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战国时期齐国灭宋后来五国伐齐,宋国的领土被谁瓜分了?怎么分的?

战国时期齐国灭宋后来五国伐齐,宋国的领土被谁瓜分了?怎么分的?

宋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包括它的立国、它的争霸、它的内乱、它的灭亡。

宋襄公的仁义成了蠢猪式的仁义,宋康王的“行王政”给宋国安上了“桀宋”的称号。也给战国七雄送去了灭宋的理由。西周本着“兴灭继绝”的原则,将帝辛之兄长微子启封在商之旧都商丘,自此殷商遗民成为宋国人,宋国是真正的贵族之国,很多制度仍旧是商朝的模式,比如继承制,前期仍旧是兄终弟及,最有名的莫过于宋宣公去世后传位于弟弟宋穆公,引发长时间的内乱。这也是宋国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别的国家在兼并土地扩大地盘的时候,宋国内乱自顾不暇,等到到了宋襄公时期,有心称霸,但地盘确实小了点,又强敌环伺,在齐桓公去世后,只能在小范围内震慑小国,遇到楚国就玩完了,而且,这两个诸侯国是两个极端,楚国自认“蛮夷”,不吃中原礼仪那一套,而宋襄公偏偏比谁都讲礼仪。其结果也就不难预料了。

宋襄公之后,基本上宋国就再也没有了机会与大国争个高下,只能算是个二流诸侯国,但在战国时期,宋国迎来了一个急功近利又威武霸气的国君,也是宋国最后的国君,他就是宋康王。宋康王也叫宋王偃,宋王偃并非名正言顺继位,而是赶走了哥哥宋剔成君(去了齐国),然后坐上了宋国国君之位。宋康王的霸气即便放在整个战国都有少有的,有一点就能说明,他敢自己称王,要知道诸侯称王是一件国际大事,没有哪个诸侯敢自己称王,前有徐州相王(魏、齐),后有五国相王(韩、赵、魏、燕、中山),中山国国君称王就遭到了齐楚的阻挠。

然而,宋康王却敢自己称王,无视战国七雄的熊熊怒火。然后他迅速出兵,东击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南攻楚国,夺地三百里;西败魏军,成了齐楚魏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宋康王在国内暴虐无比(事实难辨真伪),在当时看来,宋康王简直就是帝辛附体,宋国因此有了“桀宋”的称号。固此,齐楚魏有了出兵的理由,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宋康王死在温邑。然后五国伐齐。齐国灭宋搅乱了战国局势,要知道宋国虽是个小国,但地理位置对各国很重要,尤其是齐楚魏三国,而且整个宋国都是膏腴之地,富庶无比,宋国的经济实力一直是很强的。原本商量好的齐楚魏三国攻打宋国,瓜分宋国土地,结果齐闵王在苏秦的劝说下,打算独吞。

攻打宋国并不是多难的事,因为宋国本来就不大,宋康王又多次出战,致使国力衰弱,所以,齐国背着楚魏很容易就灭了宋国,只是灭了之后问题就来了,齐国一旦完全占有宋国,不仅疆域进一步扩大,也和楚魏距离更进一步,直接威胁着楚魏的安全,况且秦国也不会坐视齐国强大,因此,在燕昭王想要攻打齐国,乐毅派出说客的时候,很容易就组成了五国联军(秦、韩、赵、魏、燕)。

然后齐国战败,四国撤军,燕国继续攻打齐国,险些致使齐国灭国,最后在田单的反攻下,齐国才得以复国,但国力再不复从前,攻下的宋国土地一口也没吃进嘴里,被楚魏瓜分。

宋国是在公元前284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瓜分。但随着宋国的灭亡,并不代表事件的结束,而是战国风起云涌的时代来临。至于宋国被怎么瓜分,我放在后面再说,我们要先来看一看宋国这个国家为什么成为诸侯国眼中的肥肉呢?

