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皮章庙的传说

皮章庙的传说

“皮章庙”的传说

朋友,当你来到河底镇(原名清龙镇)的观山脚下时,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环抱在苍松翠柏中的“裴章庙”。据庙碑所考,这个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修建而成的。这个小庙的建筑群分格别致,优雅而雄伟,虽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但仍不减当年那种庄严肃穆之感。

要上“裴章庙”,先过“盘云桥”。这个石桥小巧别致,据说此桥是清代曾在武昌府当过总督大人的刘俄明(原清龙镇人)当年回乡省亲时亲手题字命名的。过了“盘云桥”,便是庙西对面的戏台,戏台南面的一块大青石上长着两棵四季常青的“无根树”,清清的河水从“无根树”的两侧潺潺流过,别有一番情趣,庙的东面有三间排房,房内有挂匾,石牌,传说这是一个东路人修的,究竟姓甚名谁,谁也说不清楚。登上一溜青石台阶,便是“裴章庙”的主体建筑了,进庙门,迎面正殿是人们传说的“裴章爷”的金身塑像,他威武而善良,两眼总是瞅着向他进贡的人们;东殿塑的是“送子观音”,西殿塑的是“五龙王”;后殿是“天皇、地皇、人皇 ”的塑像;东西耳放内塑还有“马王爷、火神爷”等神像。“裴章爷”的塑像和这些天地之神供在一起,而他却又首居其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对他的何等爱戴了。

“裴章爷”是谁?他为什么又受人拥戴?当地人们有这样一个传说:

“裴章爷”姓裴名章,由于当时人们以地方口音关系把“裴”传作“皮”,所以当地人称“裴章”为“皮章”。把“裴章庙”传说为“皮章庙”,至今都这样称呼。

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裴章在评定州府衙内,当了一名打手。

当时,平定州州官,贪得无厌,作恶多端,凡是被告,没有孝敬州大老爷的,不问青红皂白,上堂就打,非打出血来才开始过堂问话。你想,封建社会的贫民百姓,能送起礼的有多少。当时在州官衙内当差的裴章,眼看着多少无辜百姓身遭毒打,他心里难过的举起板来就怎么也打不下去,打吧,于心不忍,不大吧,大老爷要验血。后来裴章想尽办法做了一个空心刑板,在 板面上做了许多针眼,每次上堂之前,他便把鸡血或者红颜色水灌在空心板内,过堂时轻打几下,便让大老爷验血,就这样,解救了无数穷苦百姓。

有一年,平定州一带遭大旱,田里颗粒不收,老百姓大多数都缴不了租子,尤其在平定州北六十里之外的“清龙镇”,由于灾情严重,穷人缴不了租,便发起了抗租抗税和吃大户运动,镇里的有钱人家写下了联名告急文书,告到平定州内,州大老爷见状,又是高兴,又是发怒,高兴的是这样大的案子自己又能捞不少油水,怒的是他的辖区竟有这样无数的刁民。第二天,大老爷便派出清兵,骑上快马,即刻来到清龙镇,把带头“闹事”的一个个统统收监起来,随后州大老爷的八抬大轿和轿后打手也到了。轿落人到,稍息片刻就是过堂,辛亏裴章昨晚杀了几只鸡才灌满了刑板,过堂的百姓每打三五下便鲜血满板,被打的百姓也都觉得怪了。自己身上明明没有半点破绽,可血又从何而来呢?事过之后,人们才打听出裴章刑板的奥妙之处,一年又一年,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得到了裴章的恩德,他的事迹随之广泛流传到了民间,几十年后,裴章年老病故,州城一带的老百姓为了缅怀裴章的恩德,都把他称作“裴章爷”。

裴章病故的消息传到了“清龙镇”,这里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悲痛不已。为了纪念他,大伙忍饥挨饿,捐款献财,在“清龙镇”口的观山脚下建立了一座“裴章庙”,人们叫它“皮章庙”。

后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就是裴章逝世之日,“清龙镇”人们把它立为“皮章庙”的庙会。这几日,“皮章庙”对面颜色别致的戏台上,要为裴章爷唱戏三天,这一代的老百姓还要提上鸡子到庙内供奉裴章爷,有的还要给小孩们“开锁”,后来这个庙会沿袭成了“清龙镇”的物资交流大会,每到这一天,方圆几十里几百里的买卖人都要到这里来做生意,直至今日。

裴身为封建官僚服务,心里却想着百姓,他爱民如手足的事迹至今仍留在人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