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如何学好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

如何学好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

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是千古以来写行书人难以错过的法帖!

我个人的观念是宁可不练《兰亭序》,绝不能错过《圣教序》,《圣教序》是学行书人最值得临摹一辈子的好帖!

说说的个人的经验吧!

我从来没有通临过《圣教序》,个人人为通临《圣教序》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圣教序》适合逐个字练习,记住,是逐个字精细地练。

不要过难写的字进行跳跃式的练习,这是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专门去练

习那些容易学的字,这样最容易导致仅仅练了一些《圣教序》中容易写的字,就认为自己可以了,飘飘然了,其实,很肤浅,很幼稚!

我说过练《圣教序》需要你用一生的精力去练,不然浅尝辄止!即使你觉得自己真的掌握了《圣教序》,你还需要再练,至于好处嘛!你反复练过几次就知道了。

习字只练行书,临帖只临圣教。闭门自学书法,坚持临学近二年,从不会执笔,到今天写成这个样子,也算有点收获吧!做为一个成年书法爱好者,一不想成名,二不想图利,三不为谋生,只是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春节会写个春联足矣!

真心喜欢圣教序,记得启功老先生说过,学谁的字,临哪个帖,首先是喜欢,如果不喜欢谁的字,就不会入心;更记得张旭光先生说过,学习书法完全可以从行书学起,因为从书法史上讲,并不是先有楷书后有行书,写行书还得解散楷法,成年人练书法再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肯定做不下去,先练行书,有了控笔能力再写楷书也未尝不可!

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一是练习多读帖。通过收听喜马拉雅听书上的圣教序读帖,充分了解圣教序,目前圣教序我可以背过去一半,释义也基本了解,努力记住字形结构,先对临,以后慢慢练习背临。二是在网上购买了张旭光行书38讲,课程专门对圣教序进行讲解,非常精彩;购买了兰亭序笔法讲座,通过碑帖与墨迹对比,了解王体笔法;购买田蕴章一日一字,了解楷行草的区别,补习楷书的短板等等。通过认真听书法课不断增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三是每天晚上坚持临帖至少2个小时,雷打不动,并且自学习之初一直是站着悬肘书写,包括写小字也是用羊毫悬肘写,此法不一定正确,但最近感觉控笔能力有所加强,毛笔听使换了,发自内心的高兴!

田蕴章老师讲,有些书者的根本没练过楷书,没有楷书根基写的字会飘,我已感觉到飘了,先练着吧,以后慢慢沉淀,相信坚持总有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春天播种离秋收还远吗(盲目自信)!

谢悟空邀请。王羲之是古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的美称,作品有佛遗教经和《兰亭序》等。其子王献之在他的熏陶下也不乏名气,与其父亦有“书法二王″之称。圣教序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再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出碑文,称《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集字是将前代某书法家字迹中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与临摩不同的是,集字是照着作者的书法特点与风格来学习的,把原书法放旁边,边看边学习,叫“对临″,把书法藏在视线之外,揣想着作者的风格,照着巳了解的书法来练习,叫做“背临"和″意临",本人相信,只要有刻苦耐心的毅力和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哦!

1. 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 中狼尾

2.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 中华书画墨。

3。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4.在临习时,字的大小要接近原帖的大小。明代丰坊在《童学书程》中明确告诉我们学行书是先小后大。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古人书迹就不难发现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等临摹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与原帖样大的。书法在古代主要是供文人案几上雅玩的。因此,他们写的字都比较小,丰富的笔法是通过手腕的几个微妙动作来完成,到了明清书法作品开始悬挂于厅堂,字被写大了,原来丰富的笔法变成为几个简单的明显的动作。于是就通过强化结字、章法、墨法来增强视觉冲击力,渲染效果。我们在初学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笔法,绝不能舍弃丰富而学其简单。

5. 仔细读帖,努力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行书的笔法主要是转笔和折笔。由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刻碑,所以,多方笔、折笔,力量感强。因此,临摹时要多用翻折笔法,才能体现其中蕴涵的骨峻气清的神质。王羲之在创造“新体”中,也创造了“一拓直下”的笔法,《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横画竖画几乎都是用这个笔法。结字敧侧多变,让左侧右。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临习中善于研究,善于发现。

