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美文 | 你有啥悟性,你说了不算

美文 | 你有啥悟性,你说了不算

1.


常言道,人生是一所大学。

就人生而言,每个人都是学生。

活到老,学到老。此乃理所应当。

但关键是学明白,活明白。

简单来说——

“明白”的状态,就是你悟性的状态。

“明白”的程度,就是你悟性的程度。

也就是说,对于世上的道理,你要始终处于“明明白白”之中。

但是,你如何始终处于“明明白白”之中?

这又回到刚才所说的话了——

活到老,学到老。同时,学明白,活明白。

这好比是“从前有座山”的循环故事。

那么,关键是,你如何才能学明白,活明白?

2.


第一句话,和谁学很重要。

也就是说,你不能跟着低水平的人甚至差劲糟糕的人瞎跑,不能跟着不良的风气、败坏的道德瞎跑,不能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而甚至害人害己……

无论如何,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情形,金钱、名利、权力之类,都不能把你异化掉,都不能让你膨化变形,都不应该让你落入大坑甚至深渊。

换句话说,人们不能“近墨者黑”,而要“近朱者赤”。

那么,跟谁学好呢?

古人说,以天地为师,以万物为师。

古人还说,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实际上这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天地人都是老师。

要向“天”学,抬头,就是天天向上;

要向“地”学,俯首,就要脚踏实地。

天,就是“天行健”;地,就是“地势坤”。

乾坤两卦其实已经把易经说透了,把世间的道理说透了。

至于人之师,就是见贤思齐的“贤”。自古以来,中国的圣贤很多,不仅要见贤思齐,而且要知行合一!

不说老子孔子,单举七十二贤中的两个人,让孔子叹赏不已,直如知音:

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比如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不为物所累,不为欲所累。

何其洒脱,何其自在,何其快乐!

3.


第二句话,怎么学也很重要。

就学习而言,悟性是极其重要的。

而悟性是有“对象”的,这个“对象”就是古人说的“道”,就是今人说的规律。

同时,悟性是有桥梁的,这个桥梁就是高层次的默契。

就是说,悟性通过“默契”的桥梁,达到了这个“道”,达到了这个“规律”,因此——

默契的高度,决定着你悟性的高度。

默契的境界,决定着你悟性的境界。

你有啥悟性,单是你自己说了不算,单是“小我”说了不算,而是“默契”说了算。

说白了,你有多高的悟性,是你和外界、你和环境,你和他人是分不开的,就是由你和“自然”,你和“天地人”的契合程度说了算的。

对于天地之师也好,万物之师也好,人之师也好,人们必须从“小我”中走出来,或者“法天则地”,或者见贤思齐,明明白白地达到这个“师”的水准,而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比如伏羲以天地为师,“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比如仓颉以天地为师,“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从而创造了文字。

默契,就是要看齐更高的标准,达至更好的境界。

4.


第三句话,如何悟很重要。

默契的境界,决定你悟性的层次。

那么,默契能让悟性达到什么样层次呢?

大略可分三个层次:

一是略似“于是我心有戚戚焉”。

也就是说有了好的“印象”,好的感觉,好的灵感,好的同感,好的共识。

隐隐的,一闪而过的。贵在把握和捕捉。

注意,这个“戚戚”可不是“小人常戚戚”的“戚戚”。

二是若有所悟。

也就是说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一下子知道了什么。

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知道了些许道理,洞明了些许智慧。

好比弘忍大师在慧能脑袋上敲了三下、菩提祖师在孙悟空脑袋上敲了三下。

弟子二人皆心有灵犀,从而获得了不断进阶的契机。

三是“恍然大悟”。

即仿佛电光石火,醍醐灌顶,事物及其道理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你懂的”,他也一下子完全醒悟了,明白了,知道了,原来如此!

“无需赘言”,言语道断。

两人心领神会,会意一视,会心一笑。

如同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