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燕晋通衢”,古道不老风采依然

“燕晋通衢”,古道不老风采依然

【一线讲述】

“燕晋通衢”,古道不老风采依然

讲述人: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档案馆馆长何克宁

我是土生土长的井陉人,小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井陉地处山区,历朝历代修建的栈道、驿路不计其数。离我老家不远的一个村就叫“栈道村”,那里有不少古道。

初中时,我去县城上学。秦皇古道景区刚刚建成开放,我和几个同学步行了五六公里去参观。古驿道上,两条又长又深的车辙镶嵌在石头路面里。我觉得既惊奇又震撼。

大学毕业后,我到县里的文化部门工作,跟着单位的前辈们走遍了井陉大大小小的村落,也真真切切地深入调研了一条条古道。

我曾翻阅《井陉县志料》,对里面有段记载印象很深:驿路,东由获鹿县城,西行十里,入本县境内,历头泉、下安、上安、东天门、微水、长岗、横口、北张村、郝西河、东窑岭、河东,越治城,经南关、朱家疃、板桥、长生口、小龙窝、核桃园,至山西省平定县境,出固关,长约百里。在实地走访中,史料中的一个个地名变得生动起来,秦皇古道上的车水马龙、戎马倥偬仿佛就在眼前。车辙、老树、山水……如今,古道上的文化遗迹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就像燕赵大地上的人民一样,浑身散发着一种沧桑、坚强与善良的精神力量。

十多年前,部分古驿道曾遭到破坏,有些遗迹变得支离破碎。我觉得要为此做些事情,只要一有空,就开车去探访古道,并记录、保存下许多文字信息和影像资料。苍岩山、松树岭、鸽子岭、大梁江等地都留下了我走访的足迹。2013年6月,河北博客圈11位博友组成采访团,一起对古驿道进行了探访。我作为联络员,与大家一边走一边讨论,有不少心得体悟交融碰撞。这次活动中,采访团共发表博文150余篇,拍摄照片上万幅。之后,还召开了“重走井陉古驿道”总结研讨会,形成了相关文献汇编,《河北地方志》据此推出专刊。

多年经历告诉我:古道保护是第一位的,古道沿线散布着各个时期的文物古迹,像古长城、古寺庙、古窑址、古阁等一应俱全,它们串联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值得原汁原味地珍藏起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文化线路遗产”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以线路为基础,以遗存为依托,打造一条自然景观带、历史文化带,适度盘活已有资源,那么不但能让百姓口袋“鼓起来”,也能带动全域经济腾飞。

我们县自然资源丰富,以前主要是吃“矿产饭”。但是,坐吃山空是不行的。现在,我们逐步摒弃了以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通过开发“太行天路”旅游线,走上了全域发展的“新道”。古道、古镇、古村落如同一条线上的珍珠,串珠成线般连接了起来,让驿道沿线的文化遗迹重现光彩:土门关驿道小镇复原了昔日旱码头的繁荣景象,古战场、韩信祠等众多遗址吸引了周边游客慕名观光,德明古镇以元曲文化为主题,吸纳了金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精华,一条河流穿镇而过,古老风情一览无余……近年来,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火”了起来。秦皇古道滑雪场成了冰雪旅游的热门景点,整个雪季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古道不老,风采依然。希望更多人了解古道、走近古道,让“燕晋通衢”在新时代图景中成为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李晓、陈之殷、陈元秋、耿建扩、李慧、陆健、张哲浩、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杜克成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4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