6.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石刻,笔意很难把握。正因为如此,米芾说:石刻不可学。我们可以把它同王羲之《兰亭序》结合起来临习,以加深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理解。也可以参照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的行书,他们对王羲之的认识是极为深刻,我们借助他们所搭的人梯,从笔法、结字、章法、墨法上进行综合练习,不仅对于临摹,就是对今后创作也是非常有益。

7.《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集字,原来王字的章法不存,故王世贞说:“《圣教序》书法为百代楷模,病之者第谓其结构无别构,偏傍多假借,盖集书不得不尔。”为此,一方面要体会怀仁在处理行气连贯,字形、大小的选择,笔势承接等上的匠心;另一方面要将不连贯的连贯起来,使之势眿贯通。

8. 董其昌说:晋取韵。对于韵如何理解。仅从字面是无法全面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晋代历史、晋代人的思想和晋代人的生活。了解晋代人那种崇尚个性自由,重视人格和人的价值,讲究潇洒、傲岸、放诞的风度。认识这些对于我们的临摹和创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画起笔规律分析

收笔规律分析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是后人学习的好碑帖,从笔法的变化上,可以学习到笔法的法是不变的,笔法的形态是千变万变不离其中的。从书法的线质上,可以学到,行书是以中锋为主,侧锋极少,即使有也要从心里出。从汉字结体规律上,可以学到汉字结体的法和韵,字的形态也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可以表形,也可以表意,也可呈现书韵。从书法的字里行间和字的结体里,可以学习到大自然法,在书法中的应用,本身也包括“黄金分割律"的应用之道理。总之,学写到位是关键,重要方法之一,先学好笔法。

如何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

由于《圣教序》是碑刻板、是集字,我建议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圣教序》的学习。

第一步:确定练习重点。初学者学习《圣教序》,如果面面俱到,肯定是无暇顾及,不如从一点去突破学习《圣教序》,最确切的点就是学习字法。由于《圣教序》是集字,解决了王羲之其他法帖上字数较小的问题,所以学习他的字法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步:分类训练。确定好学习字法这个重点之后,也不能盲目去训练,应该进行分类有序的训练,具体分类的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1、按偏旁部首分类,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提手旁、土字旁、绞丝旁、牛字旁、王子旁、口字旁、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等等;

2、按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等分类;

3、按空间收放进行分类,如左收右放,左放右收,上收下放,上放下收等;

4按字态正欹分类,如左正右欹、右正左欹、上正下欹、下正上欹等。

第三,学习圣教序在笔法上很难过关,所以要参照王羲之的手扎来进行练习,

王羲之的行书手扎有:《丧乱帖》《姨母帖》《初月帖》《快雪时晴帖》,草书《十七帖》《孔侍中帖》《兰亭序》《频有哀帖》《宦运帖》。

欢迎大家关注张学礼书法,每日为你分享书法学习方法。

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几乎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会学习的经典,这个帖虽然是集王字而成,但其字势雍容典雅,用笔规范灵动,所以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对它情有独钟,都下了很多的功夫来学习这个经典碑刻。怎么才能更好地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很多书友关心的问题,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与书友交流讨论,因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书友指正。

在谈到如何学好《圣教序》时,就会很自然地触碰到一个在书法学习中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如何临帖。谈及如何临帖时每个书法爱好者都有自已的体会,但如何临写效果好,甚至能事半功倍,很多书法爱好者却未必清楚,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就拿临写王羲之《圣教序》来说,很多书法爱好者往往拿起笔就照着写,从前往后,每天都写上一遍,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进步却不明显,有人的临帖水平甚至长期原地踏步,出帖搞创作也遥遥无期,长此以往,不但水平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

我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应是,将王羲之的《圣教序》先耐心地读上几遍,认真观察此帖用笔和结字上的主要特点,做到先熟悉。至少将字帖放在眼前时,不要有陌生感,这时再动笔临习也不迟。在临习时,我建议先选择帖中的某一页中的某一行反复临习,在单个字上搞集中突破,个个突破。将单个字的每个笔画观察仔细,努力地模仿,力争做到形似,由形似再努力继而神似,力争把其用笔与结字的特点刻在脑子里。

