁定了读者对象——小学中年级读者。通过对这一读者群阅读能力的了解,我决定采用文字量相对较大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我确实是以创作短篇小说的方式撰写文本的,本着先繁后简的原则进行创作。初稿的内容和故事线索较多,描写和对话也更详尽,字数约为三万至四万字。随后的工作就是一遍遍地精简,这一过程最为痛苦。要把自己殚心竭虑写出的内容删掉,是很舍不得、很不情愿的,甚至与本套书出版方的负责人有过争执。实在没有办法时,只有拜托编辑下手。经过五至六次的删改,最终形成八九千字的文稿。

图画书的特点是图文互补,所以最后的文稿还需等全部图画完成后,对照画面进行最终的完善,本套书的文字内容基本都经过了十次以上的推敲后方做定稿的。

“京味儿”图画书传递中华匠人精神

书乡:这套书既有北京话的一些词汇,同时又有不少场景和风景描写,偏于书面语,跟常见的图画书语言大不相同。

缪惟:我是在京城的四合院儿里长大的。至今我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儿时居住在姥姥家四合院儿里的情景。虽然住在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公寓里,但不少老北京人却仍很怀念当时居住在大杂院时的光阴,说有人情味儿,接地气。这一点我同意。给我开蒙的是当时住在西屋的刘大爷,据说老人家是旗人。他见识广、礼多、讲究、为人热情,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全院儿的人都爱听他侃山。刘大爷那一嘴地道的京腔儿至今我都记忆犹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北京话内涵的精髓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孩子们展现北京话中蕴含的睿智、诙谐和哲思。

我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孩子走进文学殿堂的大门,让他们在愉悦地阅读故事之外,还能浅浅地去欣赏文字的美,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为日后进一步的文学阅读打下基础。(责编: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