诸侯眼中的肥肉

首先,宋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公国,由前朝老人微子启带领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宋国地处天下的核心地带,大概就是今天的淮海地区,也就是江苏的西北部、河南的东部、山东的鲁西南三省的边角区域构成。这里在当时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被称为“膏腴之地”,是天下少有的天府之国。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土地的肥沃决定着粮食的产量,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达,才有资本对外发动战争。宋国的地理位置,简直在诸侯国中是众星拱月的。齐国、魏国、楚国这些邻居们虎狼环伺,无一不垂涎于它。

第二,宋国地处天下之中,偏偏阻挡着三个强大国家的霸业,这个阻挡指的是地理上的隔缘。齐国要称霸,它想要西进南下,必须突破宋国的封锁。魏国想要进军东方,最好的出路是从宋国出去。楚国北上东扩,宋国又是首当其冲,因为南方只有楚国一家独大。所以,无论是春秋时代称霸战争,还是战国时代兼并战争,宋国都难逃干系,和邻居郑国一样,在几百年的风雨飘摇中苦苦求生存的空间,是最典型的墙头草。

第三,宋国虽然国力不行,但是文化软实力、国际经商环境在当时来说是一流的。文化上,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名家的惠子,甚至儒家的孔子的祖籍也是宋国。可以说,宋国是三教九流的诞生地,文化软实力还是领先其他国家,可惜当时并不能转换成综合国力。至于经商环境,那是宋国的基本国策。宋国经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商业,历代君主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宋国的都城商丘还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

宋国三代君王的开辟

虽然宋国的历史很长,但是君主大多是碌碌无为的昏庸之辈。在历史上只出了三个名气还可以的君主。第一个是春秋时代的宋襄公,一个崇拜礼仪的贵族精神,结果想称霸,被没有相应的实力,被楚国生擒俘虏,成了一大国际笑话。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的行列中,简直拉低了这个组合的实力。第二位是宋景公,公元前502年,宋景公灭掉了曹国,得到了另一富庶之地陶丘,国力得到了增强。

第三位也是一位作死的人物,他就是宋康王,是宋国历史上最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唯一称王的君主。他使宋国在国生最后时刻,终于不再做他人的小弟。对内暴力统治,对外军事攻伐。从公元前318年,宋国开始爆发,“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国,有其地”。可以说,招惹了三大强国,是宋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然而,宋康王虽然有能耐,也很狂妄,但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有能耐更狂妄的人,他就是齐国的齐闵王。齐闵王时期正是战国时代齐国最顶峰时期,齐闵王一定要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于公元前286年,联合楚、魏,出兵攻伐宋国,这次宋国在劫难逃,要面对的是三个国家,三条战线。东面对齐,西面对魏,南面对楚,五千乘的宋国根本阻挡不了三个万乘的大国合击,节节败退,宋康王身死国灭。战国是一个称号与实力并存的时代,宋康王的自信膨胀,居然比齐国、魏国早称王六年,这是赤裸裸地引起周边国家的嫉恨,所以在灭国战争中,并没有驰援宋国的国家,可见外交上的失败,当也应了那句老话“弱国无外交”。

瓜分宋国后的风暴

公元前286年,齐魏楚三国灭掉宋国只是开胃菜,战国时代的大戏才刚刚登场。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比宋康王更骄傲的齐闵王又开始作死了,强行独吞宋国所有的土地,引起了楚国、魏国的不快,这就是典型的分赃不均。结果,在公元前284年,爆发了五国攻齐的旷世之战,齐国也因此差点亡国。

最后来说一说宋国后来的土地是怎么被瓜分的。首先,宋国有三大经济中心,分别是北边的陶丘,中间的商丘,东边的彭城。

第一阶段:齐国出兵独吞了宋国所有的领土,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五国伐齐,本来彭城、淮北一带是齐国的战利品,后来楚国乘齐国被五国攻击,无暇顾及,出兵取了彭城、淮北之地。三百里的淮北之地本来就是楚国的地盘。在公元前318年,宋国打败楚国,占领了淮北之地,也算是收回故土。

宋国北面的河东九城被秦国拿下。商丘、丰邑原本是魏国战利品,后期丰邑落到了楚国的手里。而陶丘落入了齐国的手里,随后在五国攻齐中,秦国取得了陶丘,公元前254年,魏国趁秦军兵败邯郸,夺取了陶丘。说起来,齐国徒为他国做了嫁衣。

一个个啰哩巴嗦没有一个回答到点子上的,一句话,宋国故土,除陶邑归了秦相魏冉,其他全部被魏国据为己有,魏国也就此有了中兴的基础。

占领宋国土地的可以分为四个国家,秦,齐,楚,魏,秦国占领了宋国最富饶的陶艺(最后分给秦退休相国魏冉了),齐国虽然被灭国,但是田单复国后占领一部分,楚国和魏国也占领了一部分(都靠近本国国界)。

另外要说一下齐国被灭又复国,本国土地还是有一部分被四个国家占领,分别是:赵,魏,楚,燕,这个也是后来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不救援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