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晋察冀·定县抗日英雄传(100)开国将校之马伦

晋察冀·定县抗日英雄传(100)开国将校之马伦

军民鱼水情。深入敌占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全靠人民群众的掩护,也靠医务人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深入敌占区后,群众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而且当我们遇到险情时,群众总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掩护我们,使我们化险为夷。例如,敌人进村后常常把群众集合起来,让大人、小孩说出谁是“八路”,谁是抗日干部来。明明我战士或抗日干部就在群众里边,可群众就是不说,敌人的刀搁在脖子上也不说。有时敌人采用让群众把自己亲人领回去的办法,企图把我抗日人员暴露出来,但每次我抗日人员都被群众领了回去。为了安全,伤病员一般都住在“堡垒户”家里。特别是在敌人搜查我抗日干部或伤病员时,军民之间亲如鱼水、血肉相连的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1943年冬天在定县小土厚村,第四医疗所所长王君平、看护员赵志义住在武委会主任杨理伟家,鬼子进了杨家发现了一枚手榴弹,可王、赵二人早就钻了洞。鬼子找不到人,就把杨理伟的二嫂打得死去活来,问八路军到哪里去了。杨的二嫂始终硬说:“我家没有八路军,手榴弹是孩子在街上捡来的。我家如果藏着八路军,还能把手榴弹摆在明处吗?!”敌人将信将疑,毒打她一顿又逼问她,但杨二嫂忍痛不改口,气得敌人无可奈何,拿上手榴弹没趣地走掉了。同年的春天,在定县城东安家营村“堡垒户”张水子家,住着一个18团骨折的伤员,在炕上躺着不能动。鬼子看见了就问这是什么人,张水子的母亲很干脆地说是她儿子,张水子的妻子也说是她的丈夫,从而骗过了狡猾的敌人。还有的子弟兵被敌人当作老乡抓去了,老乡硬说是自己的亲人,用钱或托人保释出来。如军医王泽清在安家营被捕后就是这样保出来的。

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和军分区供给部门失去了联系,冀中军区卫生部已转移到路西山区,冀中的大小城镇又都控制在敌人手里,所以我们的物资供应和药品器材的补给都非常困难。财政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所有的菜金、灯油的供应,伤员和工作人员几百人的冬装的筹备,交通线来往人员的消费,尤其是药品器材的购买,无处不待开支。没办法,马伦、孙希同他们就先后3次向望定县政府(属路西3分区)借边币7万元,勉强渡过了一个严酷的冬春,保障了最需要的供应。如不是坚持了本地人员本地化的原则,这是难以做到的,这几百人早就冻饿而死了,还怎么坚持抗日呢?

药品和器材的补给更是特别困难,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一是克服困难,就地取给,能自己制作的就自己制作,能用土办法的就用土办法,能用中药代替的就用中药代替。二是通过商人到敌人占据的城镇购买。三是1943年我们恢复了制药机构,只能生产少部分的蒸馏水、急救水、中药汀水剂和部分丸散制剂等,解决了不少困难;到1944年制药组的规模逐步扩大,制药品种也增加到四五十个,在口服药方面基本上保证了近2万人的供应。四是为了方便各医疗单位的药材补给,成立了4个供应小组,按部队和医疗小组的布局设立补给点,以保证分散医疗机构的需要。

经过反“扫荡”和反“清剿”,分区卫生队伍损失很大,卫生人员异常缺乏。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对在大“扫荡”中失掉联系的同志,通过地方政府动员归队;二是1944年又恢复了训练机构,共办了1期军医班、2期护士班、1期卫生员班,培训人员二百五六十人。另外,向冀中军区卫生部要人约120人,居于各分区之首。从此,我各地区队和各后方医疗机构的卫生组织又逐步健全起来,并为以后部队升编的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死考验

正如马伦、孙希同他们在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在残酷的环境中,卫生处的广大干部战士,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大多数同志表现得都很好,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反“扫荡”、反“清剿”中,他们几乎命悬一线,因此学会了与敌人周旋、打游击的本领,和敌人转圈子一转就是好几天,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老乡称他们是:“铁脚、夜眼、不饿的肠子”。

不要以为分区卫生处是后勤部门就会安全,他们一样是拿着手术刀的战士,永远奋战在和日伪、汉奸搏杀的第一线,也会时时刻刻经历生死考验。马伦同志在其《分区卫生工作记事》多次提到他遭到敌人伏击、截击、合击,乃至被敌人包围、搜捕,由于老乡的保护才幸免遇难,但有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被俘后或英勇就义,或怕死投敌。可以说,马伦同志也历经磨难,九死一生,经受住了考验。

马伦在文章中说:1938年12月,日寇进攻蠡县城时,卫生部工作人员和伤病员向南转移,被敌人追赶7天7夜。1942年6月9日,分区机关(还有9分区18团)被敌包围在定县马阜才村,数次突围未能成功。下午,司政两部突围,供给处、卫生处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卫生处自行分散突围,许多人失去联系,就连马伦同志也是半月后在安平县才找到了部队。在最艰难的时刻归队真是难能可贵!

