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爸爸陪读好还是妈妈陪读好?

爸爸陪读好还是妈妈陪读好?

写这个话题也是有感而发,我从儿子初中开始陪读,自己组建了过几个家长群。基本上成员90%都是妈妈!以至于我无论是过去的QQ好友还是现在的微信好友,都是以女性为主。同时网上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等等一切迹象说明:在中国陪读的主力军是妈妈。

但我又发现一个问题,但凡是爸爸陪读的孩子,最后孩子的去向都不错!当然我没有认真取样调查,只是从印象中简单总结是这样。

前段时间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聊到自己高考时说到父亲,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陈晓卿说,文革结束的时候我父亲让我蹲了一班(留一级),就我莫名其妙,我成绩又不差,我为什么蹲班?

他说你好好蹲着,马上要恢复高考了。

后来知道是很有用的。

陈晓卿在讲到这件事的时候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我却听了个“真着”。

一个简单的“蹲班”决写,其实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很可能正是这一年的“蹲班”,让陈晓卿考上了大学,从而才有了今天呈现在万千大众面前的优秀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所以在孩子未成年阶段,有时候家长看似无理的要求背后,才充满了“真理”!

同样是高考,还有一个故事:

著名主持人窦文涛曾经在“圆桌派”上,和同桌的马家辉、梁文道、许子东讲过他人生中著名的色盲事件——

1985年。18岁的窦文涛高考成绩500分,过重点线。

按照武汉大学之前在他们高中的预招,他被武大录取基本没有问题。

但是剧情,因为一份体检报告险些全盘翻转。

录取工作开始后,预招窦文涛的一位武大外语系的漂亮女老师打电话到他学校说:“我们看体检材料,发现他(窦文涛)是色盲哎。新闻系将来有可能干摄影、摄像,这个我们就得考虑一下怎么办。”

怎么办?窦文涛的心情跌至冰点。他和父亲当天就登上了从老家石家庄去往邯郸的火车。

两个小时车程。一路上,父亲拿着一本筛查色盲的色卡本。

在父亲的帮助下,窦文涛硬是两个小时背下来了色卡本!最后成功被武汉大学录取!

意思就是窦文涛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作弊”考上了武汉大学。当然这个作弊只是在体检的环节上,不过窦文涛能在今天在电视上主动说出这一段故事,我想也早已释怀了。

写到这里,我不想和大家探讨窦文涛父亲做的对不对,而是关键时刻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父亲是否应该承担某种角色?

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永远没有真正的公平,不少情况下,如果你想成功,那么多多少少可能都会触及到一些边缘问题。

其实学习上也是如此,比如当孩子的作业非常多的时候、当孩子感觉非常累的时候,我在陪读的时候就会挑着作业让孩子写,甚至不止一次的告诉孩子:假如你感觉今天特别的累,真的一点不想学,那么爸爸就给你请一天假,彻底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爸爸和妈妈的差别可能就出来了,因为妈妈往往是最循规蹈矩的,不敢这样做甚至不敢这样想,但爸爸们可能就敢了!

而且在面临大事的决策时,往往父亲可能更决绝!比如报志愿方面,今年中考就不止一个家长因为保守而报错志愿,高分上了一个差一档的学校,仔细观察都是妈妈陪读的孩子。

当然,写这个话题肯定是不严谨的,因为无论是爸爸陪读还是妈妈陪读又或者是不陪读,都没有一定之规,仅仅是通过文中两个小故事感慨一下、随手写篇文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