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到底什么才是豫东老调?八大红脸王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豫东老调?

到底什么才是豫东老调?八大红脸王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豫东老调?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小豫为您解答。最早听“豫东老调”这个说法还是在梨园春。当时孙祥雨得金奖擂主,主持人问孙祥雨唱的什么调,孙祥雨说:豫东老调。这个时候“豫东老调”的叫法也就传开了。其实关于豫东老调这个叫法,一直以来没有官方的标准。

八大红脸王哪一个才是豫东老调?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熟悉一下豫东八大红脸王。他们分别是刘新民,刘忠河,索文化,张枝茂,谢庆军,洪先礼,陈传明,朱坤芳。他们的唱腔也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刘新民老师以继承唐玉成老师唱腔风格出名,他的唱腔特点突出。唱戏认真,登上舞台,劲头十足。因此也被称为“舍命王”。刘老师一生演戏很多,多以古装戏为主。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刘墉下南京》,《反徐州》,《地塘板》等。

刘忠河老师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他的唱腔古朴豪放,潇洒戏曲。特别是《打金枝》一段。更是享誉苏鲁豫皖,名冠梨园。刘老师在继承唐玉成老师唱腔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进而创立了豫东刘派。

索文化老师扮相贴切自然,表演细腻生动,多以二本腔演唱豫东调,唱腔同时兼具了唐玉成的粗狂高亢、激扬奔放和唐喜成的柔和悦耳、稳健大方,在众多红脸演员中别具一格。特别是《铡西宫 地塘板 更是被坊间传为佳话。

张枝茂老师是豫东唐(玉成)派唱腔的第三代正宗传人和代表人物。张枝茂的唱腔艺术在豫东唐派红脸唱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方法,以本嗓起腔,假嗓揉腔、拖腔,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真假声相间的唱法。《诸葛亮吊孝》这一段戏,张老师特意拜访越调泰斗申凤梅老师,结合着《三国志》以及唐派唱腔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也被誉为“豫剧活诸葛”。

谢庆军老师拜豫东名人张万云、杨启超为师。谢庆军老师的唱腔与众多豫东名家唱腔不同,他以唱代说、吐词清晰、声音悦耳动听,即有豫东的大腔大韵又有豫西的细腻圆滑,他的唱腔是集豫东调、豫西调、祥伏调、沙河调之精华而独创而成。马金凤老师曾说谢老师为“豫东之宝”。

洪先礼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洪老师的唱腔绝不亚于那些专业演员。他的唱腔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极具特色。

陈传明,朱坤芳两位老师的唱腔我听的比较少,不好做评价。只知道陈传明老师的《双开铡》比较出名,朱坤芳老师《赵匡胤哭头》较为出名。个人感觉,张枝茂,刘新民老师的唱腔,说是豫东老调也不足为过。不知道大家觉得什么才是豫东老调,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豫东老调泛指豫东调,梨园春自孙翔宇一说豫东老调。豫东红脸王是唐玉成,小红脸王是指乃弟子扬启超。后来的八大红脸王是刘忠河,刘新民,张技茂,洪先礼,谢庆军,索文化,陈传明,朱坤芳∧人。刘忠河自不必说,刘新民豫剧须生五大唱腔之一,已故去。张枝茂以悲入戏,年岁已高,恐不能再演戏。索文化后来居上,先期在八几年九几年时以生角为主,当时为洪先礼的《哭头》配戏演高怀德,谢庆军先期的《崇祯吊死梅山》绝对豫东红脸,后期加入豫西调唱法,东西结合。洗先礼有豫东老红脸王于福礼唱法特点,声腔最具传统红脸特色

豫东一带独特形成的一种唱腔风格。且老一代艺人唐玉城大师独创一门的唐派艺术,是唐派红脸王的代表戏,也是豫东红脸王的流派奠基之一,至于后来发展的八大红脸王,是现代豫剧不断改革,百花齐放所流露出来的八大红脸王,且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韵味,一个人一个唱法,唱词不一样,唱腔也不一样,比如大家熟悉的杨启超,刘忠和,谢庆军,洪先礼等等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代表剧目,发展到现在,豫剧新秀孙翔宇也是独出一格,不继承任何风格。以新的形式演唱,豫东调也深受观众们喜爱,尤其在梨园春上的精彩演唱更是获得了一大批的粉丝,例如周口,商丘一代都比较喜欢唐派大弟子,张枝茂老师的唱腔,他的唱腔非常像唐大师,然而在豫西一代都不太喜欢这种唱腔。

