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在东线的反击作战,以先打横城为好、还是先打砥平里为好,这个争论由来以久。

正本清源,要将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和砥平里战斗结合起来,并根据当时的背景、双方态势和战场条件来进行分析。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砥平里战斗的失利并不能说明横城地区反击作战的决策是错误的,要弄清楚为什么志愿军决策在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作战,先得理清几个时间节点。

1月25日,李奇微指挥西线“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反扑。此时,志愿军刚到休整地域未及休整,仓促应战。从志愿军部队连续作战未得补充休整的情况来看,第三次战役的作战即带有一定的勉强性,第四次战役的作战则更为勉强。

根据1月28日19时毛泽东主席回电,志司对第四次战役作了全面部署。总的原则是,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钳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则让敌深入,尔后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争取歼灭南朝鲜军1-2个师,进而向敌纵深发展突击,从翼侧威胁“联合国军”西线主攻集团,动摇其布势,制止其进攻。

并在联司的统一指挥下,组成邓指、韩指、金指等三个前方指挥所。1月31日20时,彭德怀将部署及战场敌我情况向毛泽东主席和高岗作了电告。

2月3日,美第2师第23团及法国营占领砥平里,构筑环形防御阵地。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2月4日,彭德怀对东、西线战场形势经过充分的判断和研究后,在致毛泽东并高岗的电报中,更加具体地制定出作战构想方案;电报如下:

五十军及三十八军一—二师伤亡过半(一—三师亦不少),难以支持现有阵地,力争支持至6日晚。四十二军主力4日拂晓可集结砥平里附近,与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先歼灭美二师之二十三团及法国营,如得手,向牧溪里(原州南)推进。已令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二军团歼击横城东南南朝鲜军第五师之两个团及美军一个营。如均得手,敌进占汉城后,使之不敢向“三八线”冒进。如能迟至12日前后,我主力向原州、横城地区寻机歼敌一两个师,可能使敌停止于汉城或逼退至水原、利川线以南原阵地。如我军出击受阻,敌将向“三八线”进攻。洪川、春川山区虽有利于抗击,但不能就地取粮,后方运输困难,无法供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放弃。是否妥当,盼示。

2月4日晚,金日成来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就进行第四次战役问题进行了会商。确定第四次战役“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打算的方针”。如果第四次战役不能打到大田、安东一线,能守住汉江南岸一线阵地也好,待空军和机场准备好后能于5月举行总攻。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5日,彭德怀将与金日成会商情况电告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的部署和对战场形势的分析。与此同时,彭德怀和中央军委分析认为,如果我军反击得手,可能停止敌人进攻,甚至退回三七线,但如反击不得手,敌可能乘胜进出三八线。

2月5日,李奇微令美第10军和南朝鲜第3军团在中线和东线发起名为“围歼行动”的进攻。美第10军指挥的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第5师,以原州、横城、洪川为轴线向北攻击,美第7师为军预备队,向忠州以北至横城一线集结。

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第198师于4日和6日先后到达龙头里、砥平里地区和龙头里、洪川南各要点阵地。

志愿军第39、第40、第66军主力经紧张准备后,于2月5、6两日相继出动,第39军从高阳地区出发,第40军从东豆川地区出发,第66军主力从金化地区出发,向80~130公里以外的洪川以南、砥平里以北地区开进。

志愿军第50军主力和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于6日晚开始向江北转移。至2月7日晚,人民军第1军团留4个营、志愿军第50军留1个团又1个营兵力控制汉江南岸桥头阵地,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第38军奉命仍留汉江南岸坚守原阵地,以掩护东线志愿军主力向横城地区集结,保障东线部队的侧翼安全。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2月7日14时,彭德怀致电邓华并有关各军及韩先楚和第38军,就围歼砥平里、广滩里之敌的作战方案征求意见:

一、如三十九军、四十军能按预定地点集结,协同六十六军及(朝鲜人民军)五、三军团东西夹击南朝鲜军第五、八两师似较有利。

二、如美二十三团、法国营及二十一团六营(共五个营)等先后占广滩里、龙头里,似宜先集中三十九、四十二军消灭该敌,再打南朝鲜军第五、八两师,或者以四十军、六十六军、三、五军团同时打南朝鲜军第五、八师。

三、美二十三团先占广滩里、龙头里,我三十九军不能按预定地点集结,即以四十军主力及四十二军、三十九军全部首先歼灭进占广滩里、龙头里之美二十三团。究以何者为好,望各军速考虑电复。

2月8日10时至14时,邓、韩及各部先后回电,表明各自意见。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经过权衡利弊,联司首长决定:首先歼灭横城之敌,如攻击得手,再向原州、平昌及该线以南扩张战果,万一不利时,也可控制洪川地区,有利于尔后作战,11日黄昏至迟12日黄昏开始攻击,由邓华依据情况具体部署实施之。

各部到达集结地域后,经5-17小时的准备,于11日17时发起横城反击战。至13日凌晨,横城反击作战结束,全歼南朝鲜第8师3个团、美第2师1个营、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另歼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1.2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在东线后撤26公里。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2月13日、14日志愿军对砥平里之敌发起攻击,未能解决战斗,彭德怀于15日17时30分决定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

下面我们可以简要做个分析。

围绕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第四次战役具体作战方案要根据“西顶东反”这个设想来筹划的。中央军委的意图是从原州向南往安东、大田插下去,迂回整个西线“联合国军”的侧背。

从2月4日彭德怀致毛泽东主席并高岗的电报可以看出,即使是歼灭美第2师第23团及法国营,攻占砥平里后,第42军不是渡南汉江向西南方向迂回,而是向原州南面的牧溪里方向发展,保障主力于12日前后向原州、横城地区寻机歼敌一两个师。

