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勿忘九一八丨从中日女性服饰对比,看清“日本冰箱论”的荒谬

勿忘九一八丨从中日女性服饰对比,看清“日本冰箱论”的荒谬


前不久,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旁草地上的雕塑群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其中部分雕塑人物形似身穿和服。有网友质疑“为何要在公园树立这些粗制滥造?既不美观也不符合情感”。



服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寄托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描绘着斑斓的历史与美的赞歌。古语有曰:“垂衣裳而治天下”,不同地区、民族的服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化,恰恰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文化根基。


日本的服饰虽然受到了中国汉唐文化的巨大影响,但在平安时代(风格较为繁冗华丽)和镰仓时代(服饰相对简化),日本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和服文化。


无论是唐朝还是日本都是根据所处时空而发展出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政治自然会发展出不一样的服饰文化


下面,我们就从唐日女子服饰款式、材质、图案纹样、色彩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有不到位的地方,也烦请大家指正。



服饰款式

唐代女子服饰众多主要分为朝服、公服、祭服、常服,上身为衫(单衣)、襦(有夹有絮),下身束裙,肩加披帛,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舞女表演服装)等。



日本和服主要分为四类:黑留袖(颜色为黑,已婚女性)、色留袖(其他颜色,未婚可穿)、振袖(长袖,未婚女性)、访问服(纹饰所占面积大)、色地无(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和服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到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




根据中国《魏志·倭人传》中记载了公元3世纪日本穿衣习惯:“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需量体裁衣”,文中记载的款式为贯头式,此时还流行对襟左衽的款式。


汉朝时期,开始学习中国服饰。中国的工匠被请到日本教导当地人纺织技艺,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十四年正月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使汉织”。


唐朝时期,日本掀起了向中国学习的高潮。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入华学习,唐皇将唐代朝服赠与日本,公元701年天皇颁布了《大宝律令》,举国上下模仿唐制(包括服装以及制度)。


此后,日本逐渐开始了本土化的改造。平安时期(8世纪末-11世纪末),服饰更加纷繁复杂,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十二单衣”,由10到25层单独的丝质衣物组成,重重叠叠,精致奢华。



室町时代(1338-1573)和服款式造型基本定型,此时的特色是在服装上印上家纹(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家纹);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小袖(宽大衣袖图案和服样式)流行,此时也受到西方影响,形成了和服结




江户时代是和服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既延续了室町时代的形制和特点,又奠定了整个现代和服的基础,和服完全走向成熟。



服饰材质

唐代服饰主要是麻织品和丝织品两大类。《资治通鉴》中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因生产桑麻居多,因此服装面料以这两类为主。


吐鲁番吐峪沟出土唐代麻布画观音菩萨幡



具体来说,当时流行火麻布、赀布、班布、胡女布等麻类,锦、绫、罗、绮、纱、绸、絁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丝织品。《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便穿着质地柔软的丝绸面料,肩披卷草纹丝帛,有悬垂飘逸之感,若隐若现,尽态极妍。


《簪花仕女图》局部


日本绳文后期和弥生时代多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到平安时代时随着中国染织技术的流传,面料以丝、绸、麻为主;现代日本纺织种类大大增加,麻织物、丝绸、化纤等等,分布产地也较为广泛。

日本纺织产业集中一览


唐日服装材质的区别是根据其所处疆域的农作物所决定。中国唐朝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因此服装的种类也比较多样;日本传统多以麻为主,被誉为“日本第一宗纺织品”的越后上布原材料就是苎麻。




服装色彩

中国的色彩体现是古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受到五行理论的影响,古人将青、赤、黄、白、黑称作“五色”,这五色衍生出世间所有色彩,除此五色之外,其他颜色都被称为间色。夏、秦多爱黑色,商朝喜白,周朝和汉朝偏向赤色,而唐代黄色成为御用的颜色。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穿衣风格也较为活泼大胆,颜色多为绚丽多彩,女性偏爱明艳大气的颜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都是常见的颜色。“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足以见当时女子用色之鲜亮。



而日本的色彩体系与唐代存在着巨大的区别。白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日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天然、神秘以及灵性。白色是“神”的颜色,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古事记》中,天神往往身穿白衣。



黑色也是极为重要的颜色,在日本文化中的含义极为复杂。黑色象征着阴阳生死对立的另一极,有“无、空、虚”的意思,也是力量和权威的代表。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很多恶魔和妖怪就身穿黑色的衣服。


日本人对自然的色彩极为喜爱。春天的黄,夏天的青,秋天的橘,冬天的白,樱花的粉,山川湖泊的青。日本临海,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形成了崇拜自然的文化,他们也将其应用在服饰上,形成了极为淡雅的和服风格



图案纹样

唐代服饰纹样丰富多样,有连珠纹、宝相花纹、牡丹纹等。连珠纹多以马、狮等动物为主题,形象较为抽象;宝相花纹样多以莲花为设计对象;牡丹纹花团锦簇、层次丰富。



这一时期的纹样,既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国家的纹样,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给人们呈现一种繁荣景象,富有生活气息,这一典型代表便是卷草纹


敦煌石窟中的卷草纹



卷草纹曾在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地流行,在传入中国后与前朝的云雷纹、卷云纹、忍冬纹等纹饰相结合。不仅形象地突出花形本身的象征意义,又在排列中融入了“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中国形式美法则。


古代日本在原本是没有纹饰装扮衣服的,但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开始模仿借鉴,早期刺绣纹样多使用鸟纹、菱形纹、团纹、牡丹纹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样式。


唐(上)日(下)菱形纹对比



但后期日本融入了对于生活的体悟,多以自然元素为主。和服上有盛放的樱花、嬉戏的鱼虾、北方的皑雪、四季的变化,这是因为在日本的观念中“神”在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中存在,穿着附有自然风景的和服,就有一种被“神”庇佑的感觉。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作“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传统的服饰文化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艺术之美。


日本的和服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大和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服装艺术,无论是参加重要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都经常看到和服的身影。


中日虽然是一衣带水的国家,却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日本冰箱论(日本像冰箱一样继承了中国文化)”,既是对中国文化的贬低,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否定。


在这个中国文化全面发展的时代,我们既要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优良养分,又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接受世界文化的滋养。


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方可在世事交替中不断更新自我,绽放更璀璨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