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山春牛

山春牛

刷到一位壹点号作者写了山水牛,一看图片,认识,我们那里管它叫山春牛,但我实在不理解它跟春有何关联,这东西是随着秋雨淋透草地,才会如同金蝉一般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山春牛会在一天之内完成交配,雌性山春牛因为腹中有卵,只能在草丛中穿梭攀爬,雄性体轻,可以在雨中的旷野飞行,以便尽快找到心仪的配偶,且与昆虫界的许多类似,雄性山春牛交配之后便迎来死亡,带着传承的重任,雌性山春牛会在湿润的土壤中产卵,然后在夜幕中迎接死亡。

我不怎么关注山春牛短暂的爱情,因为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这东西仅关乎一道美味。

在我们家乡,许多虫子都可以被端上餐桌,譬如知了猴、蚂蚱、蚕蛹,这些东西我都不敢入口,唯独山春牛,我很喜欢。

立秋之后,第一场秋雨会褪去大半残留在空气里和山地上的暑气,但这时候,山春牛还不会出现,非要等到后面几场秋雨,睡醒的山春牛才会破土而出。秋雨连绵,要给庄稼追加最后一批营养,这时候人们有空闲,清早撑了伞,或是披上雨衣,手里拿个葫芦,没有葫芦就拿个大号的塑料瓶子,再不济也得有个硬些的塑料袋子,出门去捡山春牛。

用捡字,多半是针对雌性山春牛,因为它们飞不起来,在翠绿的庄稼地边上,在弥漫着草香的山坡上,在雨雾蒙蒙的槐树林里,黑乎乎的山春牛笨拙地钻爬着,很显眼,但捡的时候也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它有一对长而锋利的齿,比螃蟹的大钳子还要难对付,一不留神就要受伤。

飞在空中的雄性山春牛就需要费些功夫去追,最好手里折上一根花叶繁茂的荆条,照准飞行的黑点拍过去,再赶到落地的位置寻找,颇为考较眼神和体力。虽然麻烦,但一般来说反而更喜欢捉雄性山春牛,这倒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问题,而是牵扯到吃的时候。

捉回来的山春牛,用剪子将翅膀、一对大牙跟细腿都减掉,剩下光秃秃的身子,用清水泡上俩小时,拿菜刀剁碎,一定要像剁肉馅那样剁得细,这时候就看出区别了,雌虫因为有籽而皮薄无肉,雄虫多肉,更美味。

热油翻炒剁碎的山春牛,这时候一定不能少了辣椒,且得是秋天刚从秧子上摘下来青绿细长的朝天椒,也细细地切碎了,跟山春牛炒在一起,趁热卷煎饼,堪称无上美味。

壹点号青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