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娱乐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昨天的文章一发,就有朋友说我,当了几个月旅游博主,回来当电影博主的第一件事就是骂了一遍电影圈的同仁。

呐,也不是我故意地想说他们呀,终归是这个行业就这样,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他们也不会往心里去的啦。


今天来说本周的第二部电影,也算是一个把旅游博主和电影博主结合在一起的电影


珠峰队长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关于《珠峰队长》这部电影,还是受到各位电影圈内的从业者喜欢的,因为在5月大批电影撤档的情况下,这部电影开了超前点映,算是让异常惨淡的五一档期有了点新片。


但是呢,像这种纪录片,本来就不是卖座的片子,所以丢进院线,本来也是杯水车薪。


呐,我估计很多朋友,都没去电影院看过纪录片。

我个人算是比较偏爱纪录片,所以我在大概看了一下预告片之后,就走进了影院。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吸引我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二:

1.纪录片+极限运动,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就像是《徒手攀岩》这样的电影,看了之后很难不被人们那种惊人的毅力与精神所折服。

2.这部电影强调的是“普通人”爬珠峰的概念,那我想对于我这种人,可能也更有代入感,毕竟谁不想登上世界之巅呢?这种事感觉都是可以写进简历的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发现,它好像和我预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


整体上来说,这部电影比起纪录片,它更像是一个商业旅游宣传片。

它不断地在向观众强调,我们有训练有素的队长,有专业的中文向导和摄影团队,同时在尼泊尔当地也有非常成熟的地陪服务。

虽然国外业余登山活动发展已经百年,我国业余登山活动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我们是国家体育局认可且支持的活动,如何如何....


电影有着一套完整的宣传片逻辑,甚至到了电影结束也不忘了告诉观众这个活动还在等着大家来参加...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作为纪录片,它居然用剧情片的方式来呈现人物内心....在雪山顶上用男主的女儿的音频喊“爸爸”,空灵的声音真的很像恐怖片....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这部电影在简介里,着重讲的是“普通人”登山,讲的是“被看扁”的中国业余登山队...

但是这些可以让电影“先抑后扬”的元素,在这个片子里面都没有呈现出来。


“普通人”,普通在哪里?

电影并没有对队员进行一个相对完整的交待,甚至是选出来几个略有特点的成员也都只是一笔带过。

“他是都市白领、她是个体户小老板....”每人贴了个标签就结束了。


那,驱动他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走进雪山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他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面临着哪些困难,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应对的,这些可以让人物更健全的东西《珠峰队长》都没有记录。


每个人都只是贴标签,然后面临着类似的困难“登雪山很难、家里人不同意...”


当我们说“普通人”,并不是说这个人毫无特点,相反,普通人也都会有一些普通人才会有的特性,个体性的特征缺失,是让这部电影很难产生共情的原因之一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原因之二,是这部电影也没有什么大的共性的情感,比如民族情感。

在简介里说这是一个起初被外国队伍“看扁”的中国民间登山队,这其实也是一个先抑后扬的点,开始被别人瞧不起,后面证明自己,这也是运动类型电影的常用套路。


可是在这个片子里,并没有做任何呈现。


相反...


在这部电影里一直在强调我们民间登山队的精良,我们不仅有优秀的“珠峰队长”,也有非常专业的几名中国向导,还有一直随行跟拍的摄影组,同时我们也给每个队员都配备了当地的登山陪练“夏尔巴”....


这种东西反复地讲,多了,只会真的让人觉得,那其实只要我给够了钱,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我也能有朝一日登上珠峰....


所谓的精神力量,就会被无限削弱。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


所以当这部电影结束,每一个队员分享自己的喜悦以及说出一些相关的“人生箴言”的时候,我作为观众只会觉得这是她们自己发朋友圈的文案,自我感动罢了。

我能够感受到她们费时费力费金钱的干了一个她们觉得很有意义的事儿,至于意义在哪儿,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很不错,我会给他们点个赞,然后吸引我,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买这种服务....


六分吧,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有让我再去西藏的想法。

也许....

七月的某一天,我就会踏上行程吧。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想出去玩啊