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子女与父母翻脸,原因往往在这“六个字”里,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子女与父母翻脸,原因往往在这“六个字”里,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苏格拉底说: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道理说得明白,但放在生活里,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换位思考。

也正是因为彼此的各自角色扮演得久了,我们也就本能地按照当下的习惯和喜好来做自己。

比如说,父母和子女这两个特殊群体,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着一条无形的巨大鸿沟。

这种鸿沟在于,不论双方之间怎样努力去填补,但岁月差摆在那里,自然大家也就很难真正地做到感同身受。

道理谁都懂,只不过是,不是建立在互相能够融合和理解的前提下,双方之间的误解可能就会加剧。

所以,当作为子女的哪天自己也真正当上了孩子的爸妈,那这个时候,他们才会真正了解到当年父母为何会这般对待自己的道理。

可遗憾的是,往往在这个时候,等你真正了解了父母这层角色,为时已晚了。

很多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一种宝贵的艺术品,想要通过自身细腻和用心地雕塑,能够真正地给到对方更加美好的未来。

可慢慢发现,自己在整个塑造孩子的过程里,非但无能为力,甚至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而且孩子们的成长反应,也给了自己巨大的心理创伤,甚至双方之间直接翻脸,硬生生从亲人演变成了仇人的地步。

其实,父母和子女之间之所以会走向决裂,就在于双方都没有做到互相尊重,把握分寸。

正是因为“不尊重、没分寸”这六个字,让本来血浓于水的情感,变得仇视起来,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

1:最好的关系,通常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

席勒说: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很多家长,对于自家的孩子一直都是严加管教的,从小到大的态度就只有一种“你必须听我的”。

细细想想这句话,“你必须听我的”,这话乍听起来,让人觉得对方很有料,很有本事的样子,尤其是从父母的口中听到,似乎给人一种很强大的心理暗示一样。

但实际上,任何一句话,不管真理与否,哪怕就算是真理,也是需要随着时间做出调整的。

比如说,在孩子还未上小学,心智完全不成熟,对安全、对人性,以及对身边周围的环境也没有任何的防备意识,不足以好好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的这句“你必须听我的”就显得很有安全感。

不过,一旦孩子长大了,甚至都步入社会,也成家了,若是父母嘴巴里还时常说着“你必须听我的”这句话,想必双方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剑拔弩张。

静晓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走到哪里都收获到一大波大人们的赞赏,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争气,心头也是美滋滋的。

可父母渐渐地就发现,静晓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从初中开始,因为见识到了网上的一些歌手唱跳很厉害,心动的她便想要报考艺术院校。

但生活在小县城里的父母觉得这个行业吃的是青春饭,于是立马反对她的请求。

父亲说,唱歌又不能当饭吃,你只是将它当成了兴趣,又不是职业,将来能养活你的只有职业,而不是兴趣,再说兴趣也只是一时的,不如当个老实,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工作稳定又轻松。

母亲说,做一个大庭广众之下的唱跳女孩,不觉得害臊吗,抛头露面的不觉得很丢人现眼吗。

经过几番反抗之后,静晓还是拗不过父母,最终妥协了,选择攻读师范学校,这让父母打心底里乐开了花。

不过,静晓自己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职业,至少觉得年轻的自己不那么感兴趣。

后来,因为没有考到教师资格证,静晓索性不告诉父母,而是很小心地隐藏起了自己做网络直播这一个职业。向来会唱会跳的静晓,在直播的时候很容易就上手了,也很快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只是,当静晓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发现真实情况的父亲,竟非常愤慨地跑到她的办公室,然后将她直播的设备都砸了。

这一次,静晓和父母彻底翻脸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管基于什么关系,都应该做到尊重二字。

尊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尊重也从来不是只靠嘴巴说说,而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做出改变的。

身为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打小就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因为这是最能激发出他们创造力和能量的地方。

长大了,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梦想,要融入到新的时代发展里,因为孩子们肯定比父母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个变化很快的社会现状。

如果一味地拿出强硬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说这个不准,那个不要,孩子处于劣势的地位下,自然无法与你抗衡。

可是,当哪天孩子真的能够与你抗衡,却发现大家都在互相推诿,也在互相挖苦,甚至走向了敌视的境地时,一切都晚了。

2:一切美好的关系,都有分寸感

很多的为人父母,都喜欢去改变孩子,却不喜欢改变自己。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奈何在实施的过程里缺少分寸感,以至于惹得孩子心里头不开心、不服气,甚至负气哭泣。

当孩子们自觉还是弱势的一方时,他们自然是不敢顶撞父母,也不敢明面反对父母的,但是一旦在他们的心底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没有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反而不断地助长它萌芽成长的话,早晚会害人害己。

不管一个人多么想要改变另外一个人,也不论自己觉得多么能改造一个人,结果势必会让你难堪、后悔和挫败。

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性格,也有他们想要走的路,并且也根本用不着父母拿出自己全部的心思和精力去为他们做出铺垫,或是做足一些准备。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孩子的,或是其他人的,我们都应该拿出必要的分寸感来对待。

懂得放手,才能拥有。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别人给你安排了一种似乎一眼就可以看到底的人生,那么这种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命是一段螺旋式成长的过程,带着无常,也带着无限的不可预知性,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每个人都在遇见不同的人生风景。

对生活保持分寸感,就是对生命保持着该有的尊重,对人性保持分寸感,就是对人格抱有期待。

有了分寸感的人生,你好、他好、大家好。一旦丢掉了分寸感,也就是在盲目地对待生活和人生。

显然,这也是对其他人的生活和生命的罔顾和疏离。关于父母和孩子,这种分寸感的力量则显得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

是缘分让父母和子女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只是奈何诸多人也偏偏因为关系太过亲密,再加上性格上的因素,导致了彼此的关系容易从幸福走向焦虑,从焦虑走向极端,从极端演化成挫败,甚至是悲剧。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倘若能够多一些尊重,懂一些分寸感,想必大家都可以做到相安无事。

任何关系,都没有自己想象当中的理所当然,只有保持彼此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带上尊重和包容,携上分寸感和情商,才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状态更加的融洽、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