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人老了,管好自己的嘴,话有“五不宜”

人老了,管好自己的嘴,话有“五不宜”

01

古人云:“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小孩子乱说话,是童言无忌,没有人会计较;老人乱说话,就是有意而为,属于缺德。

我们不能总是口无遮拦,年纪越大,越要收敛自己。

如果要开口,就是口吐芬芳,若不然,不如闭嘴,一笑置之。

因此,老人要修身养性,要懂得说话有“五不宜”。

02

第一,学会沉默,话不宜过多。

有道是,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扎堆聊天,东家长,西家短,不亦乐乎。可是,这样的场景,让年轻人不好受。

作家刘继荣写过这样的片段:丈夫的一个女同事,因为要躲避“父母安排的相亲”活动,来到了她家做客。

她的婆婆一开口就问:“小姑娘,有没有找对象啊?要不,我帮你物色一个?得了,我认识一个小伙子......”

女同事欲哭无泪,随意敷衍了几句。然后,逃一般地离开了。

关心晚辈是好事,但是过分关心,就是越界,令人不舒服。不如沉默,少说,少问,少管。

03

第二,脸色和气,话不宜过激。

有这样一句无厘头的话:“大爷就是大爷。”

这句话,有时候是给大爷点赞,说他很有能耐;有时候是嘲笑大爷,说大爷做了硬核的不齿的事情。

很多话,都有弦外之音,不能因为着急,就随意去理解。

作家汤姆.齐格勒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机场,一群人等待飞机,不料飞机晚点五个小时。他很想对机场工作人员训一顿,但是他忍住了。因为很久以前,他的父亲也遭遇了飞机晚点的事情,父亲没有愤怒,而是说“太棒了”。

既然事情就这样了,为什么要愤怒呢?无论如何,你都没有办法让失去的时间再一次回到身边。

用心去理解,飞机晚点是好事,因为飞机遇到了极端的天气,活着飞机有故障等。晚点是为了保证安全。

你还可以看到,机场的工作人员,都很疲惫了,但是他们打起精神,尽量让大家舒服一点点。他们同样需要被理解。

有话好好说,你想一想就明白了。想清楚了,脸色就好看多了。千万不要从脸上、嘴里,伸出拳头来。

04

第三,善于思考,话不宜过快。

我的三叔,一出门就遇到了小区的张大爷。

前几天,张大爷的爱人过世了,他一直处于悲痛之中。

三叔一开口就说:“大爷,张阿姨(大爷的妻子)还好吗?”

张大爷头也不回,走开了。三叔一脸茫然,然后脸上写满了“尴尬”。

老年人交谈,要语速慢一点,一方面是考虑对方是否听得清,一方面是考虑自己能否说得准,有没有必要说。

语速慢下来了,你就能从容一些,说错的时候也少了。当然,你还能从言语的缝隙之中,察言观色,判断对方交谈时的态度,是不是急着要离开,或者产生了厌恶。

05

第四,崇尚学习,话不宜过时。

有一种交流方式,叫“老生常谈”。

总是把过去的事情,颠三倒四地说一番,大家都能够背出来了,还在说。

比方说,老人年轻的时候,去外地做生意,遇到了一个打扮奇怪的人——衣服很破,但是蚕丝做的;耳朵很大,耳垂都像巴掌一样。

本来奇怪的人,会引起大家的说话欲,但是总是“奇怪”,就见怪不怪了。

一开口就说,“想当年”,是给自己表功,也会让年轻人不喜欢,让常常和你交往的人,觉得太累。

真正会说话的老人,会避开“老话”,寻找一些新话题。他的话题,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靠读书、上网得来的。

常常读散文的老人,一开口就说诗情画意的句子,令人舒服。

英国作家王尔德在出门的时候,看到一家花店里,橱柜里的花朵太多,有些花都积压坏了。

他很心疼,走过去说:“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心疼它们,我想让他们轻松一下。”

一句诗意的话,让店员开心地接受了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社会发展来聊天,才不会过时,并且显得和蔼可亲。或者说,老人一开口,就显得很时尚。

06

第五,能进能退,话不宜较劲。

有一些老人,喜欢较真,哪怕自己输了,也要弄清楚,到底输在哪里,需要用什么方法,赢回来。

其实,人生本无输赢,不必“嘴上不饶人”。

比方说,夫妻两个人去逛超市,女人要买红袜子,男人要白色的袜子。女人嫌弃白袜子难洗,男人责怪女人太爱美。一来二去,谁都说服不了谁,反而让周围的人看笑话。

有道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管谁低头,都是赢家。

人老了,争来争去,争什么?一百年之后,都是过眼云烟。

对于真理,我们要较劲,但是对于言语,我们不要较劲。低头,是给自己退路,给对方面子,彼此才能相安无事。

较劲的话,会让进入唇枪舌战之中,是矛盾的开始,不可取。

07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才华横溢,也不是腰缠万贯,而是简单生活,守住规矩,过好当下。

作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去了,就收不回来了,就是马都追不上。可见一斑,君子说话会有多谨慎。

人到老年,需要有“爱相”,别让人际关系、家庭氛围、幸福日子,毁在自己的嘴上。

往后余生,心有春天,口有文章,行有所止。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