据目前统计,河南卫视梨园春上演出的豫剧红脸王戏曲达到几百个唱段,若词不一样和曲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包公戏,杨家戏,呼家戏等大型连本戏也比较深入,其中观众也比较喜欢,

据我个人喜欢现在舞台演出红脸一般剧目就有连续剧《呼家将》《杨家将》《包公案》《刘公案》《徐延昭四部》《打金枝四部》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首先豫东调就是豫东调,没有什么老调新调一说,一个小屁孩学会了几段红脸戏,就敢把豫东调定性为老调新调,然后河南电视台就跟着叫喊什么豫东老调,实在是对豫东调的污辱。豫剧几大声腔中豫东调是最接地气的,因为深受山东梆子的影响,唱腔高亢明亮,豪放舒展,是豫西调捏着嗓子发声所不能比的,因而最受老百姓喜爱。豫东调的代表戏基本上都是红脸戏,在唐玉成老先生的基础上,后学的几位代表人物,如八大红脸王,都根据各自的嗓子和声音特点形成了独特唱法,这种情况固然是对豫东调红脸唱腔的发展,但也因为一出戏各自不同的唱法唱词而被不同的戏迷所诟病,也因为没有统一唱法唱词而影响了普及。在这一点上,唐喜成先生的曲目和唱腔就是很值得学,从唐先生到贾廷聚先生等二代,再到三代和四代,一出剧目,嗓音唱法如出一辙,因而更容易让戏迷学。豫东调各位红脸王宗唐玉成先生,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发展,但基本唱腔没变,有的人唱词进行了锤炼,会感觉比较雅,比如刘忠河先生,有的人唱词是口口相传的土语,让人感觉土气,比如大部分的乡土艺人,但这没有影响豫东调的唱腔特点,所以都是无所谓老调新调。

豫东自古以来没有老調,不论几大红脸各有各的不同之处。有老唱发和新唱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改进,但是就没有老調这一说法。

谢谢你的邀请!其实没有豫东老调的说法,只有豫东调的说法,豫东老调是梨园春上一个选手孙翔雨自己创造出来的的,其实爱你没有这种说法。豫东调相对于豫西调出现的,豫东调主要发源于河南商丘一带,唱腔沉稳,雄劲有力。豫东八大红脸王也很受大家的喜爱。

首先很荣幸能回答您这个问题。

其实,根本没有豫东老调这种声腔艺术。豫东老调这种说法最早是孙翔雨在《梨园春》打擂的时候,有主持人庞晓戈提出来的。而且这种提法是专门针对而今的豫东红脸的,但这种提法是欠妥的。因为豫东调的传承一脉相连,从孙照登和唐玉成算起,豫东调也就是保持着原汁原味。那么我们在讨论豫东老调的时候,不过就是看到现如今的豫东调混迹于山野草莽之间不能登大雅之堂而已。

而且最近有朋友跟我争论豫东调的流派之别。其不但不承认豫东红脸存在流派(除了刘爷爷的),甚至还就唐(玉成)门大放厥词 ,肆意夸大红脸届存在的江湖习气,仿佛这些人就是村头哭坟的孝子贤孙。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可能在他的眼中豫东红脸演员早就被排除在“豫剧”这个范畴内了 (其实别说在复杂的豫东唐门就是在体制内的院团其实也是一样,江湖习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承认以沐浴着师、祖的恩荫而生存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作为豫剧四大声腔艺术的豫东调,如果不存在流派那么近百年来这些老艺人算什么?如今活跃在苏鲁豫皖的基层文艺工作者们又算是什么?他们是散兵游勇还是一群要饭的高级乞丐?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的背后是一群庞大的从业者,一群嗷嗷待哺的利益集团,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流派是存在的,正因为他们有了流派的“根”才能有传承的“源”才能有创新的“水”(其实这跟我们当下某些新成立的流派差不多,大家有了某一个流派弟子、传承人的身份大家才能在圈里混)即使这里边有一些不够资质的存在,我们就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显然我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量。江湖习气也是古来有之,特别是在如今商业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不存在国家级院团和草台班子之别,体制内的(院团)演员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也是白搭。

根本没有老调这种说法,这词是梨园春自己造的

刘忠河咬字清晰,所演剧目通俗易懂,唱腔流畅极易学唱传,近八十岁仍活跃在大小舞台上,深受戏迷朋友的欢迎!

豫东调就是豫东调,没什么老调新调,只不过各人的声腔有所不同。没有人拿出具体唱段说这就是豫东新调,只有孙祥雨说自己唱的是豫东老调。恐怕他也唱不了豫东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