从地图上看,处于东线平行位置上的砥平里、横城都是向原州方向进攻的战役要地,三地近似于直角三角形。砥平里东侧近40公里的横城,位于原州以北仅20余公里处,相当于原州的北方门户,打原州必打横城。

砥平里至原州的公路相当于是斜边,距离约32公里。在志司的作战筹划中,即使是先打砥平里,其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向东保障打原州,而不是威胁西线“联合国军”的翼侧。

2月6日夜,志愿军第50军主力、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开始向汉江以北转移,仅剩第38军在汉江南岸坚守,对“联合国军”的进攻只能顶。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而在第二次战役时,正是志愿军正面四个军牢牢抓住了一线“联合国军”部队,第38、第42军实施的双重穿插迂回才比较成功。

此时的实际情况是,西线我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江北岸,志愿军第38军在汉江南岸坚守。根本无法抓住美第1、第9军,又由于敌机动能力强于我志愿军,不但由原州向安东、大田的大迂回不可能实施;而且,消灭砥平里美第23团,也许可以“震撼”一下西线“联合国军”,但无法威胁其翼侧,打破其战役布势。

因为,即使志愿军能歼砥平里美第23团,打开缺口,西线“联合国军”有6个师另3个旅,完全可抽兵沿水原、利川、原州的公路东调。就像在第五次战役时,西线美第3师一天行程100公里,由汉城东南京安里向东进至丰岩里、下珍富里,堵塞了战役缺口。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彭德怀战前对砥平里战斗的预计:“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第2师、24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8到9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第27旅、南朝鲜第6师及原州附近的美第2师38团与美第7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5师、8师与空降兵第187团亦会策应。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2至3个师东援,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

我们可以看一下后来的情况,当李奇微于13日下达死守砥平里的命令后,即以美第10军以位于文幕里的美第2师第38团增报砥平里的第23团;美第9军将右翼南朝鲜第6师和英第27旅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转移,封闭美第10军前面的间隙。

14日,美骑兵第1师第5、第8团至梨浦里,南朝鲜第6师至骊州、利川之间,英第27旅位于骊州、文幕里之间。构筑起了纵深防线。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结果正如彭德怀后来在部署第五次战役时所说的:“我经过出击,胜利了,但胜利不大。砥平里未解决,即使解决了,敌人也不会退,因我力量不够,敌纵深大。”

结论一:在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撤至汉江北岸后,第38军孤军坚守汉江南岸。由于西线志愿军不能抓住西线“联合国军”正面主力,李奇微又采取抢占要点、互相靠扰、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志愿军已没有向敌侧背实施迂回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敌纵深兵力强大,又能快速横向机动,认为“砥平里离西线较近,属枢纽,一旦占领,威胁敌西部战线,使其全线动摇”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让我们再回到2月6日,志愿军第38军在汉江南岸孤军坚守,任务是牵制当面之敌,为东线反击创造条件。既然是这样,自然是压力越大越好。何来先打砥平里以减轻我志愿军西线压力之说?

从战场态势来看,砥平里与横城之敌均突出,有利于我军歼击。消灭之,目的是有限的,即可打击“联合国军”反扑的锋芒,减缓其在全线的反扑。但以我军现有兵力,尚不能同时攻歼,只能先打一处,而先打何处,又各有利弊。

于是,2月7日14时,彭德怀致电邓华并有关各军及韩先楚和第38军征询意见。

征询意见的三个方案无非是先打横城方向南朝鲜军,或是先打砥平里方向美军,或是分头同时打两敌。

从彭德怀权衡的内容来看,一是当时第39军(高阳)、第40军(东豆川)、第42军(加平)均位于西线后方,部队未经休整。第39军从高阳、第40军从东豆川里向东线横城地区行军集结的时间,最长可能要6天。然而,如果直接向砥平里地区集结,最多需2—3天。在横城地区实施反击,部队需要远距离机动,会造成疲劳,增加后勤负担。二是砥平里之敌可能先我占领广滩里、龙头里,影响我志愿军集结和作战准备。三是担心运动距离过长,可能惊动敌人,打不着南朝鲜军,失去战机。

同时考虑到的是志愿军缺乏攻坚能力。即便是彭德怀在自述中所讲,全歼美军一个整团,即第二次战役东线歼灭美第31团级战斗队。当时,美第31团级战斗队三千余兵力分散在新兴里、内峙洞、后浦三地,立足未稳。志愿军第27军四个团夜间突袭,未解决战斗,又增加两个团参加围攻,之后才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而美第23团2月3日占领砥平里,志愿军12日左右才能发起攻击,其至少有一周时间来组织防御,属准备较充分、已站稳脚跟的野战阵地防御之敌。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由此可见,彭德怀在打两个突出之敌中的哪一个上难以取舍,无非是好打的距离远,距离近的又难打。

2月8日10时至14时,第38军、第42军、韩先楚、邓华先后回电,表明了各自的意见,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张各异。

经过权衡利弊,联司首长决定:首先歼灭横城之敌,如攻击得手,再向原州、平昌及该线以南扩张战果,万一不利时,也可控制洪川地区,有利于尔后作战,11日黄昏至迟12日黄昏开始攻击,由邓华依据情况具体部署实施之。

经年之后再看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决策正确性

结论二,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东线反击的作战目标是有限的,只能选横城或砥平里敌人的其中之一作为歼击目标,并视情况扩张战果。以志愿军久战疲惫之师,去啃硬核桃好呢?还是捏软柿子好呢?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胜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