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人们称他为“气死牛”!有个村民不服,赶了头真牛来与他比赛…

人们称他为“气死牛”!有个村民不服,赶了头真牛来与他比赛…

红军师英烈谱 之“气死牛”郝树才


张平 整理


红11师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有战斗英雄,有劳动英雄,还有战斗、劳动双英雄。本文要讲述的是著名的——


人们称他为“气死牛”!有个村民不服,赶了头真牛来与他比赛…


“气死牛”郝树才


郝树才(1904——1986)乳名来儿,祖籍陕西清涧县。幼时,随家人逃荒至延长县交口镇谭石原村。因家境贫寒,从未上学。自幼参加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宽厚的性格。


1935年8月,郝树才跋山涉水从交口赶到永坪,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被编入红26军机枪连。10月,在劳山战役中,他和4名战友用手榴弹炸毁了敌110师指挥部,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36年6月,郝树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班长。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郝树才被编入115师机枪连,在平型关战役中,不幸腿部负伤,只得回延安治疗。伤愈后被编入警三旅(11师前身)8团2连4班任班长。他曾3次负伤,4次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两次被评为战斗英雄。


1941年,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郝树才随部队开进甘泉县清泉沟,开展大生产运动。起初,上级要求每人每天开荒2分地,郝树才从小就在家干农活,技术熟练,身体又好。第一天就开出了5分地。后来每天增长,一天比一天开得多。为了加快进度,他特意为自己打造了一把又宽又大的特制镢头,重量足有九公斤,一镢头挖下去,能顶别人一镢头半。


1943年3月7日,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94名开荒能手在清泉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比赛。在划分为每块3亩的94块坡地上,一头插着牌子,上面写着选手的名字。一声哨响,选手们抡起镢头向荒山开战。只见94把镢头上扬的上扬,下挖的下挖,上下舞动,犹如波浪翻滚。观看的人们加油助威声不住在山谷回荡。晌午过后,郝树才首先告捷,第一个挖完了3亩。不料,刚过一会儿,一位女战士也挖完了。郝树才心想:一个女同志也能赶上我,这说不过去。趁着余力未尽,他又重新抡起镢头,又挖了1.23亩,全天总计4.23亩。一连三天,郝树才每天都保持4亩以上记录。人们都称他为“气死牛”。


附近有个叫马长福的农民,听到此事根本不信。提出用他家的牛和郝树才比赛。人常说“一犁三镢头”,所谓“气死牛”不过一种赞誉罢了,真要和牛比赛,那肯定不行。但性格倔犟的郝树才还是应约前往。比赛的这一天,部队的战士,附近的老百姓都跑来观看。一时间把个比赛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比赛哨音一响,郝树才的镢头雨点似地落在地上,大镢头带起的黄土罩住了他的身影,人们只听见“嗵、嗵、嗵”的镢头声,却看不见郝树才的身影,但在他身后却留下了大片的松土。而那头健壮的黄牛在主人的吆喝和鞭声中,四只蹄子“沓沓沓”地急速快跑。一个小时后,牛蹄移动速度越来越慢。3个小时之后,郝树才胜利到达终点。这时,他已经被汗水和灰尘糊成了泥人,只有两只眼睛咕溜溜转着。而那头黄牛却僵卧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牛主人马长福近前一看——那牛已经口吐白沫,当场死去。围观者中有人开玩笑说:“那头牛输给了郝树才,被活活气死了。”从此,“气死牛”如神话一般在边区传开了。


事后,郝树才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他已取胜,但一头健牛毕竟要比人力大得多,即使比不过我,也不至死啊。为此,他专门拜访了马长福。原来,马长福为了取胜,在上山前给牛吃了大量硬实的草料,还饮了不少水,加之一到现场就开赛,他又把牛赶得太快,连累带胀,牛被活活撑死了。


但毕竟“气死牛”的名声出去了,毛主席知道此事后幽默地说道:“我们不但要气死牛,还要气死人,气死蒋介石,气不死也要气他个半死。”


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及时总结推广了郝树才的开荒经验,并在当年的《解放日报》作了大力宣传。


第二年,郝树才一人开荒117亩,秋收粮食22石。他带领的排为全连模范,所在连开荒2000亩,打粮405石,名列全团之首。


1943年和1945年,郝树才先后两次出席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接见。


1955年,已担任甘肃省军区后勤部管理科长的郝树才,毅然放弃已有的“官衔”,自愿携家返乡当农民。老家没有住所,他与两个弟弟苦战一冬,硬是挖出了6孔窑洞。有了住处,他又把200元复员费和残废金捐给村里买了牲口。


他的回归,让群众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在村党支部大会上,大家一致选举他担任党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20年。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小学课本上有这样几句话: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与黄土地再次结合的郝树才,似乎焕发了第二次青春,那种“气死牛”精神又回来了。


20年里,他带领村民们打坝修田,植树造林。在他任期内,村民们丰衣足食,不缺吃穿。


20年里,他的家乡山变绿了,地变肥了,村民住上新窑洞了,他却一天天变老了。


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取得的成就,受到了村民们的拥戴,也受到了党和军队的重视。多次被省军区授予“人民功臣”、“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79年,年逾古稀的郝树才辞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人们以为他从此可以颐养天,享享清福了。不料,他却背上行李,扛起镢头,搬到离村子5里路的窑子弯林场,当起了林业员。


在林场的日日夜夜,郝树才新栽果树800多株,让一座荒山秃岭全披上了绿装,并挂上了累累果实。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山上忙碌着。


1986年,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勤劳一生的老英雄郝树才因患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82岁。



作者简介:

张平:笔名弓长。陕西乾县人,1966年入伍。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1972年开始写作。数十年来,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新闻作品30余万字。著有”弦板腔记事”。


人们称他为“气死牛”!有个村民不服,赶了头真牛来与他比赛…

(注: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