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新书推荐|“到处流淌着文化的地方”,一起走读广东古城

新书推荐|“到处流淌着文化的地方”,一起走读广东古城

110天,11座古城,3900多公里。

透过我们的镜头,我们的图片,我们的文字,世人的眼光再次聚集过来,古城的美丽和伤口,一一展现。每一座古城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或备受瞩目,活力四射;或偏居一隅,独自优雅;更多的是饱经风霜,千疮百孔。环顾四周那些岁月流过的痕迹,仿佛也能从这里的一草一木中看到过去的影子,甚至与古人“相遇”。

南方都市报策划发起走读古城系列,收集、爬梳、剔抉史料,亲临每处故址遗迹,着重采访调查从明清以来因海防制度留下来的卫所城。同时联合N视频的直播团队和视频团队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元形式,既对卫所城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语言文字、饮食习惯、姓氏源流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又对遗址的活化利用、文旅开发做了生动呈现,打造了“岭南文化古城活力库”《走读广东古城》。现在,这本书正式出版了。

走进古城

“古有边防而无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也。”卫所制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也是明代海防的基石,从明洪武十七年(1384)起,明政府在广东沿海要害处大量兴建卫所城。这些卫所城分布于广东沿海重要的关口险隘位置,依明代海防三路分布,经精心挑选布局而建,成为有明一代军事要塞,清代仍作为军事单位延续使用了80多年。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卫所城有的在清末发展成为渔业、商业重镇,有的成为原有所城后代聚成居村落,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卫所城使岭南文化的区域面貌更加多姿多彩。广东省海岸线绵长,有丰富的明清卫所城遗存,它们分布于广东沿海重要的关口险隘位置,被称为“南海长城”。这道“长城”不但是我国有效管辖包括海洋在内的国土、维护海洋主权的历史见证,在今天海洋主权争端日趋频繁的背景下,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靖海所城图

读懂古城

卫所古城的历史同样离不开诗人的记述,遂溪乐民所城建城前300多年间曾迎来北宋文豪苏东坡,他遇赦北归途中在彼地逗留的40天里,不但常常到学塾给学生上课,还留下了多首不朽的诗篇,如《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雨夜宿净行院》等。为纪念苏公而建的文明书院更成为古城最重要的文化遗迹。

又如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的诗句“神电卫城何处是?半边山色一痕青”,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诗句“昨夜双鱼何处所?戙船多在海陵山”,明代广东著名诗人谢与思的诗句“靖海城孤春意荒,楼船南下水微茫”,“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诗句“天脚遥遥起半虹,涛声倏吼锦囊东“等,使得茂名神电卫城、阳西双鱼所城、惠来靖海所城、徐闻锦囊所城等看似不大起眼的岭南边陲小城在文学史上纷纷留名。

每一座古城就像一部部皇皇巨著,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更带着数百年的沧桑。靖海古城虎虎生威的英歌舞,双鱼所城的奇石与古井,捷胜所城的古戏台,正如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教授盛赞的古城就是“到处流淌着文化的地方”。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古城除了有遗风余韵可供我们回味之外,它们更是文化更新的缩影,反映出历史的巨变,从中可以看到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

靖海古城与英歌舞

保护古城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古城的生机。在采访中,充当我们导游的大都是当年建城军户的后人,他们踩过城里的每一块青石板,他们对古城的典故如数家珍,俨然是一本本行走的古城活字典。除了积极对外宣扬古城历史文化之外,这些后人还会自发地对内保护自己的家乡。

譬如在遂溪乐民所城,20世纪90年代,由遂溪县部分离退休干部、当地名人及镇、村有关干部组成的“遂溪县乐民镇乐民城文物保护理事会”成立,以民间组织形式对乐民珍珠城(包括文明书院)进行保护。又如在茂名神电卫城的城墙被拆除70多年后,时任电城镇中心小学校长的张永忠,动员电城居民把家里多余的城砖贡献出来,砌成两根石柱,矗立在学校的操场上,让孩子们记住神电卫城的历史,代代相传下去。

走读古城系列是媒体首次对广东沿海的卫所城遗址进行全方位的走访,底蕴深厚,形式活泼,制作精良,传播广泛,社会反响热烈。整个系列总阅读量300万+。其中,走读古城系列直播在微博上有#走读古城#话题,被多个地方号转载,饶平大城古城一期直播的阅读量突破10万;每期的短视频也有在微博上有相应的话题:如#探访中国大陆最南端神秘古城#、#汤显祖笔下的双鱼是指什么#、#探寻揭阳600年古城靖海所城记忆#深圳为什么叫鹏城#等等,视频被多个地方号转载,基本的阅读量都在10万+。

该系列还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著名潮学研究专家黄挺教授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杨培娜副教授为采访和报道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陈平原欣然为本系列题写“走读古城”。2021年10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先生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的采访时专门“点赞”了走读古城系列。他说,“走读很重要,走读古城的过程就是认识古城的过程,而不仅是看哪个地方好玩,我们跟旅客不一样,我们要认识它,我们要知道哪些东西没有保护好,而且保护必须付诸行动。”

学者推荐

著名作家冯骥才: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极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当人们过多地关注于物质,或者是有更多物质欲望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忽略精神性的东西,很多历史遗存在我们眼前逐渐消失了。

走读古城很有意义,走读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古城的过程,我们不是旅客,不仅是要看哪个地方好玩,更要认识它的价值,知道哪些东西没有保护好,然后把保护付诸行动,让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之地。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走读广东古城》一书,收集、爬梳、剔抉史料,作者亲临每处故址遗迹踏勘,特別着重调查从明清以来因海防制度留下来的卫所城,来自全国各地军户的后代,与本地居民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饮食、礼仪等文化,让人们从古厝戏台中,感受到“百载兵刀销尽处,千秋钟鼓遏行云”的风神骨气。

这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发现和观察历史以及民俗,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手段,呈现尘封的辉煌,展现岭南文化形成过程的案例,极具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广东沿海仍保存有众多卫所城旧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我们不单有责任去保护城楼、民居、戏台这些历史遗存,更要对蕴含其中的信息进行解读,包括生活习俗、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甚至姓氏源流。这些历史细节并未消散在时空里,而是已经融入了今人的血脉当中。走读古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走进历史现场,边走、边读、边思考,这是阅读历史的最好方式。

著名潮学研究专家黄挺:《走读广东古城》融历史与现代、史料与传说、直播与视频、文字与图片于一炉,不仅仅定位于活泼有趣的旅游读本,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于挖掘、保护和弘扬广东沿海卫所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醒:

《广东11座明清卫所城背后的故事——<走读广东古城>新书分享会》

地点:楠枫书店

嘉宾:

周佩文 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

刘晨 南方都市报资深编辑

马强 N视频资深记者

马青 N视频记者

阮增豪 N视频记者

陈艺丹 N视频记者

《走读广东古城》购买二维码: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