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并不遥远的向日葵地

并不遥远的向日葵地

再次捧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我仿佛又一次随着作者的文字来到了遥远的阿勒泰。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向日葵,如一列列威武的士兵,托着金色的花盘,向着太阳,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两年前,我购买了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翻开扉页,便爱不释手。握一支铅笔,铺几张白纸,逐字逐句地细读,时而用铅笔在书上作上记号,时而在白纸上记下几行金句,任自己就这样陶醉在李娟的文字里:遥远的阿勒泰,金黄璀璨的向日葵,那片天地间耀眼的暖色,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充满希冀与收获的金色世界。而这一切,破土于贫瘠而单调的灰色泥土里,诞生在枯燥而艰辛的劳作中。

一本好书,无论是书中的文字,还是人物,都能深深地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吸引着读者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它、阅读它。无疑,《遥远的向日葵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2018年8月,该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万事开头难。书的开篇《灾年》,向人们讲述了艰难的开始。那一年,娟妈播种的向日葵,三次出苗,经鹅喉羚啃噬、遭大旱、虫害,三次补种后又全军覆没,但是她又执着地第四次播下种子。天道酬勤,娟妈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没有白费,种子坚韧地破土而出。那星星点点的嫩绿啊,点燃了无数盏希望之灯!正如文中所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只是星星点点,但由点成线再成面,升腾起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片生活的希望。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李娟的语言,有张力,有温度,有深度。感情真实饱满却不张扬喧嚣,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沁人肺腑,写日常生活却能超越具象,使文字在广阔时空中获得精神的力量。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娓娓道来,文字看似柔软,却柔中带刚。仿佛如一根牛皮筋悬着重物,下沉得快要落地之时,不经意地随风微漾,借助这道似有若无的力,又腾空飞扬而起,让乏味而艰辛的劳作,充满了无限希冀。一如她们的生活,常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出现转机。这转机,是来自对生活的豁达,对生命的热爱,对万物的深情,对希望的坚守。艰难也罢,安逸也罢,平淡也罢,繁华也罢,如此枯燥的生活内容和艰难的人生经历,李娟却用饱满而温暖的情,用朴素而灵动的笔,把这些体验和感受,轻松、睿智而又深情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她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是广大读者喜欢李娟文字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不仅仅只是喜欢李娟的文字,更是喜欢李娟一家人对生活的态度。娟妈,一个火辣又坚韧、粗粝又纯真的劳动女性,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她不但有在玉米地里脱去上衣干活的泼辣壮举,还有为冻掉毛的小鸡缝衣服、为狗缝裤衩的细腻和柔情。在荒凉的环境下,在艰辛的劳动中,她依然温柔对待家里的所有成员:猫、狗、兔和鸡鸭,甚至搬家时还不忘带上自己种植的几盆绿植,不经意间把日子过成了一首平淡而丰富的诗。她与丈夫在一起时,争吵得没完没了。而去看望丈夫时,却认真地擦了七八年都没擦完又舍不得扔掉的大宝面霜,还庄重地穿上了唯一的一套体面衣服,打扮得像是去赶庙会一样。娟妈活出了苦难中的善良,活出了苍白中的浪漫,活出了卑微中的尊严。

书中的人物各具特色,看似平淡如水却又生动感人。李娟的叔叔、外婆,为了种植向日葵而住进了地窝子。李娟的叔叔每次见到风景秀美的地方,都会说:“好得很,就像农家乐一样。”这个勤劳的男人,每句话都不离本行。还有李娟高龄多病的外婆,当狗狗赛虎生下了四只小狗狗,她高兴得踱着一双小脚忙碌起来,甚至忘记了日夜念叨要回老家的事。而丑丑、赛虎,鸡鸭兔等“家庭成员”,在李娟的笔下充满了灵性。这一切,来自最真实的农村生活,来自最原始的生命关照。他们活得平凡又饱满,活得卑微又高贵,这样的生命,又怎能不让读者在心灵深处为之感动?为之拍手称赞?

李娟笔下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渗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搬来的头一天夜里,我们露天顶风而眠。”面对这种无力改变的艰苦生活,因为爱,因为坚韧和通透,使得作者笔下没有一丝寒凉和消沉。以地当床,以天为被,即使一无所有,依然拥有战胜困苦的信心和勇气。当然,李娟也有很温暖的记录,文章《散步》中写道:在等待葵花收购的日子里,每天晚餐之后,我们全家人一起出去散步。此处的全家,包括猫、狗、兔、鸡鸭。皓月之下,夜风之中,浩浩荡荡的队伍,这样的温情与和谐,这样的质朴与博爱,足以对抗任何恶劣的环境,足以治愈所有的风雨沧桑。

遥远的向日葵地,其实并不遥远。四十余篇文章,十余幅图片,再现了北疆阿勒泰大地耕作者的别样人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在这片广阔天地里相依相守、共度时光的朴素情感。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向日葵地。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贫瘠或肥沃,都饱含着人生的真实底蕴,承载着我们希望的种子。春夏秋冬,用心浇灌,每一粒种子都会生根发芽,长出一个个金色花盘,向着太阳,尽情绽放。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州市台江区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