有人会提反对意见,会说王羲之的《圣教序》是行书,行书有一个行气贯通,笔断意连的行气问题,只选单行字、或单个字临写,今后搞创作会有行气不足的问题。其实有两个原因让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一来初学行书搞单字、几字或几行字的集中突破,这只是在学习一本帖的初级阶段时采用这个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临帖水平的逐步提高,将来还会有全帖通临的阶段和过程,所以行气的学习并不是个问题。

学习王羲之《圣教序》我推荐单字突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圣教序》是集王字而成,此碑刻中的字都是从王羲之所有的作品中挑选而集成,这种挑选是从各个时间段的王字中,把写得好的字找出来,有的字甚至是把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分解重组。所以《圣教序》在整体气韵上很难做到上下左右的贯通与呼应,所以我们学习《圣教序》主要是学习其单字的笔法和结字。行气的问题还需另择良帖来另外学习,比如再学习王羲之的另一经典行书《兰亭序》等,也可以选临元代赵子昂等史上名家临写的《圣教序》继续学习。

  • 赵子昂临《圣教序》
  • 临帖时采用集中突破、单字突破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做起来也没有难度,但这其中却蕴含着很多的学问。一来先选少量字临习,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将每个字的细节观察得清楚仔细,更有利于我们通过对少量字的长期的、大量的临习,最终形成肌肉的记忆。我们再把这种记忆由我们的手部肌肉融进我们的血脉里,让其成为我们大脑记忆中永恒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条件反射,以至于我们只要看到相似的字,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套用我们已经刻在脑子里的那些字的笔法和结字方法,挥笔写出几乎与《圣教序》相同的字来。

  • 王铎临《圣教序》
  • 在临写字帖时,永远都存在一个是否精到的问题,同是临写《圣教序》,差不多学习相同的时间以后,效果往往却完全不同,有人能临得几乎与原帖一样,有人临得却总是在似与不似之间,问题出在哪?说到底,无外乎还是临得精到与不精到的问题。那怎么能临得精到呢?俗话说得好“少而精”,不从少量字、单个字、甚至单个字的单个笔画入手,总是浮临,通临,游离在帖子之外,做不到“打进去”,恐怕永远也到不了“精到”与神似这个临帖的高端境界,对《圣教序》的学习也永远不会有取得成功的那一天。

    我曾就临帖的问题请教过一些当今有所就的书法名家,其中有的人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取得的联系,万幸的是他们都非常乐于帮助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在谈及如何临帖问题时,他们都有相似的观点,那就是临帖时一定要做到“打进去”,只有真正的“打进去”才能有所收获。我在实践后认为,在临帖时要做到“打进去”,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少而精”,然后再“由点及面”,全面突破。

    另外,我认为在临写《圣教序》时,规范的用笔非常重要,每个书法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开拓性的人物,他的行书与草书因笔法规范,结字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所以被当成一种标准来学习。我们在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时,应认识到王羲之书法的这一特点,严格按照帖意来临写,这样才能学到王羲之《圣教序》笔法和结字的精华。

    在临习《圣教序》上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圣教序》由于是碑刻,在临习时刻刀的痕迹会对临习者造成误导,临习者会误将刻刀留下的痕迹当成字迹。我认为这不会成为妨碍我们学习《圣教序》时的大问题,其实,临帖的过程也是训练用笔准确度的过程,即使我们临写时误将刀痕当成字迹,这点小小的错误也不妨碍我们临帖水平的进步。

    在临帖水平提高以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临习另外的帖时,也变得容易很多,这是因为我们通过之前的长时间练习,眼力提高了,观察力提高了,用笔的准确度提高了,书法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所以在临习《圣教序》时遇到的这些小问题,不足以阻挡我们书法进步的脚步。再说,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也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最后,我想说做事也好,临帖也好,永远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方法对头往往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法只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与精力的白白付出,所以我把临帖的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学习《圣教序》的书友有所帮助。

    (集字圣教序)是中国历代王羲之第一手行书艺术魅力价值的的欣赏名帖,所以要学好行书艺术,必须坚持不懈地临习(集字圣教序)名帖,多下苦功夫,心摹手追,得心应手,熟练掌握了行书笔法技巧能力所及的规律,笔下自然写出来自己行书笔法接近(集字圣教序)的欣赏水平。

    先读明白《圣教序》,思维跟着作者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以作者的心情去摹写《圣教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书法也同理。

    张有才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