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掘金时代:海归与本土创业者 #电脑报30周年#

掘金时代:海归与本土创业者 #电脑报30周年#

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后的波澜壮阔中,有太多弄潮儿留下如雷贯耳的名号。时间拨回到新世纪来临前后,互联网这项技术终于在大洋这一头开始落地商业化,一群志向高远、渴望改变世界的海归创业者、本土极客和实干家正准备以更从容的心态迎接这一场以开放和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互联网冲击波,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海归李彦宏

1996年4月,一位不喜欢做纯学术研究的华尔街程序员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念头。

这个人就是刚刚在华尔街崭露头角的李彦宏,他突然想到:人们一般根据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论文是否具有权威性,那能不能将这种思路应用到网页检索上?

当时的搜索引擎都是基于检索词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网页排序,而李彦宏想的则是利用“群众的力量”,哪个网页被链接的次数越多,哪个网页就会被视为质量最好的,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排序上。这就是李彦宏后来发明的“超链分析技术”,更直白的说法叫“人气质量定律”。1999年亲身经历了两次华尔街并购案后,这个从山西走出来的内敛程序员开始有了亲身试商海的自信。

毕竟创业的技术,李彦宏有;能获利的商业模式,李彦宏也想清楚了,可以先卖搜索引擎服务;而市场就选择在刚刚起步、充满机会的中国互联网。

在朋友徐勇的帮助下,李彦宏成功获得12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百度的搜索引擎在质量上突飞猛进,流量一天天地增长,到了2003年年底,百度超过了所有中文搜索引擎,成为流量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美股,当天收盘时涨幅达到了354%。这是美国股市有史以来,外国公司在这里的最高涨幅。

在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肆意生长的二十余年中,本土企业慢慢击退了几乎所有细分领域自己的对手,甚至连Google这样的公司都无法幸免——2009年,它在中国的市占率竟然还不到竞争对手百度的一半。

李彦宏在徐勇(右)的帮助下,百度得到了第一笔融资

冒险家陈天桥

1999年11月,在上海浦东新区一个普通的三室一厅民居中,陈天桥和妻子、弟弟以及最初的创业伙伴们创办了盛大网络,开始了他们成为亿万富翁的梦幻之旅。而这个过程仅用时三年。根正苗红的陈天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17岁考入复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陆家嘴集团工作,仅用10个月,就从一个不起眼的文员做到了副总的位置。就是这么一个一直都被视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创业者,在几年后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的热潮。

创业伊始,陈天桥的目标就非常明确,那就是立志要做中国最好的娱乐社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哔哩哔哩。

时髦的概念为盛大网络拉来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变现模式,仅仅是为了维持社区运转就已经耗光了盛大所有财力。2001年,当账上还剩下30万美元时,陈天桥做了一次赌徒。

在当年国内还没有知名网游,更勿论产业的时候,他以仅剩的30万美元和27%的分成从韩国ACTOZ公司拿下游戏《传奇》的代理权。为了坚持这个决定,陈天桥和中华网产生分歧,最终中华网选择了撤资。

谁都没料到《传奇》这款游戏,不仅拯救了盛大,也改变了陈天桥乃至中国网游的发展进程。

短短一年时间,《传奇》便为盛大带来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游戏净利润收入,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热。随后,九城、完美时空、巨人等公司跟进,造就了中国很多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络游戏公司,也培养了最早一批游戏领域人才。

陈天桥创立盛大

“红衣大炮”周鸿祎

“牛人”周鸿祎的经历让他在互联网的江湖中显得难以定义。技术出身的周鸿祎极度重视用户的感受和体验,但对外却经常以一个“搅局者”的形象出现,更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种特质在3Q大战中凸显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是以“隐私保护”和“屏蔽广告”之名攻击QQ,一方面周鸿祎又可以坦然说出“中国互联网谁也不值得畏惧,腾讯除外”。

当然这都是之后的事了。1998年,离开方正自行创业的周鸿祎正倾注大量心血打造中文网站3721。

3721的盈利模式简单讲就是向被服务的中文网站收取费用,再将用户流量顺利导入,而除了网络实名搜索,3721的页面同时会出现搜索排名,这使很多企业都选择3721作为推广平台。此外,周鸿祎还摸索出了拍卖搜索的关键字的盈利方式,也就是之后百度备受指责的竞价排名模式。2001年,3721公司宣布盈利。3721的发展触动了百度和CNNIC的蛋糕,使得两方共同对3721展开线上线下的攻击。

2008年,周鸿祎再度颠覆了一个行业。当年7月,周鸿祎投资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杀入网安市场,并宣布推出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360卫士。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360的用户很快就突破了3亿,逼得金山、瑞星不得不在两三年后宣布放弃收费模式。

重视用户体验的周鸿祎却经常以搅局者的身份出现

实干家马云

阿里巴巴已经是马云第四次创业。

在公众视野中,马云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没有上述大部分创业者的光辉学历,也没有硬核技术能力,但最后却能成为电商领域无法撼动的存在。

在阿里巴巴刚刚成立的四年内,其重心并不在国内,而是专心在国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直到2003年非典。

无数国内外中小企业开始采用互联网工具,进而发现“原来可以这么做生意”,同年5月,专注C2C的淘宝上线,并最终横扫水土不服的eBay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领头羊。

马云和淘宝团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率先祭出免费大法。在一个市场培育的早期阶段,大量在网络上做生意的都是个人卖家,免费模式无疑是杀伤对手、赢得用户最有力的武器。当然,淘宝能赢得与eBay的战争,有很多客观因素。一是在资本层面,淘宝不是没有子弹,孙正义主导的软银在2000年就为马云带来了2500万美元的风投,尽管在线拍卖市场本质是个烧钱游戏,马云也毫不落后。二是淘宝作为本土企业更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则。

凭借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在电商领域的稳固地位,阿里逐渐打通云和端,落地金融支付和数据变现,形成了闭环的移动电商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已经是马云第四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