1942年11月,奉上级指示,马伦同志率卫生干部一部及大部分药品、器材,且由22团掩护去路西。在铁路附近遭敌伏击,被迫在白天撤退,行至大五女村时又遭敌截击,药品大部分丢失。翌日晚,另选路线方通过铁路,早饭还未做好又遭敌合击,经过战斗才到达目的地。“两天三遇敌”,随时都战斗,生死置度外,抗日大于天——这就是马伦他们的真实写照,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坚持不下来的。

1943年9月,马伦同志被鬼子包围在了定县大王耨村,藏在老乡家的夹皮墙里。敌人毒打老乡要“八路”,但老乡咬紧牙关,始终未讲一句话。搜到中午,敌人也没有搜到,只得悻悻离去。由于老乡的保护,马伦同志得以安全,幸未遇难。对此,马伦在其文章中动情地说,“就是这样危险的时刻,都是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我们”,“军民之间亲如鱼水、血肉相连的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

还有一次,马伦同志在“堡垒户”家中与伪军班长遭遇,但他临危不慌,大义凛然,敲山震虎,还对伪军班长进行了抗日教育,并且最终促成了这个伪军班长带领全班的人枪向我军的投诚。这一次惊险的“遇险记”,被马伦同志记录在《一次意外的遭遇》一文当中,此文又被收录进冀中7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选编——《滹沱河畔的战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次“遇险记”的具体过程:

1943年7月初,我在沙河以北活动,为便于掌握敌情的变化,利用人熟地熟的条件住进马阜才村隐蔽,住在联络员马庆刚家。马庆刚是个老党员,为人忠厚,胆大心细,政治立场坚定,对敌斗争坚决,所以被选为了应敌联络员。他家住在村子东北角村边一个小胡同里,位置偏僻,地形隐蔽,能藏能躲,一有情况即可越墙转移。6日那天,我准备晚上转移去北边的佛店村,就派警卫员张尚志先去那里了解情况。我一人在家,就把文件放在一块包袱上,在炕桌上办起公来。我把手枪压好子弹顶上膛,放在右手边的炕头上,以备一有情况便可随手收起文件,拿起枪迅速转移。

中午时分,忽听到院里有人叫喊:“庆刚在家吗?庆刚在家吗?”连叫了几声,无人答话,我便应了一声:“是谁呀?请进来!”只见一个头戴草帽、身着便衣的人走进屋来,腰间插着一支小手枪。我以为他可能是区县的干部找我有什么事,就请他坐在我左边的炕沿上。他见了我神色不大自然,首先问我:“你知道这个月的代号吗?(那时常以代号识别敌我)”我说记不得,他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我说:“我就是本村人。”并反问他:“你是哪个单位的?是干什么的?”他精神有点紧张,支支吾吾不回答。

我感到有点不对头,随即左手收起文件,右手拿起手枪对准他,急切地问:“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哪个单位的?”他神情紧张,双手有点发抖,过了一会儿才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是炮楼上的李……李班长。”

我猛地一惊,心想这真是冤家路窄,怎么碰上他了呢?随即就镇静下来,决定趁此机会教育他一番,于是就将我党的抗日政策,特别是敌伪军政策讲给他听。并说道:“你要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为人民立功赎罪。今后你做一件坏事,我们就给你记个'黑点',如做一件好事,就给你记个'红点',以后和你算账。你要看清形势,日本鬼子折腾不了几天了,你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争取人民的宽大。”

他低着头,不时地用眼角扫视着我,嘴里不时地说:“是!是!是!我有罪,我一定照办,我一定照办!”他还说:“我弟弟也给日本人干事,做坏事被人民政府处决了。我决不能学他,我要戴罪立功,争取人民的宽大。”

我严肃地对他说:“你说话要算数,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今后看你的表现吧。”我就势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了?是什么地方人?”他回答说:“我叫李天佑,今年26岁。”我故意让他看着把他的名字记在笔记本上。

正在我教育那个伪军的时候,马庆刚回来了,见此情景非常尴尬,也不好插话。等我说完以后,他才机警地说道:“马同志好久不见了,刚来的吗?我有事不在家,很对不起。刚才你对李班长讲的话我都听到了,李班长可是个比较好的人哪!他做坏事不多,请你饶恕了他吧!”然后他又对那个伪军说:“过去好多事我也看不那么清楚,后经老马同志的多次教育,很有启发,使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个世道不注意的话,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怎么掉的”。说完,他就拉着那个伪军说:“李班长,走,咱们喝酒去!早准备好了!”那伪军刚才已经表过态,连忙说:“我不去,不能去!骚扰老百姓的事我再也不干了。”

这时我心想,刚才只他一个人,我先发制人镇住了他,可不知道村子里还有没有他们的人,如再有人来找他,可就麻烦了。我得找个脱身之处,于是就对他说:“庆刚叫你去喝酒,既然已经准备好了,那你就去吧!”他还是不敢去,我又说:“你还是去吧!这次不给你记黑点,下不为例就是了。”他又说:“那咱们就一块去喝吧!”我说:“我不会喝酒,你们去吧!”他们去喝酒后,我就赶紧收拾起文件包,拿起手枪,迅速转移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去了。

李天佑跟马庆刚到村公所后,惊恐未消,没有心思喝酒。他对庆刚说:“谢谢你为我说了不少好话。你告诉那位长官,请他把我的名字勾掉吧,我今后一定好好干,做一个有用的中国人。你告诉他,可以长在这村住,我保证他的安全。”李天佑说完不敢多待,就匆匆地回炮楼去了。

后来,听说这个李天佑表现不错,和我敌工部门接上了关系,于1943年底带全班人枪向我军投诚了。

瞧一瞧吧!这就是我们拿手术刀的“抗日英雄”,他们在刀尖上跳舞,他们在弹雨中穿行,他们在地狱门口晃悠,时刻都有可能为抗日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马伦同志,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