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秋访灵隐寺

秋访灵隐寺

提起灵隐寺,许多人会自然想起名满天下的江南名刹——浙江杭州的灵隐寺,想起宋代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名篇。其实,灵隐寺在各地都有。在塞上江南金张掖,就有一座历史悠久、屡经兴废、隐在偏乡人未识的灵隐寺,她就静静地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甘州区沙井镇的兴隆村北面。
国庆长假期间,应朋友之邀,我们有了一次信马由缰的秋日之游。我们先去了黑水国遗址。我在平原堡工作的时候,曾经跟着学生骑自行车来过几次,那时候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意识,就知道在沙丘上打打闹闹地玩。2014年3月,我和几位亲朋好友曾经再访黑水国,那一天,登上城垣,只见山长水淼,天高地阔,满目凄凉,一地瓦砾。春阳温暖的照耀着残垣断壁,我们抚秦砖,摸汉瓦,说天灾,道人祸,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戈壁绿洲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创造了这一方水土的历史文明。念天地之悠悠,想引吭而高歌。五年后的今天我又来了,我发现,遗址周围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文物保护有了实质性进展。离开黑水国,我们又去了一所学校,假日的校园,杳无人迹,只有月季正红,秋菊金黄,秋日静好,十分亲切!
因为灵隐寺以前陪客人去过,这一次我不打算造访。但朋友说,秋天的灵隐寺非同往常,特别是周围有一片胡杨林,风景很美,你们还是去看看吧,许多人大老远跑去额济纳,不就也是看个胡杨林,我们就欣然前往。车子向右拐下312国道,穿过兰新铁路,就是兴隆村。放眼望去,蓝天如洗,白云如絮。眼前的村道笔直通畅,两旁的民宅整齐宽敞,房前屋后的树上,果实累累,伸手可摘。田野里五彩缤纷,大片的、金黄色的制种玉米已经进入收获期。最惹眼的是路边里、田埂上那些枣儿树,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又似乎寂寞无主,树下面跌落着密密麻麻的鲜枣,根本没人收拾,看着可惜。不劳而获说丰年,拾取梨枣二三,好一幅太平盛世、路不拾遗的丰收画卷。农村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季节;农人的秋天,是快乐的季节,喜庆的季节,大地母亲用丰厚的果实回报着每一位辛勤劳作的人们。
远远地,看到一片金黄色的树林子簇拥着一座寺院,朋友说,灵隐寺到了。这里的胡杨树虽然没有额济纳胡杨林的规模,但在秋日的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迎风招展,哗哗作响,与寺院的飞檐斗拱、红墙金瓦交相辉映,也就有了一种佛气仙风,别有韵致。
山门前的碑文记载:张掖灵隐寺原名灵应寺,始建于唐朝初年。岁月沧桑,时毁时修,时兴时废。民国后期,终被流沙掩埋。直到一九九三年,有牧羊人发现被风吹开的关煞洞壁画,灵应寺才重见天日,声名远播,远近香客,络绎不绝。附近信众初建殿堂一座,有本地僧人觉明法师主持事务,之后江浙各地善男信女发心募捐,历时十年,建成了现在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河西名刹。
我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敬畏有加但实在没有研究,我无论走到哪里,很少主动去寺庙。市区的大佛寺近在咫尺,室内卧佛天下第一,除了偶然陪客人进去逛逛,我从来没有专门进去过。这次既然来了,就陪他们一起进去前前后后走了一圈,看见那些木胎泥塑、饰彩涂漆的金身造像,我又想起了当代著名诗人、词赋大家李中锋先生的绝句:千年古刹几成尘,今朝又见塑金身;泥土由来无贵贱,坐上莲台便成神。出得门来,回望整个寺院,山门巍峨,殿堂庄严,规模宏大,气象万千,令人肃然起敬。她和千万里之外的杭州灵隐寺,西北东南,声息相通,晨钟暮鼓,遥相呼应。心中又想,在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的寺庙道观,又有哪一座不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时兴时废、劫后重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